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0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契合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一方面,民法

2、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位置重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治体系的现代化。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不断进步,但是民法体系仍有待完善。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特点,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制

3、定、颁布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的重要标识,更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布局。另一方面,民法典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民法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体系化的民法典则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权威,自然也赋予了国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领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从社会层面看,民法典全面、准确、系统确认和保护民事权利,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基本准则,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这也将大大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付出,达到国家治理强制约

4、束与规范自律相结合的目标,提升国家治理效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注入强大动力,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世界民事立法史表明,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法治发展的里程碑。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亟需法治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治理作用,民法典恰逢其时。“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法典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

5、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摘编自蔡斐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B. 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契合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C. 民法典全面规范民事关系,集中体现民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是民事司法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D. 法治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民法典蕴含了多重价值,以良法推进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论部分简洁

6、明了,直入主题,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B.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不同层面论证了民法典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C. 文章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名言,意在表明民法是万法之母,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非常重要。D. 文章例举法国、德国的民法典,说明当下中国的民法典是在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托。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B. 民法典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消弭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

7、突,提高了国家在民事领域的治理能力。C. 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D. 为提高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去治意识和道德意识,民法典为规范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答案】1. A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本,理解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文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错误,文中表述为“作为保障个人权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关每一个社会个体的

8、方方面面,它以对人的保护为核心,以权利为本位,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这表明民法典只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也会对世界立法史产生深远影响”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本内容,文中例举德国和法国的民法典只说明了立法时期的关键性,并未说明影响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

9、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实现依法治理,就能完成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向。”错误,变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原文是说“国家治理要达成现代化的转向,依法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C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出的”错误,以偏概全,扩大范围,原文第七段“法国、德国等具有全世界影响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制定出来的”,可知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D项,原文“自然也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可知“提高

10、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观念、法治意识和道德共识”是自然产生的结果,而非最初目的。“也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错误,原文只是说“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明确科学定位。”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

11、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夜间经济”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数据显示,夜间经济已经为伦敦创造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可贡献660亿英镑的年度收入,并且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就创造了英国全国总税收的6%。从最初餐饮和购物行业延长夜晚服务时间,到后来的酒吧、KTV、迪厅/舞厅和夜总会等多种业态推行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营业方式,再到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影视厅、体育馆等纷纷开辟或

12、伸长夜间活动区域,及至夜间观光、夜间旅游等综合性夜游产品的开发与涌现,我国城市夜间经济随着消费需求与层次的不断升级也完成了从1.0到2.0的晋升。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等三位经济学家最近依靠卫星记录下的中国夜间灯光亮度与铁路货运、耗电量等指标一起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其实夜间经济对于城市的能量释放并不仅发生在消费层面。夜间经济显示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朝气。数据显示,80后、90后年轻群体的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至少达到了60%。他们代表的是时尚生活方式的兴起。夜间经济更是一座城市历史底蕴与文化丰度的显示器。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

13、的秦淮河、成都的春熙路这些地方的夜间繁华,已然成为了城市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之窗。人们流连其中,感受到的是一座城市的深度内涵,触碰到的是一个城市的岁月脉动,历史的钩沉与文化的品味都在月色之下被点亮,城市的软实力由此得到释放。(摘编自夜间经济:展示城市的深度内涵)材料二(摘编自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材料三随着夜经济发展,各个城市纷纷在配套服务方面“下功夫”。北京将延长地铁1号线和2号线周五周六的运营时间,还将缩短既有36条夜间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强化夜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认为,随着夜经济规模的扩大、营业时间的延长,要保

14、障城市运行安全,政府部门需创新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监管,确保夜经济“既繁荣又有序,既精彩又安全”。汉光百货董事长王小雨认为,加强“夜经济”配套服务一方面要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另一方面针对餐饮等行业垃圾清运的时间也要适当延长。针对夜经济出现“同一个中国,同一个夜市”的同质化问题。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认为,发展夜间旅游不仅要关注亮化工程和灯光氛围营造,还要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充分考虑城市已有资源,特别是空间条件,确定夜间游的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形成城市独有的吸引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

15、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如苏州评弹文化、天津相声文化等,都是当地发展“夜经济”可充分结合的优势资源。业内人士认为,夜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多元夜经济商圈需要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夜经济娱乐场所的个性化需求,政府引导夜间服务机构的供给方向和数量。夜经济不应只是吃吃喝喝,演艺、文旅、体育、商贸等领域都应进入夜间消费的“菜单”。要通过完善规划,使夜经济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的格局。南京市政府发出“文艺红包”,落实专项资金,以政府补贴形式投向文艺演出市场,促进夜间文化市场繁荣。天津建立了发展夜间经济联席会议制度,12个市级机关和各区政府作为成员单位,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夜间经济

16、发展。(摘编自多地打造“不夜城”)4. 下列有关“夜间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夜间经济”一词起源于英国,它的提出旨在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B. 随着消费需求与层次的不断升级,国内城市的夜间经济也完成了代际升级。C. 夜间经济不仅能促进城市消费能量的释放,还体现出一座城市活力与朝气。D. 夜间经济显示了城市历史底蕴与文化丰度,提升了城市深度内涵和软实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据显示,伦敦发展夜间经济十分成功,不仅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贡献了巨额收入,而且创造了占英国全国总量6的税收。B. 由英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维尔等3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可知

17、:一个地区的夜间经济越发达,那么该地区的GDP就可能越高。C. 调查显示,夜间安全和游客休息成为影响夜游的主要因素,游客希望夜游时能欣赏更多的表演、演艺或夜景,体验更多活动等。D. 要解决夜经济的同质化问题,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重点打造文化类休闲娱乐项目。6. 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从哪几个方面推进夜经济发展。【答案】4. D 5. D 6. 完善配套服务,确保安全有序;因地制宜,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夜经济布局合理、业态多元。【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

18、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D项,“提升了城市内涵和软实力”不正确。原文为“人们流连其中,感受到的是一座城市的深度内涵.城市的软实力由此得到释放”,并非“提升了”。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19、D项,“重点打造文化类休闲娱乐项目”不正确,原文“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根据材料三,推进夜经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配套服务,确保安全有序。各个城市要在配套服务方面“下功夫”。如:一方面要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另一方面针对餐饮等行业垃圾清运的时间也要适当延长。因地制宜,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的夜间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促

20、进夜经济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培养多元夜经济商圈需要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夜经济娱乐场所的个性化需求,政府引导夜间服务机构的供给方向和数量。要通过完善规划,使夜经济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的格局。【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

21、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戏骨张中杰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有人说姓张,有人说姓刘,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为了不饿肚子,逢人家有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都想收他为徒。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便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他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一忽儿兀自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回过头看他,连台上演员也忘词了,拿眼戳他。大家都以

22、为他魔怔了。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

23、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一拨拨来人说客悻悻而归。剧团8个大戏箱,他有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

24、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9号”。他干过场大事。有个大村村医是戏迷,车祸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村主任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他演主角,班头想给村主任爹演,他断然拒演。“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他是台柱子,无人可替,一拒就砸场了。团长无奈,又联系兄弟剧团,给村主任好说歹说,才救了场。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常常私下里一个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都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夏天饭都有馊味儿了,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从未犯

25、过胃病。戏班市场不景气,连行头都置办不起。皇帝的蟒袍右腰间被吸烟人烧个鸡蛋大的洞,也换不了。他掀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但是,他常常望着破旧的戏装,怔怔发呆。那天,班子为孤儿院义演。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见狂风飘来,头顶搭起的头柱突然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9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

26、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全是五角、一块、两块的脏兮兮的纸币和硬币。“这些一半给孤儿院,一半置办新行头”言毕,气绝而去。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2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谈及老戏骨的姓氏,既为下文叙述他早年孤苦的身世作铺垫,使结构更加严谨,又为他与戏剧结缘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概括。B. “人不能光为了吃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这句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老戏骨儿时就具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思想抱负。C. 本文先借“神秘9号”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结尾处欲扬先抑,当由各种

27、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D. 小说采用了传奇手法,将一个钟爱民间曲艺的市井小人物的传奇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留白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8. 小说中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小说的主人公为何被称为“老戏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7. C 8. (1)正面描写:先粗笔勾勒,能一个人分演所有角色,学啥像啥,唱啥是啥;再工笔细描,扮演不同角色风格各异,唱苦戏、笑戏扣人心弦。都直接表现出他具有极高的戏剧表演水平。(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一方面,借助观众对他的喜爱来侧面烘托出其戏剧表演水平高超, 如,对观众看戏时亦哭亦笑、时喜

28、时悲、深受感染的神态描写,对村民、村长争相请他唱戏的情节描写;另一方面,通过同行对他的不同态度来侧面烘托出其表演水平高超,如,同行们心中抱怨抢人饭碗,其他剧团慕名重金聘请他。 9. (1)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他为戏而痴,因戏而亡,爱戏入骨。他小时痴迷戏曲,立志学戏; 终生未娶,以戏为妻;临终,口念戏文,终成绝唱。(2)是对他戏剧表演水平的高度认可。他学戏后,样样精通,戏剧表演精妙传神,广受赞誉。(3)是对他高尚品德的赞颂。他不畏权贵,不慕名利,不畏村长权势坚持为村医送殡出戏,不为金钱跳槽其他剧团;他知恩图报,舍己为人,为报村民恩德,放弃学厨,毅然决定学戏;他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性命救下爷孙

29、。总之,他一生如戏,一身是骨,值得人们敬仰与铭记,是当之无愧的“戏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结尾处欲扬先抑,当由各种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说法有误。结尾处并未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各种脏乱钱币的细节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赞美老戏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描

30、写的方法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赏析的描写类型是人物还是景物描写;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勾画出描写的句段,明确描写方法,尤其注意环境或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最后结合内容加以分析。描写分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人物描写常见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的直接描写及其他人物及环境的侧面衬托。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从描写类型来看属人物描写。阅读原文并勾画出相关的描写内容。首先,第自然段中,“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第自然段中“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是

31、对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的正面粗笔勾勒。第自然段中“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当武丑更见真功夫”,第自然段中“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是对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的正面具体的细描。其次,文中“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台上台下笑声不断;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

32、这些内容写同行的态度、观众听戏的反应、其他剧团重金聘请等,从侧面表现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此外,村民们与村主任争相请他唱戏的情节,也属侧面描写。结合也上分析,分点概括答案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回答“主人公称为老戏骨”的原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阅读文章,找出相关情节,勾划重点描写句段,结合主人公身份经历、职业特点等深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点;最后分点整理,概括作答。首先,题干中的“老戏骨”,一般指的是演艺精湛的影视戏剧老演员,形态风流,演戏惟妙惟肖,演什么像什么。老戏骨演技高超,且德高望重,深受称赞,被观众广泛熟

33、知。然后,阅读原文,从艺、德两方面分析其被称为“老戏骨”的原因。文章结尾写“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文章开篇便说“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再结合文中“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等分析可知,“老戏骨”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从表演技艺上来看,“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观众喜爱、赞叹他的表演。从精神品德来看,他学戏为报恩;当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他时,他说:“我从一而终”;他不怕得罪村长为车祸后去世的村医出戏,原因是“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最后为救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

34、孙子献出生命。无不表现他是一个德艺双馨,值得敬仰的“老戏骨”。【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即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即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二、古代诗歌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

35、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

36、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

37、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

38、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

39、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答案】10. B 11.

40、D 12. C 13. (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

41、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两句中间要断开,排除AD。“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C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错

42、误,“屯田”由工部掌管。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有关部门

43、(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2)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关键词:“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点睛】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如:无

44、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

45、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46、吾得兄事之”。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战国策)(3)反复断

47、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参考译文: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

48、,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

49、,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

50、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

51、为国公兼师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贺新郎【1】辛弃疾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o):浊酒。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52、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辛弃疾借用此句,表达了与圣人一样的感慨。B. “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C. “一樽”三句,由借酒浇愁引出陶渊明,写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遇和陶渊明写停云诗时类似。D.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借古讽今,旨在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个性。15.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4. D 15. 年华迟暮,壮志难酬。结合诗句:“甚矣吾衰矣”“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等;知交飘零,思念亲朋。结合诗句:

53、“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知我者,二三子”“想渊明停云诗就”等;对山水喜爱。 结合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抨击醉生梦死、沽名钓誉之人,抒发统一国土的豪情壮志。结合诗句:“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等。【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借古讽今”错误,应该是用典。“不

54、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引自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是说自己年老体衰;“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是感慨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是感慨知已零落;“知我者,二三子”,是表达思亲怀友之情;“问何物、能令公

55、喜”,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愁闷的心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词人寄情山水派遣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人,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抨击了那些醉生梦死、沽名钓誉之人,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统一国土的豪情壮志。【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56、,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16.(1)屈原在离骚中吟唱出“_ ,_”的内心独白,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2)苏轼在赤壁赋里既用“_”的反问,表达了“浪淘尽千古英雄”的慨叹,又从宇宙万物“不变”中领悟到“ _”,体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3)辛弃疾长于用典抒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化用前人旧事“_,_?”,表达老当益壮之志。【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 哀

57、民生之多艰 (3). 而今安在哉 (4). 而物与我皆无尽也 (5). 廉颇老矣 (6). 尚能饭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涕”“艰”“哉”“廉”。【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58、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_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

59、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60、更 却 如果 相反B. 更 而 倘若 所以C. 也 只 倘若 所以D. 也 而 如果 相反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B.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C.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D.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B.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

61、,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C.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D.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并不感到空。【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多用排除法,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关联词,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首句意思可知,第一空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应填“更”,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空处表现中国舞台的出人意料之处,用轻微的转折“而”更恰当,排除AC;第

62、三空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和“倘若”都可以;但第四空只能选择表示推断性因果关系的“所以”,排除AD。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后文引用部分可知,孔孟的思想从实到虚,衍生出神圣。B项,从虚到实,不符合文意;C项,语意跳跃到文段的最后一部分,且不符合史实;D项,曲解文意,儒家从实出发,是一条推理链条,虚与实并不存在“平等”的问题。故选A。【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

63、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有三处错误:“得名”和“之名”语意重复;“大量留白”的主语应该是“他的画”,中途易辙;“并不感到空”,主客问题,改为使动语意更加清楚,综合以上,答案应为C。故选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

64、物和脂防,人体不能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答案】 (1). 都要消耗能量 (2). 直接吸收利用 (3). 食物热效应【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空,前句为“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 。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下文为“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可见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据此可知此处应补写“都要消耗能量”。第空,前文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防,人体不能”,后文为“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

65、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分析可知此处应补写“直接吸收利用”。第空,根据前文“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和“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说明该句是下定义的句子,再根据“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可知,此处应补写“食物热效应”。21.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为写这部学术专著,张教授付出了三年心血,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该书写一篇序言。”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

66、女嫁了个好人家呀!”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答案】将“拜读”改为“阅读”;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媛”;将“杏林”改为“杏坛”;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

67、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拜读”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此处应改为“阅读”。“内心”与“心存侥幸”中语意重复,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小女”是对自己女儿的谦称,称呼别人家的女儿,应称呼“令爱”或“令媛”。“杏林”指中医界,“杏坛”指设坛讲学,此处应将“杏林”改为“杏坛”;此处表达不准确,“家庭里短”指的是家务事,“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此处应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

68、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同与异,难与易,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惹人深思。请从中任选一对词语发表看法,展开写作。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示例:把握生活的“轻”与“重”生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

69、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

70、。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须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

71、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清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更远?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作文题目要结合提示语“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

72、,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同与异,难与易,快与慢,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惹人深思”分析,这是一段哲理性的材料,这类选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哲学素养与理性思辨意识,不仅需要大家平时的素材积累,还需要大家对问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考生要选择自己最有感受最有话可说的中心话题,理解该话题的内涵以及其对于我们的生活、事业等的作用进行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所选话题谈对其的具体理解认识,避免抽象的描写和空泛议论。参考立意:1.把握生活的“轻”与“重”2.把握进取的快与慢3.品味人生的冷与暖4.感悟人生的美与丑5

73、.感悟难与易可用素材:1.兵法云“兵贵神速”,谈交战用兵的快;谚语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慢的真谛。“快”与“慢”似一对冤家,各据半壁江山,互不相让。而我说,快慢各有长,把快与慢结合在一起,才是上上策。2.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时代的步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快节奏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的行走方式。我们追求快,追求速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对此时而无奈,却也享受其乐。看改革开放以来,如雷贯耳的“深圳速度”,激励着多少的昂扬斗志;看高潮迭起的奥运会赛场,博尔特、菲尔普斯一次次用速度征服对手,征服观众,书写历史。快,是一种进步,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我们紧跟其后,一步步感受快的

74、气息与魅力。我们需要快,我们必须快。3.慢是一份豁达。不再去回首因慢而挨打的中国近代史,无需去担心“快”将人间的温情冷却。走过千山玩水,慢早已沉淀一份淡然,成就一份豁达。细嚼慢咽,精雕细琢,用慢创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仅要文火足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用二十年的光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走过十九年,司马迁著史记耗时十三载,曹雪芹一部红楼梦梦过十年精品,是这样炼出来的。慢中的豁达与智慧,早已渗透在点滴之中。慢,慢慢的享受,慢慢的酝酿,收获一份从容的生命姿态。4.快与慢的完美融合则是一种智慧。在享受快与慢的同时,更应该找到它们的交集。楚河汉界,仕相炮马,各显神通。是“卒”厉害还是“车”凶悍?小卒一步一个

75、脚印,却也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无所畏惧。深入腹地,你将仕能奈何几分!车来势汹汹,横冲直撞,了无障碍便直闯无忌,谁见了都怕三分。可是,烽火战场,它们谁都少不得,谁又能说清是快车好还是慢卒好呢?此时的战场,正是联合车与卒的力量,快慢相辅,冲锋陷阵。5.捧起一本好书,是一目十行还是咬文嚼字?快读一气呵成,掌握文本主旨,领悟精髓;慢读品字赏词,感受字里行间的细腻。显然,二者皆不可少,各有其妙。这便是联合的智慧。6.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都是快慢并行的。而控制节奏,驾驭快慢则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一种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节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知道,快慢相宜才是真正的境界。我们

76、的生活需要快与慢的结合,人生亦然。把握快与慢的平衡,你便是真正的赢家。7.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8.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拿破仑行文思路: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有话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