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22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备课资料: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备课资料“铁幕”在校园里拉开目光敏锐的国际问题专家发现,首脑青睐校园实在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政治现象。虽然校园是非正式的场合,但首脑校园演讲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众多的首脑校园演说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英美同苏联围绕东欧和德国等地的战后安排出现巨大分歧,并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演化成敌视、对抗态势。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市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宣称“横贯欧洲大陆,分割西方与社会主义阵营的铁幕已经落下”,呼吁美英建立特殊关系,“推动西方民主国家的团结一致”。丘吉尔此次演说有两个目的

2、,一是试探美国民众对他新观点的反应,二是为他的反社会主义理念造势。演讲开始前,丘吉尔还有点心虚,生怕自己“演砸了”,但他没料到,台下的学生“很给他面子”“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西方媒体的反响更为强烈,“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铁幕”政策因而得到广泛推销。几十年后,有人说,“冷战”的“铁幕”实际上是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拉开的。 突破思路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所有同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其直接因素在于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出现的尖锐对立。

3、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其给世界局势带来的严重影响。引导大部分同学正确评价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探讨美苏由战时合作关系到对立关系演变的原因及其本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二战中欧洲战场东西两线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依据美国、苏联军队解放的领土,纷纷在欧洲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可以引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共同利益而结盟,为各自利益而斗争的国家关系实质,说明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的必然。由此进入本课学习

4、。在学习“冷战”兴起背景时,建议引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来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的力量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学生思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给学生一个自由回答的空间后,教师适当总结:战后初期,德、日、意战败国不再是国际舞台的主角,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左右国际局势的力量,但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国依附美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

5、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给学生交代这既是“冷战”的背景,也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同时也是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冷战”的发动在于美国。要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学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系列知识。概括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两洋公约组织。具体讲述可采取与学生交互性问答的方式进行。对于杜鲁门主义,教师可以先提问“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回答是“杜鲁门主义”,再

6、进行明确指出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提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提问: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全面推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什么?(整个欧洲,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它的实施及其本质是什么?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然后对学生进行以下指

7、导: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了西欧的门户,控制了西欧。让学生明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对西欧资本主义世界的控制和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教师要明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军事上的战略同盟,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尤其要指出,“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一点正说明了北约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学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8、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争霸的需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苏联和东欧各国形成了正式的军事集团,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最后指出美苏对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柏林危机和德国的分裂。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和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则是两大阵营对峙和较量的突出表现,只不过发展成局部的热战。关于对“冷战”的评价,建议采取前后位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地评价。对“冷战”的评价可以足以肯定为主,也可以以基本否定为主,也可以一分为二。教师应克服那种让学生先人为主

9、的倾向,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独立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答案只能具有指导性,而不能有明显倾向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求知质疑的积极性,才是目的。(1)以肯定为主。“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的产物。“冷战”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方面比国联有效,联合国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肯定了国际民主原则,确立了法西斯国家非军事化;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把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战后半个多世纪世界没有发生大战,“冷战”下的雅尔塔体系是重要因素之一。(2)基本否定。它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大国强权政治、大国主宰世界、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危及世界和平;侵犯中小国家领土、主

10、权合法化,前苏军和美军分别长期进驻东欧和西欧各国;不尊重国家间的平等互利原则。在世界上导致了政治、经济、军事各种危机。战后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战后之所以未爆发大战,并非是“冷战”在起作用,而是美苏双方认识到核军备对抗的升级会给双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3)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进步作用,又要否定其消极作用。 历史回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对峙。发生这种变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势均力敌。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的出现。二战前,美苏处于对立的状态。二战中,共同消灭德意日法西斯

11、的总目标,使两国握手言欢,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原有联合的基础已经消失,暂时掩盖着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使相互关系日益紧张。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苏联欲在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则要极力稳定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则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则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原因。“冷战”政策的定义是指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12、进行遏制的政策。“冷战”的特征就是美苏两极的对峙、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全面“冷战”政策开始正式实施,美苏盟友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指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国会咨文的主要思想。在咨文中,杜鲁门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在咨文中,杜鲁门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

13、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所以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也是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的标志。二战后,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惶恐不安。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从而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受援国家被迫接受了附加条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受到美国的控制;西欧国家及其殖民地还成为美国商品输出的市场。因此,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传统

14、观念对马歇尔计划的评价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完全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是为美国对外扩张、推行霸权政策服务的。但史学界也有入对此提出新的意见,认为对待马歇尔计划,既要看到它有控制、掠夺西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有支持、援助西欧的一面。北约的建立矛头指向苏联,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1949年西方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把西欧各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争霸的需

15、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949年1月?苏联与5个东欧国家在莫斯科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加强了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合作。1955年5月5日,西方不顾苏联的抗议,批准了联邦德国参加“北约”组织的巴黎协定。因此,苏联在5月14日同东欧各国在华沙召开会议,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同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美苏从“冷战”到对峙,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柏林危机和德国的分裂。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集中表现。朝鲜战争是美国在二战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于1953年

16、?月27日迫使美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以朝中人民的胜利和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告终。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也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和较量,它显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意志和巨大力量。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一直持续了40多年,一方面,这两大集团后来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对世界和平是一种威胁和破坏;另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时空隧道_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及评价战后初期,苏联两极格局开始形成,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过程,也就是

17、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二战后期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作出的。其中以雅尔塔会议达成的协议最为重要。此前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等部可看作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系指的就是上述所有协定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消灭法西斯主义;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

18、。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这一体系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等。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两分天下,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正因为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作出了两分天下的划分,所以实施雅尔塔各项协

19、议的结果首先导致了德国的分裂,欧洲也被分裂为东欧和西欧,进而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形成。由于兵戊相见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身受世界大战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反对,因此在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经济格局分化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冷战”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合作讨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使馆代办GF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主张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以阻止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GF凯南从而成为冷战“遏制”政策的最早提出者。所谓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

20、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如今,“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美国作为遏制对象的苏联已经解体,但是,基于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的一些决策者又想继续进行它的遏制战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你认为美国新的遏制战略能否行得通?试谈谈你的理由和想法。思路:此题是一个开发性的讨论题。不一定非得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行不通这一个方面。学生只要讲的理由和看法值得肯定就应该予以鼓励。从思考本问题的思路来讲,学生可从历史的角度、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式、从当今和二战后国际形势相同与不同,以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去思考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