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343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秋新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素养达标练习: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13题。1图示地貌景观多见于()A河流源头B河流入海口C河流中下游 D山麓地带2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A风速 B重力C河水流速 D太阳辐射3图中地貌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区域位于()A扇顶B扇缘 C扇中D都不行解析:第1题,图示地貌景观为山前冲积扇,多见于河流出山口的山麓地带,选D。第2题,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是先大后小,扇顶位于出山口处,坡度大,水流速度快,较小的颗粒物都被流水携带到扇中、扇缘,只有大颗粒的砾石能在扇顶沉积下

2、来,选C。第3题,扇缘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地下水也较浅,适宜发展种植业;扇顶和扇中的物质组成颗粒物都较大,多砾石,且地下水埋藏较深,农作物难以存活。选B。答案:1.D2.C3.B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4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质一般较差B牛轭湖水较深C与河流下切侵蚀强有关D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5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

3、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的是()A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B增加生物多样性C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D减轻洪涝灾害6黄河下游流经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却没有形成河曲,其原因是()A水量变化太大 B水量少且断流C人为干预多 D中游水利工程建设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形成的,湖泊水位浅,是河流侧蚀形成;湖泊缺少水源补给,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故A项正确。第5题,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利于汛期的排洪泄洪,反而有可能加重洪涝灾害,故D项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第6题,黄河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致使下游河流水量较少,侧蚀作用较

4、弱,且下游人工筑堤,形成“地上河”,故C项正确。答案:4.A5.D6.C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78题。7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8如果在图中某地布局化工厂,为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在()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第7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及材料“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可判断,近地面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压低于郊区。第8题,要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厂址应该选择在城市风影响的区域之外,甲、乙、

5、丙、丁四地中,丙地最合适。答案:7.B8.C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911题。9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 B海拔相当C距海远近相同 D大气透明度相近10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A BC D11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有关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第1

6、0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热量越丰富;地面辐射量越丰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越多。第11题,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与有关;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大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有关;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即与有关;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有关。答案:9.A10.B11.C“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该项目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原本落入长江流域的部分天然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此项目引起广泛争议。下图为

7、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13“天河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A BC D解析:第12题,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选D。第13题,“天河工程”是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原本落入长江流域的部分天然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环节,对应图中的,选B。答案:12.D13.B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

8、416题。14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AM BNCQ DK15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M BTCS DQ16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A可再生,蕴储量大 B稳定,无污染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解析:第14题,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15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第16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

9、当前波浪能发电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答案:14.D15.B16.A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718题。17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18此景观所在地最可能是()A华南地区 B西北地区C西藏地区 D华北地区解析: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为我国西北地区。答案:17.C18.B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图a和图b分别为樟树(亚热带)和白桦树(温带)落叶景观图。据此,完成1920题。19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

10、为主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20下列地区中,樟树分布最为普遍的是()A武夷山脉 B长白山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解析:第19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得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冬季落叶最多。第20题,樟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树种,分布最为普遍的是武夷山脉山麓地带。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乞力马扎罗山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阿尔卑斯山分布在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之间。答案:19.C20.A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表。据此,完成2122题。土壤主要分布地区有机质含量(%

11、)统计的标本数黑土东北地区2.1416.429棕壤山东半岛2.077.0532红壤南方低山丘陵0.521.954721.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C地形 D气候22下列关于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关系正确的是()A黑土地生物 B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成土母质 D红壤岩石特征解析:第21题,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养分被淋失多,导致有机质含量较低,故选D。第22题,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关系中,黑土地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A

12、错误。黄土地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夏季湿热,冬季干冷,B错误。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主导因素是成土母质,C正确。红壤主导因素是湿热的气候条件,D错误。答案:21.D22.C图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2325题。23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 B地气压高于地C地气压低于地 D地气压高于地24下列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a的风向为西北风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c的风向为东南风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为下沉气流 Bd为下沉气流C甲地为陆地 D乙地气温低解析

13、:第23题,读图可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则地气压高于地,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则地气压高于地。第24题,a的风向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为西北风。第25题,地气压高,b为下沉气流;地气压低,d为上升气流;甲地气压高,气温低,如果是白天,甲地为海洋,如果是夜晚,则为陆地;乙地气压低,气温高。答案:23.B24.B25.A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填方位)区域。(2)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

14、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岩,并且气温_,降水总量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可判断为峰林。读图2,分析地形界线东西两侧的地形特点,东侧多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第(2)题,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第(3)题,喀斯特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贫瘠;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答案:(1)峰林东(2)石灰较高

15、大(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贫瘠;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2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B_,C_。(2)A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_,原因是_。(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4)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填字母),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_。人类目前利用B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原因是_。(5)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大气

16、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3)B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4)A上部冷,下部热航空飞行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5)C28下图示意世界某石油主要产区的海陆分布,该区域海水淡化技术世界领先,有数千家海水淡化工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概括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2)简要分析该地区海水淡化产业发达的原因。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不均,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增。(2)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多为临海

17、国家,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淡化技术水平高;石油资源丰富,资金雄厚。2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写出图中A、B、C、D代表的含义:A_,B_,C_,D_。(2)写出图示循环的环节过程:_、_、_、_。(3)图示生物对母质改造作用表现为哪两个过程?(4)B代表的物质有哪些功能?(5)由图示可以看出,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原因是_。解析:本题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物质循环过程,即植物吸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并转化为腐殖质,重新供给植物生长的循环过程。二是土壤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即植物吸收矿物质释放的养分,经微生物分解返还土壤,使养分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其他元素则被淋失到土壤下层的过程。这两种过程都与生物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两种与生物密切相关的过程作用,才使土壤具有肥力特性。答案:(1)岩石风化腐殖质吸收淋失(2)植物根系吸收岩石风化物中的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微生物分解,转化成腐殖质释放养分供植物生长(3)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4)能释放土壤母质没有的氮素养分,促使土壤颗粒发生团聚,改善母质性状,形成土壤肥力。(5)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