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年寒假作业高二历史(十四)日期:正月十三第6课 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自主学习】一、背景:1、根本原因:“三冗”、“两积”引起严重社会危机:(什么是“三冗”、“两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危害是什么?这说明王安石变法面临怎样的关键问题?P34-35)2、庆历新政的失败加剧了变法的迫切性。3、个人:王安石个人雄伟的抱负和杰出的才能。4、目的:为巩固封建统治,挽救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富国强兵。二、措施:(一)经济理财(富国: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1、方针: 2、措施:农业上: 、
2、 、 。(含义、作用) 流通上:市易法、均输法:(含义、作用)3、成效:新法在 、 、增加政府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二)军事强兵1、措施:省兵:精简军队强兵: 、 、 2、成效:节省了 ,改变了宋军原有编制,使宋军 ,改善了 的局面。(三)政治改革选官制度:1、措施:改革 。改革 ,贯彻 原则。2、成效: 。四、结局:1、失败:元祐更化2、宋哲宗亲政,逐步恢复王安石的部分新法。3、变质 :宋徽宗时,恢复部分新法,蔡京借机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精神已经彻底改变,成为党派之争的工具。五、评价:1、性质:探究: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2、积极作用:3、局限:(同失败原因) 【课后练习】1公元99
3、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 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 D“三冗”问题2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A青苗法 B募役法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3下列关于募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A可以使广大民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D彻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
4、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5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百姓的利益6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A B C D7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
5、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 B拥护变法的人C反对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8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用人不当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者态度动摇A BC D9关于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克服了北宋长期存在的贫弱现象B推动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15 69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石上万言书,以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材料二在王
6、安石的心目中,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不是以交替价值为目的,这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商业重在货物流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别人交换的纽带,这也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王安石与守旧派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如守旧派认为“谷重而农劝”,那是很消极的;王安石则主张兴修水利。守旧派对手工业一向忽视,对商贾力求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方式;王安石则主张调节日用器物的需要,官府直接参与并干预其商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封建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放任政策,扶助商业的发展。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此北宋政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4分)(1) 根据材料一和王安石所采取的措施,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特点。(4分)(3)从材料二看,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是什么?据材料一、二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寒假作业高二历史(十四)答案15 DADAC 69 CBBA(1)内容: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2)打击大地主、大官僚,改变社会财富在政府和地主官僚之间的分配。(3)倾向:增强政府组织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失败原因:触及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违背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