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7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7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综合集训(七)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下面为太平军活动较激烈的几个省份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与人均田亩表。据此变化可知,清朝中叶()项目省份乾隆18年(1753年)嘉庆17年(1812年)道光22年(1842年)人口(万)人均田亩(亩)人口(万)人均田亩(亩)人口(万)人均田亩(亩)河南711.410.22 303.73.12 907.02.5安徽1 243.52.73 416.51.23 660.00.93江西505.59.52 304.72.12 651.41.3江苏1

2、 261.95.53 578.41.93 964.71.6湖北456.912.42 737.02.22 858.42.1广东396.98.31 917.41.72 115.31.6A人口剧增致使传统宗法社会瓦解B小农经济破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C人均土地量减少衍生人口大流动D人地矛盾的紧张激化了社会矛盾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这几个省份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人口迅速激增,人均田亩越来越少,且太平天国运动在这几个省活动较激烈,说明人地矛盾的紧张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开始破产,故B项错误。2(2020乌鲁木齐一模)太平天国定

3、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奏章,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A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D由材料“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依然沿用封建土地制度基础上的赋税制度,并未实现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大同社会的设想,故选D项;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建立的封建政权,性质并未改变,排除A项;1956年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统治面临危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3(2

4、021泉州质检)“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这说明太平天国()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B追求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构建平等自由的人间天国B由材料“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物物归上主”的平均主义理念,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太平天国构建的并不是平等的社会,排除D项。4(2021青岛高三开学考试)御制

5、千字诏是太平天国广泛使用的儿童教育教材,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以民间耳熟能详的典故、故事讲道理。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B关注自然与社会科学教育C主张完善地方基础教育体系D打破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B太平天国御制千字诏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由此可知,太平天国的儿童教材关注自然与社会科学教育,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民众社会生活水平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完善地方基础教育体系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5(2021铁岭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

6、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C材料描述了太平天国首义诸王自诩为“上帝众子”,并借用对应天象,本质上反映出太平天国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项正确。6(2021常熟质检)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

7、海港口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D材料“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要维持清政府的存在,因此英国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故选D项;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因此英国没有放弃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部分沿海港口,排除B项;北京条约之前的天津条约就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排除C项。7(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

8、施。材料表明()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C由材料“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太平天国没有实现其提出的思想口号,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故选C项;材料不仅体现太平天国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还涉及了“平均主义”的提出和实行,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平均主义”思想的结果,没有涉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排除B项;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其思想主张与农民利益相关,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参与,排除D项。8(2021茂名联考)1907年,

9、清政府下令要求各省成立谘议局,并颁布各省谘议局章程,规定其有议决兴革地方大政、监督地方财政和监督行政之权。这反映了()A晚清开始从保守走向开放B晚清地方权力的扩大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B谘议局作为新建地方机构拥有决议地方大政、监督地方财政和行政之权,说明地方权力扩大,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C项错误;谘议局的成立体现了清政府开放的一面,但不能表明其从这里开始走向开放,A项错误;成立谘议局是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排除D项。9(2021常熟质检)“11月8日,南京城外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举事,攻城不下,东退镇江。得江浙联军的协助,二次

10、进攻,经过八天战斗,击败了江南提督张勋,12月2日占领南京,长江以南遂无清军踪迹。”这场战争()A加快太平天国的定都进程B表明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C成为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D提供武昌起义的有利时机C材料时间“11月8日”“12月2日”表明题干描述的与辛亥革命有关。南京被新军革命党人占领是在武昌起义后,这消除了清王朝在长江以南的影响,是对革命的重大贡献,故选C项,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的华北,不涉及南京,排除B项;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的是四川保路运动,排除D项。10(2020益阳模拟)1911年11月,日本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指出:“清国共和论对我国人心影响甚大,实为可惧。试观今日我新

11、闻界青年之辈种种议论,即可得知。”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德富苏峰认为:“鼠疫乃有形之病,共和制乃无形之病。”由此可知()A日本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B中国没有实行民主共和的基础C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D日本力主对辛亥革命进行干涉C材料“清国共和论对我国人心影响甚大”“共和制乃无形之病”说明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对日本君主立宪体制的冲击,故选C项;材料不能说明日本是否适合民主共和制,也跟中国有无实行民主共和的基础无关,排除A、B两项;题干没有体现日本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D项。11(2020晋城一模)1912年元旦,发表在上海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

12、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维护了社会道德的底线B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C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D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D由材料“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可知,申报不仅要革新道德、学术,而且要革新服饰,说明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故选D项;辛亥革命冲破了传统社会道德,但道德底线并未被突破,排除A项;促进学术研究、转变审美观念只是材料中提及的一个方面,排除B、C两项。12(2021泉州质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组建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其部分人员如下表所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人员(部分)组成人员职

13、务备注黄兴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同盟会会员黄钟英海军总长起义的舰长王宠惠外交总长同盟会会员伍廷芳司法总长原刑部右侍郎等职陈锦涛财政总长原大清银行副监督程德全内务总长原江苏巡抚蔡元培教育总长同盟会会员张謇实业总长原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立宪派汤寿潜交通总长原浙江谘议局议长、立宪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D是自上而下的革命C由材料“原大清银行副监督”“原刑部右侍郎等职”“原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立宪派”可知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中既有旧官僚,又有立宪派,这是辛亥革命妥协性的表现,故选C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辛

14、亥革命的局限性而非其性质,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革命的方式,排除D项。13(2021重庆模拟)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 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C根据材料可知,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C项;清帝退位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在清帝退位前,B项错误;D项与

15、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4下表为辛亥革命前后,我国登记选民人数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年份选民人数(万)占全国人口1908年1700.45%1912年4 20010.5%A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B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转型任务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深厚B由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登记选民人数远超过清末,说明国人对选举方式的认可,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故B项正确;选民人数的变化无法反映民众的民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而没有实现近代中国政治的转型,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故D项错误。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罗列了人民

16、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如第15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这()A以立法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推动了民主法制观念广泛传播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D为责任内阁制提供了法律依据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人民权利方面的不足使得行政权扩张,政府得以侵犯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对资产阶级利益的保护,与传播民主法制观念无关系,排除A、B两项;D项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但材料并未涉及责任内阁制,排除。16(2021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

17、只是指代汉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D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提出“五族共和”的口号,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又迅速建构具有现代内涵、使国内各民族融为一体的“中华民族”概念,在宪法中规定“民族平等”,团结了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族人民,使国内民族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对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材料正是这种表现,故D项正确;“真正实现了平等”说法错误,故排除

18、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C项明显夸大其词,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17(2021茂名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午战败后,中国人奋起抗争,清政府的改革活动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赛跑。改革与革命的时间表改革之举革命之浪1901年外务部1903年商部1905年学部(废科举)1906年资政院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第一届谘议局会议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1911年11月宪法十九条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广东惠州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安徽安庆新军起义1910年

19、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11月武昌新军起义(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初清政府改革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改革与革命之间的关系。(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等信息并结合改革的时间表、领域、性质等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1905年学部(废科举)”“1906年资政院”等信息及改革和革命的时间表、内容及其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末新政的主观目的和实际效果、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角度回答。答案(1)特点:清政府改革力度日益加大;范围越来越广泛,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是一场现代化运动;政治改革带有滞后性

20、和虚伪性。(4分)(2)关系:20世纪初中国的改革与革命关系紧密。一方面,革命派的革命活动,促使清政府必须以改革来压制革命。另一方面,改革的很多措施也客观上为革命高潮的到来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实行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等措施,本意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实际上却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掘墓人。另外,民国初年的经济法规建设、议会政治、新式军制、新式学校、实业高潮、司法独立等方面的建设保留和完善了清政府改革的成果。(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

21、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材料二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

22、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是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编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建立)的相似之处及意义。(8分)解析第(1)问

23、,根据材料一时间19世纪中叶,此时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因此英国文官制度改革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再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回答;第三小问,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依法实施并实行分类管理,从而提高了行政效能,两国的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1)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或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行政官员);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推动;旧文官制度的弊端(容易造成贪污、低效);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6分)(2)背景: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稳定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受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相似之

24、处:依法实施;注重文官的选拔和考核;分类管理;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意义: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8分)19(2021百师联盟新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孙中山让位的利弊与影响,学术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对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它成为辛亥革命的降弧(如果不是终结)的标志”。有的认为功过参半,“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所造成的后果,是正确与错误交织,成功与失败并存”。有的则予以全盘肯定,认为让位之举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最后完成”。摘编自严昌洪、马敏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评析材料中关于孙中山“让位”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

25、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评析观点,首先,要找出观点是什么,材料中展示了三种不同论断,分别为:一是对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二是“功过参半”;三是“全盘否定”。其次,选择其中一个或综合多种观点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孙中山的革命追求,把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史论结合。最后,对评析进行总结突出观点。答案示例一:观点:不认同孙中山让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观点,而是特殊情况下革命党人采取的一种适当的选择。(2分)评析:孙中山内外交困,执政难以为继,而袁世凯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当权成为必然;促使袁世凯逼清帝退位,临时约法等成果得以保留,革命党人仍参与中央

26、和地方政权;实现了政权的和平嬗递,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8分)结论:孙中山的让位是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完成和转轨。(2分)示例二:观点:孙中山让位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2分)评析:它既分化了敌人,又断送了革命成果;既加速了清朝的崩溃,实现了南北统一,又促使民国变质;既赶走了封建皇帝,建立了共和,又为袁世凯夺取政权打开了方便之门。(8分)结论:孙中山让位,成功与失败并存。(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1912年部分省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浙江省约法江西省临时约法广西临时约法备注1911年10月颁布1911年12月颁布1912年1月颁布1912年2月颁布第一章总纲第一

27、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规定了约法的目的及期限第二章人民第二章人民第二章都督第二章人民规定了人民的义务和权利第三章都督第三章都督第三章人民第三章都督规定都督由人民公选并有任期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邦联制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政务司规定了政务委员的产生及职权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规定了议会的组成及职权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规定了司法机构的组成与审判诉讼制度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规定了约法修改程序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材料呈现了四部约法,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

28、宪法性文件,从四部约法的内容来看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化特征,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诞生及后来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借鉴作用。论题可从其中四部约法的任一特点出发,结合内容进行阐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上述约法属于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2分)阐述:辛亥革命初期,上述独立各省颁布了以“约法”命名的文件。这些文件从内容和体例来看,基本包含了近代宪法的几大要素:一是关于国家体制、政府组织和职权分配;二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宪法修正和解释的程序。因此它们属于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10分)示例二:论题:上述约法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2分)阐述: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实行议会制,依据三权分立组织

29、政府;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实行人民主权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增强了人民的法制观念,推动辛亥革命走向深入,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推动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10分)示例三:论题:上述约法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2分)阐述:上述部分省的临时约法,揭示了鲜明的近代资产阶级追求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架构,如议会制、选举制、三权分立制等,这些均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中得以明显体现,如规定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上述各省临时约法对地区性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也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继承,如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就是对君权的否定,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故而从其内容和历史意义上讲,它们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