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汉魏晋诗三首一、读准字音迢迢()皎皎()机杼()慷慨() 子衿() 呦呦()鼓瑟() 吹笙() 三匝()吐哺() 羁鸟() 暧暧()樊笼()答案tiojiozhkijnyusshnzbjifn二、辨识通假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答案“掇”通“辍”,停止三、一词多义(1)适(2)当(3)得答案(1)动词,迎合动词,出嫁动词,依照副词,刚才(2)副词,应当动词,承担副词,一定、必定(3)动词,能够动词,得到动词,配合四、词类活用(1)对酒当歌()_(2)鼓瑟吹笙()_(3)乌鹊南飞()_(4)去日苦多()_(5)暧暧远人村()_答案(1)名词作动词唱歌(2)名词作动词弹奏(3)名词作状语向南(4
2、)形容词作动词苦于(5)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五、古今异义(1)人生几何古义:_今义:研究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2)明明如月古义:_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定。答案(1)多少。(2)光明、明亮。六、文言句式(1)何以解忧?()译文:_(2)开荒南野际。()译文:_(3)狗吠深巷中。()译文:_答案(1)宾语前置用什么排解忧愁?(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我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狗在深巷里叫。七、文白对译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 资料链接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把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起,收入其文选中,题为古诗十九首。这
3、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风格慷慨悲凉,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
4、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无着,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迢迢牵牛星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喻,抒发了思妇期望丈夫回归,希望夫妻团聚,怨恨青春虚度的愁苦心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夜半,
5、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作短歌行。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南。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安感。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的官职,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了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以及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或称“七言歌行”,是唐诗的一种重要体式。歌行
6、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歌行体兴起于初唐,兴盛于盛唐。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以五言、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田园诗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一支,由陶渊明开创,他也是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热爱躬耕生活的感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7、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追求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文本鉴赏迢迢牵牛星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女主人公如织女般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短歌行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了求贤若渴的情怀。归园田居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脱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与喜悦。短歌行归园田居_答案托物起兴访求贤才的态度
8、宁静、淳朴 文本深读一、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1诗中写织女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_答案侧面描写: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练。动作描写:擢和弄,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女的心灵手巧。因为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所以才“终日不成章”。可见,织女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才用劳动来排遣。2这首诗在语言上特别突出地运用了叠音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答案在这首诗歌中,共使用了三对六个叠音词:叠音词描写内容迢迢皎皎互文见义,写出寥廓明净的秋夜星空下,牵牛星、织女星的迢遥悠远和光彩动人纤纤札札紧扣织女,“纤纤”素手可以想见织女的美丽,“札札”
9、的织机声响又增添了静夜中的一份烦乱盈盈脉脉“盈盈”与“脉脉”配合,描绘了牛郎织女隔水相望,泪眼在星光下闪动的凄迷景象表达效果: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韵律更加和谐,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在回环往复中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写景非常有层次,景、物、人、情之间的转换和交融非常自然,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角度诗句作用远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由景及情,以物写人,抒发了_近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特定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虚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交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和失意之情。二、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4诗中作者写乌鹊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_
10、答案以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这是比兴的写法。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_答案以山不厌其高地容纳土壤和海不厌其深地容纳水流来引出后文自己要广泛地招纳贤才。6诗的结尾“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写周公吐出嘴里咀嚼着的食物,立即接待来访的士人。诗人借此典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和真诚态度。7诗中用了哪几个问句?请简要分析其作用。_答案问句作用分析人生几何?表现了诗人的苦闷煎熬何以解忧?承前“人生几何”来发问,显示出诗人对年华易逝的追问和感慨何时可掇?表现了诗人对人才难得的惶惑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
11、所依托三、阅读归园田居,回答问题。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答案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唾弃,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9归园田居中“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尘网”说明了什么?_答案“误”字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的蔑视,对曾经历官场的后悔,对终于脱离官场的庆幸。“尘网”用了比喻手法,说明官场像网一样束缚着作者,使作者极其不自由。10“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_答案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体现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画面。这几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的
12、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四、总览全文,回答问题。11历朝历代都有两部分人。一部分主张出世,或归隐山林,寄怀山水;或退归田园,亲近自然。一部分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对他的选择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_答案(观点一)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陶渊明退隐田园是在官场上辗转多年之后,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他是迫不得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很难兼济天下。(观点二)他的归隐有积极意义。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13、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用典本文中有多处用典,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和引用化用诗经中的部分语句都成功地运用了典故。定义:指借助过去的有关故事或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某种观点。作用:(1)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2)可使文章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3)可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2写法指导用典的两个角度(1)以典言事叙事角度与描写方式要巧妙灵活,让历史故事穿越时空走进现实叙事之中,是为作文增色添彩的一种策略。(2)用典明“志”有时直陈心曲往往会陷入直白浅陋,索然无味。变换一种方式,则可以让平淡的事件摇曳生姿、生动活泼、兴味盎然。3迁移运用请以“诗意地栖居”为话题,运用
14、典故,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_答案“人生三境界”被王国维诗意地诠释出来,而他自己却深陷于诗意,最终在游历了颐和园后,纵身跳进了平静的湖水中。不能说是诗葬送了他,因为诗意是温柔的,只是当一个人的心灵过于狭窄时,诗意便无处栖息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花落无声。潇湘妃子葬花,蘅芜君扑蝶,诗意的生活却换来了不同的结局,这难道不是心灵的宽度所致吗?当诗意被曲解,生命便失去了原生的色彩,栖居的人们只能远徙,然后消失在漂泊途中。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田园人生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毅然辞官,归隐田园。闲暇时,他以清泉沏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
15、他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应用角度】“旷达”、“质朴人生”、“隐逸之乐”等。2素材应用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闹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啊! 群
16、文阅读导读:你看那榆柳遮荫下的房舍,你看那袅袅升起的山村炊烟,你听那深巷中悠远的狗吠声,可曾引起了你对那似乎逝去了的遥远的乡村的回忆?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田园,品陶公祠的菊花,让我们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一个自然随性的陶渊明,一个有着孤高之气的陶渊明。田园,是菊花盛开之地,更是陶渊明心灵安适之地。陶渊明的田园任崇喜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他的田园是当代人的“桃花源”。读着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翻阅他流传在世的田园诗,南山、夕露、月光、青松、村舍、炊烟、荆扉、鸡犬、豆苗、秋菊、清琴、堂前松这些干净整
17、洁的汉字,这些世人常见的寻常事物,在陶渊明的诗里,就成了诗意的砖瓦草木,构筑成一个意蕴充盈、暗含人生真谛的唯美世界。南山种豆,园中栽蔬,山间濯足,是何等的惬意?带月荷锄,荆薪高燃,是何般的快乐?深辙回车,不惜衣湿,微风伴读,是何样的自由?难怪有人这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与田园,就是陶渊明式的。有多少人想追随着田园的诗意,试图用陶渊明的眼神看云,在心中测量云和田园的距离,在都市寂寞的夜里做着田园的梦?在人们的心目中,“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的生活,只生长在一个浸满诗歌的年代。其实,“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生活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也并非“性本爱丘山”。他是晋代大将陶侃之后。“总角闻道
18、”的他,也有“猛志逸四海”的雄心壮志和“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抱负,追求“大济于苍生”的从政理想。但他所生活的那个狂暴纵横的乱世,“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的黑暗社会、现实和阴森的门阀制度彻底粉碎了他的凌云壮志。自谓“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的他靠读书入仕,28岁时开始做官,先后四次归隐,又四次复出,断断续续地在官场上13年。虽然每次历时都很短,却总觉得“意志多所耻”,最终选择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拂衣归里。对于文人而言,田园的宁静美丽是创作的良好题材。然而,田园生活并不是总是充满诗意,往往也有它艰辛的一面,诗人不是终日“啸傲东轩下”的隐士,也是需要柴米油盐的
19、生活的。尽管诗人一心躬耕,专心经营他的田园,却仍不能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陶渊明在他田园生活的后期,也一再陷入窘困,以至于饿得白天盼天黑、夜里盼天亮。他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糊口度日,竟然不得不上街乞讨半碗米。田园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被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所陶醉。诗人用自己的诗,用寻常的山林故渊、方宅草屋建立了一个真实而又弱小的精神家园,使他能够站在远离污秽官场和恶劣环境的地方看人生,即便“欲辨已忘言”,在心中牵挂的依然是“此中有真意”。在自己的诗意田园里,他躬耕自资,苦中作乐,一边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一边放飞着自己的才气。从“狗吠深
20、巷中,鸡鸣桑树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田园生活的闲适;既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力耕执着追求的欣喜,又有“崎岖历榛曲”、“独策还”的怅恨和“徘徊丘垄间”所见田园上“桑竹残朽株”百姓“死没无复余”的悲恸陶渊明以他的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在他诗意的田园之上,我们看到了诗歌现实的光芒和那颗胸怀天下的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生活的自然随性的陶渊明,是道德的模范。其实,与其说陶渊明是道德的模范,倒不如说他为我们建立了幸福的信仰与观念。这种幸福,与世俗欲望的满足无关,而与心灵的境界有关。他的诗带给我们的是一份宝贵的纯净,使我们的灵魂时时在
21、沉醉的田园中舞蹈。陶公祠的菊花夏立君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
22、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 6
23、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至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整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
24、人的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正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推荐阅读篇目:1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林语堂)2一个人的山水田园 (刘朝东) 诵国学经典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明理知义君子在穷困中也能固守道义(安守穷困),小人在穷困中就背信弃义,为非作歹了。成长启示君子在遇到人生的各种坎坷时,能够“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能够“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小人在遇到风霜时,可能会不顾法律道德,只顾自己的利益,陷入邪恶的泥潭不能自拔。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明理知义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成长启示求人不如求己。君子自力更生,依靠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来安身立足,出现问题时,首先反省自己是否有错在先。小人不是想着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而是处处钻营,出现问题时,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只会责备别人,埋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