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2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秋季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2、3,选修3,选修6。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北半球某日某时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天,虚线为回归线或极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节气是北半球的(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冬至日D. 秋分日2. 图中此时( )A. Q点地方时为3时B. 弧OM为昏线C. 北京

2、时间为22时D. 弧ON为晨线3. 该日( )地昼长6小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O地发生极夜现象辽阳日出物影朝向东北A. B. C. D. 【答案】1. C 2. A 3. D【解析】【分析】【1题详解】图中所示,北极圈及其以北都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O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为12时,即东经135度为15时,Q所在经线与东经135度的时差为12时,且在东边,故Q点为3时,A正确。此图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为逆时针方向运动,弧OM为晨线,ON为昏线,BD错误。东经135度为15时,北京时间为14时,C错误。故选A。【3题详解】P地日出9点,昼长=(12-日出时间

3、)*2,因此P地昼长为6小时,正确。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错误。O地位于北极圈,此时出现极夜,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辽宁日出东南,因此影子朝向西北,错误。故正确,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的位置,找出四个特殊的地方时,再结合此时昼长的分布状况,判读所处的节气。最后,根据问题针对性作答即可。下图为新西兰河流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新西兰南岛( )河流短小流急山区森林稀少新能源贫乏多冰川地貌A. B. C. D. 5. 导致A、B两地年降水量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风带,地形B. 自然带,海陆位置C. 气压带,

4、地形D. 洋流、植被【答案】4. C 5. A【解析】【分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新西兰南岛面积较小,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流急,正确;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新西兰南岛常年受西风影响,水热条件优越,加上人为干扰少,山区森林茂密,错误;新西兰南岛全年盛行西风,临近海洋,风能资源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南岛位于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因此新能源丰富,错误;图中显示,南岛纬度偏高,山地地势高,且降水(雪)丰富,因此多冰川,从而使得多冰川地貌,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5题详解】读图可知,A、B两地位于4060S之间,全年盛行西风,图中显示A位于南岛西侧,为

5、西风迎风坡,因此降水丰富,而B地为南岛东侧,为西风的背风坡,多下沉气流,因此降水较少,因此导致A、B两地年降水量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风带和地形,选项A符合题意;两地降水差异与两地自然带、海陆位置、气压带、洋流、植被关系不大,排除选项B、C、D。故选A。【点睛】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两个方向水汽和升降运动;具体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地面性质;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地面性质)。下图为世界某地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完成以下各题。6. 1月处向北航行的船舶( )A. 顺风逆水B. 顺风顺水C. 逆风逆水D. 逆风顺水7. 图示X处比Y处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有( )X

6、处海拔低,地形封闭处有暖流经过,增温Y处地势高,气温低Y处深居内陆,太阳辐射少A. B. C. D. 【答案】6. B 7. 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洋流对航运的影响,据图可知,该图为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示意图,X处为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且该处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因此1月份处向北航行的船舶为顺风顺水,B正确,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图中X处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该处气温较高,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Y处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该处气温较低,结合区域判断,该处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据此判断正确,

7、故选C。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出现分离现象,这样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终身迁移人口雷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上海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A. 西部地区B. 东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中东部地区9. 外来人口大量迁入上海市,对上海市的影响是( )A. 缓解当地住房紧张B. 提供丰富的劳动力C 降低了城市化水平D. 减轻城市环境压力【答案】8. D 9. B【解析】【分析】【8题详解】据图可知,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终身迁移人口占比较高的有江苏、安徽和浙江,主要来自中东部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外来人口增加,对上海的影响体现在,当地住

8、房紧张、交通拥挤,城市的环境压力增大,提高了城市人口的比重,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为上海带来大量的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断,根据上海平均迁移人口的占比较高的分布地区,分析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哪些地区。再结合人口迁入,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题目作答即可。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沿线从中穿过,也有已建成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图为安

9、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目前,安阳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最可能是( )A. 向东扩展B. 向北扩展C. 向南扩展D. 向西扩展11. 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推进了郊区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等级改变城市行政职能扩大城市服务范围A. B. C. D. 【答案】10. A 11. D【解析】【10题详解】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髙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并且读图可知,东部地形平坦,发展空间较大,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安阳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最可能是向东发展。故选A。【11题详解】读图可知,京广高铁安阳站建在

10、安阳市的东部郊区,可极大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正确;高铁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也有助于扩大安阳市的服务范围,正确;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也不会改变城市的行政职能,错误。故选D。【点睛】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作物降水利用效率(kg/hm2mm)是指作物实际单产与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总和之比。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0%。当地玉米生长期(59月)总耗水量一般为5001000mm,而作物生长期实际降水量为310510mm。下图为黑龙江省玉米降水利用效率等值线图

1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地区中,黑龙江省玉米降水利用效率最低的是( )A. 齐齐哈尔B. 七台河C. 漠河D. 黑河13.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期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 沙尘暴B. 冻雨C. 寒潮D. 干旱14. 为减少黑龙江省玉米生长期面临的威胁,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发展温室大棚B. 加强蓄水保墒C. 推广土壤深耕D. 实施秸秆还田【答案】12. C 13. D 14. B【解析】【分析】【12题详解】从图可知,漠河的降水利用效率值为0.06,齐齐哈尔为0.08,黑河约为0.12,七台河约为0.14,故最低的为漠河,C正确。故选C。【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生长期实际

12、降水量为310510mm,当地玉米生长期(59月)总耗水量一般为5001000mm,实际耗水量大于实际降水量,而且降水利用效率较低,干旱是构成作物生长的最大威胁,D正确,59月,沙尘暴 、冻雨 、寒潮出现机率低,影响不大。故选D。【14题详解】59月,气温高,且温室对解决水资源不足作用不大,A错误。加强蓄水保墒,有利于改善水资源的利用,B正确。土壤深耕会加大地下水的利用和蒸发,不利于水源的利用,C错误。秸秆还田主要是增加有机肥干旱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结合图示信息和农业的区域条件分析即可。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作品可以深刻反映当地自然特征

13、和人文习俗。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幅具有典型代表的民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该幅剪纸作品中的民居景现最可能分布于A. 华北平原B. 东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16. 形成该民居景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降水稀少B. 山高坡陡C. 冻土层深厚D. 土壤直立性强17. 该民居的主要优点是A. 冬暖夏凉B. 保护耕地C. 防御猛兽D. 收集雨水【答案】15. C 16. D 17. A【解析】【15题详解】根据该剪纸作品可知,该民居景观为典型的地坑窑洞景观,该类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最为广泛,ABD错,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该区域之所以能修建地坑院落,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

14、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直立性较强,D正确;黄土高原地区大体位于我国温带季风区,降水稀少描述不当,A错;该类民居景观多修建在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区,B错;黄土高原大体位于我国暖温带,无冻土层发育,C错。故选D。【17题详解】地坑式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A正确;地坑窑洞多修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并不具有保护耕地的优点,也不能防御猛兽,BC错;由于该类民居修建在地面以下,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排水措施,其优点并不是收集雨水,D错。故选A。【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

15、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东南亚民居的特点:

16、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因纽特人冰屋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呼伦贝尔草原为沙质草原,长期以来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目前由沙质草地向沙地演化,形成了北部沙带。该沙带呈东西走向,主要分布于海拉尔河南岸,沙带全长超过240km,面积约为315000km。下图示意该沙带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图示沙带的沙源物质主要来自( )A. 海拉尔河河床B. 东部河流发源地C. 呼伦湖湖床D. 活化的沙丘19. 该沙带分布面

17、积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A. 冬季风风力较大B. 人类活动频繁C. 河流水位变化大D. 东北防护林消失【答案】18. D 19. B【解析】【分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目前由沙质草地向沙地演化,形成了北部沙带”,说明沙带的沙源物质主要是来自于流动沙丘,导致沙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沙带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有关系,而人类活动导致沙地的面积扩大且增长速度快,B正确。而冬季风风力、河流水位变化和东北防护林并不是沙带面积广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沙源物质的来源。该地区由

18、于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明显增大,导致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湖泊,邻近京都、奈良、大阪和名古屋,为近畿地区1400万人提供水源,被称为“生命之湖”。流入琵琶湖的河流有460条,而流出琵琶湖的只有琵琶湖排水渠。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周边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琵琶湖水质急剧恶化。右图示意琵琶湖及淀川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对淀川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A. 提高水力发电量B. 防止海水倒灌C. 减轻库区淤积D. 减少淹没耕地21. 导致琵琶湖水质急剧恶化的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大量蒸发B. 水电站阻碍湖水与河水水体交换C. 工

19、农业生产向湖泊大量排放污水D. 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净化作用减弱22. 作为水源地,治理琵琶湖水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拆除河流所建大坝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搬迁周边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排干湖水清淤A. B. C. D. 【答案】20. A 21. C 22. B【解析】【20题详解】读图淀川流域支流众多,河流落差大,实施梯级开发能够充分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力发电量,为该地区提供充足能源,故A正确;该地区地势较高,不会发生海水倒灌现象,故B错误;河流梯级开发,使流速变慢,加重泥沙在库区的沉积,故C错误;河流的梯级开发库区回水仍会淹没部分地区,对于耕地的节约有限,且该地区为山区,耕地面积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

20、选A。【21题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琵琶湖水质急剧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较为缓慢,故A错误;根据材料流入琵琶湖的河流有460条,而流出琵琶湖的只有琵琶湖排水渠,所以各河水和湖水应为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水体交换原本就不畅通,故B错误;根据材料该地区建设大量水电站,为周围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促进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多,且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所以产生的污染物大量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湖泊水质下降,故C正确;水生植物死亡是水质恶化带来的影响,而非水质恶化的成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22题详解】根据上题该地区湖泊水质恶化和水电站关系不大,且水电站能够为周围提供电能,故错误;琵琶湖为

21、该地区水源地,应治理水污染,修复其生态系统,正确;据上题该湖泊水质恶化的原因为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导致,所以应搬迁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减少污染源,故正确;根据上题河流建有多个大坝,泥沙在库区沉积较多,所以琵琶湖泥沙淤积较轻,且排干湖水不现实,故错误,所以该题选B。2019年10月16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全线正式贯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分北、中、南三段建设,北起黑河,南至上海,整条管线与东北管网系统,陕京系统,西气东输系统互联互通,共同组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连接海外的天然气管网格局。工程建成后,可向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资源。右图示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据此

22、,完成下面小题。23.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时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是( )A. 管道跨多国国境,维护和管理困难B. 冻土区地基不稳定,管道破裂风险高C. 途经地区经济落后,建设资金不足D. 天然气消费市场变化大,调配难度大24.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与中国天然气管线组网的优点是( )A. 优化天然气市场需求配置B. 大量节省工程建设资金C. 减少国外天然气的进口量D. 加快中国天然气的勘探25.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后,对中国天然气消费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A. 提高石化产品出口量B.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C. 降低能源市场价格D.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答案】23. B 24. A 25.

23、 D【解析】【23题详解】读图分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经过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区面积广,受冻融变化影响地基不稳定,管道破裂的风险高,B正确;管道只经过中俄两国,维护和管理方便,A错误;有两国国家政策的支持,建设资金充足,C错误;天然气消费市场稳定,调配难度不大,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与中国天然气管线组网有利于优化天然气市场需求配置,合理分配天然气资源,A正确;不能节省工程建设的资金,不会影响国外天然气的进口量,也不会加快中国天然气的勘探,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后,对中国天然气消费地有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24、质量,D正确;我国石化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不会大量出口,A错误;不可能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B错误;有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但不会降低能源市场价格,C错误。故选D。【点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东部地区

25、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雷克稚未克是冰岛首都,也是冰岛第一大城市,冰岛语意为“冒烟的城市”。汽车在地广人稀的岛国上奔驰,四周被黄色火山岩芜野包围,一路可见冒着白烟的热泉和壮观的瀑布。下图为冰岛地形图。(1)分析冰岛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2)冰岛多温泉,试对此现象做出解释。(3)根据图示信息列举冰岛存在的地貌类型。【答案】(1)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三面临海,水汽丰富;夏季位于西风的迎风

26、坡,多地形雨。(2)冰岛地处板块张裂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和火山活动,地热资源丰富。(3)冰川地貌(峡湾地貌)、火山地貌。【解析】【分析】题目通过冰岛的位置、地形、地热景观等信息,考查区域降水、地貌等环境特征的分析能力。【详解】(1)分析冰岛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可以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因素分析:该地地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区,降水较多;南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南部沿海北高南低,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冰岛多温泉,温泉是地热现象,和岩浆活动有关,从板块位置分析,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岩浆和火山活动活跃,所以地

27、热资源丰富。 (3)根据图示火山广布分析,冰岛多火山地貌;根据海岸线曲折及冰原广布分析,冰岛多冰川地貌。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历史上是我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盐池属鄂尔多斯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北接毛乌素沙漠,南靠黄土高原,属典型的过渡地带。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草原和荒漠草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沙子漫地跑,沙丘比房高。”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的真实写照。盐池县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探索出“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如今的盐池县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70%,生态环境已从“最愁”的沙窝窝成为“最舰”的风

28、景线。(1)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风沙严重的原因。(2)指出盐池县治理风沙可采取的有效措施。(3)说明盐池县风沙得到有效治理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大风频发;北接毛乌素沙漠,距离沙源地近;位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2)规划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实施封沙育林与生物固沙工程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枃,退耕还草、还林;发展耐旱经济作物种植;合理灌溉,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3)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小,大气质量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増加;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土壤水分增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原

29、因、治理措施及治理的环境效益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考查风沙严重的原因,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强烈,风力大;北接毛乌素沙漠,受沙漠的影响大,沙原来源丰富;历史上是我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种植、过度放牧等,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很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进而风沙严重。(2)考查治理风沙的措施,结合上题分析该地风沙严重的原因一方面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业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作答,首先该地位于农耕民族与游牧

30、民族的交界地带,说明该地降水相对较多,可以采取恢复自然植被或草类等生物固沙工程进行治沙;农耕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的种植,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退耕还草等;还应改进灌溉技术,该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牧区应该合理规划放牧的数量,可以变游牧为舍饲养殖等。(3)考查治沙的生态效应,主要从风沙发生的频率、强度、植被恢复状况等,首先通过治理后该地区风沙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环境整体变化,大气质量改善;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70%,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増加;植被恢复,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土壤水分增加,生态变好。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前,合肥市集成电路

31、产业基础为零,通过短时间的发展,安徽省合肥市IC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核心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年产值保持20%高速增长,成为全国少数几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和集聚发展基地之一。目前,全球前五的晶圆代工企业力晶科技,国(境)内外设计业龙头联发科技,群联电子、兆易创新,君正科技,灿芯科技等企业先后落户合肥。联发科技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设立在合肥,研发人员超1000人。如今,合肥市已经成为长江沿线城市重点打造”IC之都”的产业基地。下图示意合肥市地理位置。(1)指出合肥市打造“IC之都”的优势条件。(2)简述合肥市打造“IC之都”产生的有利影响。(3)说明合肥市在打造“IC之都”

32、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答案】(1)IC企业集聚合肥,研发能力强;周边地区半导体、芯片等集成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大;当地政府出台优惠的政策,扶植IC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捷;高等院校较多,科技人才丰富等。(2)提高合肥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带动IC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有利于合肥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治理和美化产业园区环境,实施清洁生产;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经济效益。【解析】【分析】本题以安徽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材料,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区域工业化措施,难度一般。【详解】(1)合肥市打造“IC之都”的优势条件,要结合材料从该

33、产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合肥市有众多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联发科技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设立在合肥,研发人员超1000人。”说明研发能力强,科研人才众多。同时,政府支持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IC产业的弯道超车。“联发科技,群联电子、兆易创新,君正科技,灿芯科技等企业先后落户合肥”说明IC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产业发展。(2)合肥市打造“IC之都”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该产业发展对社会效益、产业结构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方面考虑。合肥市打造“IC之都”,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降低传统工业比重,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同时,打造“IC之都”,有利于城市化水

34、平和工业化水平提高。(3)IC产业对于环境和科技人才的需求较大,合肥市在打造“IC之都”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应从资金技术及环境角度考虑。IC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所以应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IC产业对于环境质量要求高,所以应当注重治理和美化环境,保障产品质量。同时,相关产业比如交通等基础设施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IC产业发展。【点睛】请考生从2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9.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河防口长城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又称九谷口长城,关隘设计严谨,敌楼密集。河防口长城修缮工程是北京历史上一次性单体修缮

35、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长城修缮工程,在修缮好的河防口长城37号至39号敌楼之间专门架设了一条全长960m的木栈道。分析修建该木栈道所起的作用。【答案】方便游客近距离领略该段长城的壮丽风光;能适度控制游客通过数量;徒步木栈道有助于游客亲近自然,丰富游客体验;木栈道融于自然,有助于提升景区品位;木栈道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丰富了景区景观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景区规划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运用,难度较低。【详解】修建木栈道所起的作用可以从游客体验和景区旅游资源两个角度分析。从游客体验来看:河防口长城37号至39号炮楼之间专门架设了一条木栈道,可以方便游客近距高领略该段长城的壮丽风光,提升了旅游体验

36、的质量;徒步木栈道有助于游客亲近自然,丰富了旅游体验。从景区旅游资源来看,该木栈道本身就成为了旅游景点,成为了旅游资源,修建木栈道丰富了景区景观;而且木栈道融入自然,有助于提升景区品位等。【点睛】3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丰富,但同时积存尾矿近5亿吨,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宽城通过与中建院、西安墙材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当地开发出尾矿砂生产陶粒,发泡陶瓷,微晶板材,高质透水砖,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等10余种高附加值绿色建材产品,年消纳尾矿1500万吨以上。说明河北宽城尾矿的开发利用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答案】减少尾矿堆积对土地的占用;避免尾矿渗漏对

37、土壤、水体产生污染;避免尾矿溃坝造成滑坡,掩埋耕地、毁坏住宅区等次生灾害;减少粉尘,净化空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尾矿综合利用的环境效益,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详解】尾矿是指选矿分选作业的产物中有用成分含量较低而无法用于生产的部分,尾矿不仅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堆存也会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河北宽城尾矿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变废为宝,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尾矿堆积对土地的占用;避免尾矿渗漏对土壤和水体产生污染;减少粉尘,减轻大气污染;避免尾矿溃坝引发滑坡、洪水等次生灾害,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