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02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讲美苏争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7讲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_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呼吁遏制苏联。(2)政治上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经济上美国:1947年

2、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4)军事上美国: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1955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内容 _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

3、)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2)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3)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3冷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2)积极影响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概念阐释

4、】“冷战”政策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名师指津】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1)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图解历史】图示法掌握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

5、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为主要特点的政治格局。4两极格局下,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未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

6、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2尼克松主义即尼克松总统制定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迸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1971年和1973年,尼克松又宣布,此主义代表美国对全世界的基本立场,是美国对待其全球主要盟国的方针的中心。狭义上,这个主义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广义上,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即“实力”加“谈判”。尼克松在1970年的国情咨文中,

7、就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共产党国家政策的两个方面。在以后一些政策声明里,他又把这一“新战略”与“尼克松主义”交替使用。而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把上述“三大支柱”称为“尼克松主义”。这个主义是尼克松政府多极均势外交的指南,在其任内,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把战略重点转向苏联,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它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从杜鲁门主义开始的“冷战”、遏制政策的结束,成为以后几届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提升点一单列视点“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史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

8、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史料二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史料一信息“两种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尖锐对立。说明美苏冷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史料二折射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其中信息“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体现了美苏同盟关系的转折,“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说明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转折。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昔日盟友反目

9、成仇”的原因。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峙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史料三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史料三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西欧的目的。探究:(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认识这一观点?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

10、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形式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视角1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

11、重要内容,二者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别,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遏制苏联。解题时需结合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史实分析。(2017乌鲁木齐高三一诊)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解析:选B。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

12、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实现美国的称霸目的,故D项错误。视角2从“冷战”与国际关系格局角度命题“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角度的非军事对抗。解答时需结合冷战的背景和影响分析。(2017广州一模)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

13、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解析:选C。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美苏双方实力相当,但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说明美苏双方相互制约,双方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故选C项。古巴导弹危机无法体现美苏双方走向对话,故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并未发生战争,故B项错误;美苏全球争霸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D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提升点二单列视点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

14、势力。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节录)(1947年9月)史料二史料一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的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同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团结,一方面有利于共同对抗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战争叫嚣,另一方面也导致苏联对东欧国家控制的加强。史料二反映了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并导致德国分裂的局面,实质上体现了美苏“冷战”对抗及国际局势的动荡。探究:(1)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极格局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

15、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史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

16、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史料三列举了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从辩证唯物史观去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探究:(2)根据史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为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

17、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3)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视角1从国际格局的制约因素角度命题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及意识形态等是影响世界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高考命题经常运用原始档案或史学研究材料,考查学生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因素的判断认识。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及对外政策等角度思考。(2017东北三校一模)1961年

18、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选D项。视角2从图文材料角度命题美苏两极格局的对抗,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冷战”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冷战”局面下资本主义国家(

19、英美、欧美、美日等)关系、美苏关系及欧洲德国、亚洲朝鲜与越南等国家的变化等,都是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影响。解答这类题目注意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判断。(2017湖北高考仿真卷)观察图片,它们折射的主题是()A美苏展开激烈的空间争夺B“冷战”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C苏联在“冷战”中占有优势D20世纪60年代美苏以空间对抗为主解析:选A。图片反映出美苏“冷战”在空间领域的争夺,故A项正确;图片未体现美苏“冷战”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分别反映了苏联、美国在空间领域的成就,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C项错误;空间对抗仅仅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一部分,而非主要形式,故

20、D项错误。一、选择题1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洲的计划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解析:选B。材料中“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说明当时美国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向援助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目的,故B正确。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订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

21、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内容“西欧必须集体制订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可判断其有利于西欧各国的联系、合作,故C正确。3“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B实施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解析:选C。由“美国参加美洲大陆以外”的军事集团“以欧洲为重点”,可以判断这一组织是“北约”。4(2017梅州模拟)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

22、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解析:选B。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结束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的一个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散,故D项错误。5(2017兰州模拟)据解密的美苏“冷战”时期的史料记载:柏林危机中,苏联封锁了水路和陆路,但没有封锁空中通道;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至少通信25次。据此可知()A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B“冷战”中双方保持自我克制C“冷战”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D“冷战”时美苏力量保持均衡解析:选B

23、。从题干中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表现可知,双方都留有余地,并不是只有对抗,可见双方保持了自我克制。故选B。6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登月,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这表明()A“分权与制衡”原则被破坏B美国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冷战局势助推了美国科技发展D欧共体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61年”,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国会之所以很快批准肯尼迪的要求,也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的,而当时国家利益的主要表现就是对苏冷战,遏制苏联,当时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处于领先,迫使美国加大对

24、航空领域的投入,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7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4年7月14日,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向莫洛托夫递交了一份关于苏美关系的报告。这份报告对战后苏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对战后苏美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葛罗米柯认为,战后苏美两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能够继续保持合作。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共同的利益,苏联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向美国购买设备来恢复经济,而战后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美国工业的发展也需要从苏联进口一些原料。苏美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将会为两国在战后的合作关系提供牢固的基础。葛罗米柯还认为,战后,苏联能够从美国获取大量贷款。为了从美国获取大

25、量的经济贷款,1945年1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正式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提出向苏联提供贷款的要求,贷款总金额为60亿美元,用于购买机器制造产品和工业设备。材料二为了建立健全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罗斯福政府支持把苏联纳入战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美国财政部在制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候,考虑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迫切需要,并建议国会批准拨给苏联数十亿美元的重建资金。他们把对外经济援助看做是战后实现美国政治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材料三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于1945年夏提交给国会的备忘录中指出,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来说,美国都没有在战后继续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的理由。凯南担心苏联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来加速自己

26、军事工业的发展,对美国构成成胁,“就像德国和日本一样”。凯南的这种观点得到了部分议员和军方的支持。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再次决定:“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美国的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以上材料均摘自崔海智战后苏美经济合作尝试的失败(1)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与材料一、二比,材料三所示的美国对美苏关系的基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战后苏美两国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能够继续保持合作”和材料二“罗斯福政府支持把苏

27、联纳入战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等可知美苏是盟友和合作关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期世界力量对比、两国合作的基础以及雅尔塔体系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立即、无限期地停止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物资”得出美国对苏联由合作变为遏制;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政治上两极格局的形成、经济上两大经济体系的对抗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关系:盟友、合作。原因: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美苏两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有合作的可能和必要;二战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2)变化:由合作到遏制(或:由盟友到对手)。影响:冷战开始,两大阵营对

28、峙局面逐渐形成;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一、选择题1(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1947年6月5日,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讲话时指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D推行马歇尔计划解析:选D。1933年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已经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无关,故C

29、项错误;为了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947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故D项正确。2(2017广东百所学校高三联考)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这一呼吁()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解析:选A。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领导世界,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限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丘吉尔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主张符合美国的意图,故A项正确。3(2017佛山、揭阳高三联考)如图。它反映出()A战后世界经济的曲折发展B

30、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已形成C战后美苏全面冷战的爆发D美苏两国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解析:选D。图片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图片从经济方面体现了“对立和斗争”,故D项正确。4(2017豫晋冀三省高三调研)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该学者意在说明()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D苏联政治

31、上孤立无援解析:选A。材料中“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说明美苏势力的不均衡,故A项正确;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阵营,故C项错误;苏联政治上有社会主义阵营,不是孤立无援,故D项错误。5(2017德州高三期中)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提到,“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苦难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苏美英的行动直接导致()A德国分裂 B朝鲜半岛分裂C越南战争 D两极格局形成解

32、析:选A。据材料“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苦难”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美苏双方未达成一致,1949年,德国一分为二,故A项正确;朝鲜半岛分裂和越南战争属于亚洲问题,而非欧洲问题,故B、C项错误;两极格局形成涉及美苏两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6(2017莱州高三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 B柏林墙的修建

33、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越南战争爆发解析:选B。1949年西德和东德的先后建立,时间早于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在政治领域的深刻反映,故B项正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从成立伊始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针锋相对的对抗,故C项错误;越战主要是美国和北越两者之间的问题,与苏联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7(2017全国名校高三大联考)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是两国竞争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苏联曾尝试将其地缘政治利益延伸到美国的后院,由此引爆了()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C“柏林墙”危机 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选D。朝鲜位于东亚地区,而美国位于北美洲地区,两国相距

34、甚远,故A项错误;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距美国也甚远,故B项错误;德国位于欧洲地区,不属于美国后院,故C项错误;古巴位于中美洲地区,距美国较近,故D项正确。8(2017永州高考模拟)“我的这一建议是: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我们同意这样做并同意在联合国宣布这一承诺。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其中的“我”“您”分别是()A斯大林杜鲁门B赫鲁晓夫杜鲁门C赫鲁晓夫肯尼迪D勃列日涅夫尼克松解析:选C。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

35、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据材料“美国苏联”“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可知是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其中的“我”是赫鲁晓夫,其中的“您”是肯尼迪,选择C项符合题意。9(2017安徽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联考)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C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

36、万变D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解析:选C。材料中论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三国是美、苏和古巴,故A项错误;古巴在美洲,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由苏联挑起,后来从古巴撤军,材料中“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说明大国控制世界局势变化较快,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冷战”,不是热战,故D项错误。10(2017安徽示范性高中高三联考)据“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派出鲍勃迪伦等偶像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公众支持。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扩大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力B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C通过民间外交改善美苏关系

37、D撼动苏联共产主义的文化基础解析:选D。扩大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力不是美国冷战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美国意图是控制苏联,不是改善美苏关系,故C项错误;美国利用文化侵略,体现冷战另一种形式,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故D项正确。11(2017南阳高三考试)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A自身实力的削弱B冷战对抗的

38、需要C经济危机的困扰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解析:选B。二战后,美苏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苏联实行对抗,因此材料中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态度的变化,说明美国减少敌对国家,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故B项正确。12(2017德州高三检测)1970年,美国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作为补偿,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解析:选A。“美国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说明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A项正确;1970年美苏对

39、峙时期,美国并没有放弃全球称霸战略,故B项错误;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只是表面现象,故C项错误;1970年美国战略重心仍在亚洲,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豫晋冀三省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齐桓公称霸以前,郑庄公称霸时期的郑国就曾于公元前706年派兵援齐国,帮助其击败了入侵齐国的北戎军队,而齐桓公更是凭借“尊王”和“攘夷”战略,通过为周王室和小国提供政治和安全保障,成功获得了体系霸权的地位。公元前662年,齐国为救援燕国出兵北伐山戎,击退山戎后还主动将齐国的部分土地赠予燕国。公元前661年和659年,齐国两次为救援邢国抗击狄兵,并将邢国迁到夷仪安置。公元前660年

40、至658年,齐国又帮助因狄兵入侵而灭国的卫国复国。然而,在国家消亡数量方面,春秋初年,西周分封的邦国有140多个,而到了春秋后期,尚存的周朝诸侯国仅剩十余个。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出台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政策,为西欧和日本等地区(国家)战后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大量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军事联盟,在面对苏联威胁的背景下为其盟友提供安全保障。苏联也通过“莫洛托夫计划”和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等措施为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同时通过组建华沙条约组织等军事联盟为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和安全保障。在国家消亡方面,这一时期对一国的征服和占领事实上已经停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原大国权

41、力竞争方式的两种演化路径基于春秋体系和二战后体系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体系和二战后体系的异同。(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体系产生不同的原因。(10分)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中“通过为周王室和小国提供政治和安全保障”以及材料二中“在面对苏联威胁的背景下为其盟友提供安全保障”的信息并依据所学从意识形态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不同点,依据主权国家、兼并体系以及国家形态的角度归纳不同点。 (2)原因依据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制度被破坏以及二战后国家实力消长、社会形态过渡的形式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相同:两个体系初期,都出现大

42、国主动帮助其他国家,维护其他国家利益的行为;两个体系中都存在至少两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答出两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不同:春秋体系中的各诸侯国只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主权国家,而二战后体系中的各国是主权国家;春秋体系中大国兼并小国,而二战后体系中大国征服、兼并小国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春秋体系中的各国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期,而二战后体系中的各国大多是现代国家。(答出两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原因:春秋体系的形成源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破坏,二战后体系形成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实力出现消长的结果;春秋体系中周王室衰微,无力制约各国,二战后体系中联合国作用日益增强,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

43、际社会的公平和国家主权独立。14(2017安康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提炼一个或多个主题,并予以分析。(12分)答案:主题:柏林墙和“三八线”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产物。分析:1949年,在美苏主导下,分别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为防止东德居民外流,苏联沿东西柏林边沿修建了柏林墙,加剧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欧洲的对峙程度。为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1950年,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下,朝鲜南方政权发动了内战,以此威胁新中国,由于中朝的反击,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形成了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这成为两大阵营在亚洲最为激烈的对抗。(列举一个或多个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