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 100 分)第 I 卷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B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C打破了宗法制的束缚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2.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
2、,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主张A仁者爱人,反对任意刑杀B克己复礼,矫正社会等级秩序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D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3.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其共同点是人物主张老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荀子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管仲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A主张民贵君轻B反对征收赋税C关注民众生活D重视强国富国4.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
3、法律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两者都认为人性是自私的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5.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B加剧了家族亲人关系的紧张2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6.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材料反映出,汉代“举孝授官”A.成为后代选官的主要方式B.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保证
4、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促进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7.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A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C中国文化的包容性D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8.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对宋诗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了“唐诗言情宋诗言理”的说法。下列宋诗中“言理”的诗句是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B“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9.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
5、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渊源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科技发展为儒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C朱熹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D理学思想极大地促进古代科技发展10.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1.妇女的贞节观念,在明代书籍方面,有内训古今列女传;法律方面,明太祖下令,“民间寡妇,
6、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族表门间,除免本家差役”。又令地方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立牌坊,用以奖励贞节。这表明这一时期A程朱理学深刻影响社会生活B社会风气恶化须严加整饬C开始确立了妇女的贞节观念D妇女饱受封建礼教的摧残12.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B努力追求个性解放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D带有唯物主义色彩13.智者学派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A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B持客观
7、唯心主义思想C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D认为人应知德合一314.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B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C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D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15.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冤家对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目标上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B态度上看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C同流指都试图摆脱信仰的束缚D异趋指两者所发生
8、的领域不同16.十四世纪以来,画家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中,一方面是生动地表明创作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画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权利,他们可以像赞助人一样出现在重大宗教场合,表现了他们与赞助人一样高贵的想法。材料表明了这一时期A.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B.自画像成为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C.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日趋平等D.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17.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A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B动摇了神在人心中的地位C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
9、威D.破除了人们对上帝的迷信18.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A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B认为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C强调开明君主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D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1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主张要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B.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C.利用社会契
10、约保障人民权利D.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20.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A.B.C.D.2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4A崇文抑武的政策得以落实B活字印刷基本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主要用于官方刻书22.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以歌舞为主要表
11、现形式B.逐渐演变为京剧C.已有明确的角色分工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23.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BCD24.下图为清代画家石涛的竹石梅兰图,此画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恬淡相间,富有层次。石头画法简率放逸,造型夸张。由此可知,此画A.深受西方绘画的影响B.忽视神韵意趣的描绘C.注重真实的细节刻画D.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第 II 卷25(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
13、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5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
14、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
15、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12 分)26(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
16、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然而,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但是,它并不总是存在于政治上温和的国家里,只有那里的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在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支配,应该使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9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有
17、关自由和权力的观点。(3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对东西方当时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原因(10 分)627(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
18、,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5 分)历史答案1-5 ABCCD6-10 BCBCA11-15ACADB16-20DCBCA21-24CCBD25(1)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经费国家保障;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官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任答 3 点给 6 分)(2)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主;经费来源多元
19、化;教学内容比较全面;建立了较完整的学位制度;学校管理自主性强。(6 分)影响:对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理性精神养成和文艺复兴等创造了条件;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了各式人才;为近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蓝本。(6 分)26.(1)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4 分 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4 分)原因: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理学僵化;西学东渐。(5 分 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2)观点:自由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政治自由存在于权力不被滥用的温和政体内;主张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平衡是政治自由
20、的前提;强调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3 分,任答 3 点得 3 分)(3)影响:黄宗羲 并未在社会引起较大影响;孟德斯鸠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 分 两点各 1 分)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4 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影响。(4 分)27.(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7 分)(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5 分)历史双向细目表选择题题号知识
21、板块考点具体考查内容分值预设难度预估得分能力层次板块分值ABC板块分值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士的崛起20.61.2A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24 分2春秋战国政治秩序变动礼崩乐坏的表现20.71.4B3先秦思想民本思想20.61.2B4先秦与古希腊思想对比理性思想20.40.8B5汉代儒学儒法结合20.51B6汉代儒学儒学政治化20.61.2C7理学三教合一20.71.4A8理学理学的内容理解20.51B9理学朱熹“格20.61.2B物致知”10理学背景20.71.4B11明清思潮影响20.61.2B12明清思潮李贽的思想20.71.4B13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的
22、起源智者学派20.71.4A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14 分14人文主义的起源柏 拉图 的思想20.51B15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比20.30.6A16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表现20.61.2B17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内容、影响20.71.4C18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20.51B19近代思想卢梭的20.651.3A解放运动思想20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书法小篆的背景20.71.4B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0 分21印刷术宋代的雕版印刷20.61.2B22元杂剧角色分工20.51A23造纸术阅读理解“还魂纸”20.61.2A24传统绘画特点20.71.4B非选择题25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对比教育主题太学、西方大学(涉及儒家思想、文艺复兴)150.69B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史18 分26中国古代和世界近代思想对比明清进步思潮和启蒙运动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主张、背景、影响250.615B中国古代和世界近代史22 分非选择题27中国古代史文学明清小说的背景和影响120.67.2B中国古代文化史12 分总分1000.54-0.5854-58总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