1、专题五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客观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是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答案:A2.毛泽东在一
2、次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艺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故选D项。答案:D3.邓小平说:“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
3、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段话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党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A.B.C.D.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是20世纪50年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符合题意。都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
4、主题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阶级斗争解析:在学术上允许百家争鸣,如果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鸣看成阶级斗争,会严重干扰和损害“双百”方针的贯彻,就会出现曲折。答案:D5.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5、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解析:何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破坏,所以D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不符;“双百”方针于1956年已经提出,C项不正确。答案:D6.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维护了民主与法制的繁荣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C.使文艺界仅现八大“样板戏”D.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百家争鸣解析:从材料反映的现象可以看出,当时
6、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答案:C7.“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央文革小组”可知,这一文艺形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样板戏”,这种形式不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和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排除A、B两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八亿人民八个戏”,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答案:C
7、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A.制定了“星火计划”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解析:文艺、科技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新贯彻实行,故选B项。答案:B9.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
8、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解析: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文艺领域逐渐复苏。材料投票结果反映了人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在杂志的普及率低(一两千人只有一两份)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多的票数,C项符合题意。答案:C10.右图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缩小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局面解析:A、B、
9、C三项与史实不符,民族文化素质不是提高而是下降,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对封建文化的糟粕是否彻底清除与此无关。这一时期偏重政治和劳动教育,忽略了科技文化知识的培养,导致了D项现象的出现。答案:D11.(2014北京文综)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1977年”,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3年邓小平
10、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因此,B、C、D三项错误。1977年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是恢复高考制度,故选A项。答案:A12.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C项正确;1992年,中国政
11、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不符合题干中“进一步提出”,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D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B项。答案:C13.(2014江苏单科)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图片表明,当时邓小平任科教后勤部部长,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就是教育与科技,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教育、科技无关,不符合题意。答案:C14.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
12、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是()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B.C.D.解析:“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D15.“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的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
13、和发展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解析:研制开发“两弹一星”主要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故选A项。答案:A16.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B.“南优2号”杂交水稻C.“银河号”巨型计算机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解析:钱学森参与部署并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的研制,是中国“两弹一星”战略的功勋人物,故选A项。答案:A1
14、7.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材料信息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高等院校调整,国家大力创办工科学院,削减人文学科和综合性大学,这与当时我国正在进行的“一五”计划有关。“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答案:A18.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
15、是()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在空间技术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A项不属于空间技术,故错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不具有里程碑意义,故不符合题意。答案:B19.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的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A.B.C.D.解析:符合1987年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
16、召开以后逐渐确立的,故选B项。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不是特指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答案:B20.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解析: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项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项错误;航天技术是一
17、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C、D两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目前我国文艺欣欣
18、向荣,我们还要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提倡各种学术争论,在争论中学术才有所发展。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也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1998年10月光明日报所载李瑞环的讲话请回答:(1)上述二则材料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二个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2)材料一、材料二的一致性是什么?(6分)(3)根据以上材料所述,你认为应如何制定文艺工作方针?(6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党中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希望通过文艺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其影响是推动了当时文艺工作的开展。材料
19、二的背景是党的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影响是使新时期文学艺术不断发展。(2)在文艺界,都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思想、学术自由争论,以便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3)文艺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必须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正确的文艺方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时间特点情况19501958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6
20、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零增长1975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中西500年比较材料二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年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的总数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全国每百万职工中科技人员数1952年42.5万人少于7.5人269人1987年889.4万人83.1人889.43人1989年996.1万人88.1人967.6人材料三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 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中国现代史纲材料四1978年3月18日至3月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开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长
21、篇讲话。这个讲话自始至终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的精神。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10分)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条件为切入点,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阐释能力。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中五个时期的科技状况,分别思考影响科技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从人才、经费、政策等方面分析条件,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科技、经济发展与国家地位的关系。参考答案:(1)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努力。“左”倾错误和三年的经济困难。党的纠“左”措施使得形势好转。“文化大革命”时“左”倾错误的泛滥使科技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结束“文化大革命”,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条件:国家重视,科学决策,科研队伍,经费投入,教育水平等。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