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2、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为后世民本思想奠定基础2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3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
3、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 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4董仲舒认为,在宇宙中,没有人是不行的,人的力量在这个宇宙系统中有极大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只给予事物以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必仍待人的努力”。这反映出,董仲舒的思想A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B否定人君的绝对权威C成为汉代的官方哲学D意在削弱上天的作用5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
4、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B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7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
5、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8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 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法9普罗塔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B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C民主思想受到遏制D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10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
6、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11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是 事 件 意 义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B社会思想宗教化的趋势C社会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12马丁路德认为: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A教随国定原则B强化教会权威C信仰即可
7、得救D简化宗教礼仪13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当专制被暴力推翻后,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对此,他进一步指出,鉴于历史上的契约足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卢梭所提倡的“契约”A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 B背离了天赋人权的精神C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 D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1418世纪,法国出现多种形式的公共和私人阅读方式,有私立或公立、世俗或者宗教的图书馆,有“文学陈列馆的书店”以及各种“阅读会所”。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革命运动决定民众文化生活 B工业革命推动主流观念变化C公共空间兴起促进思想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成为社会共识15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
8、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16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D落后封闭的文化政策17“甲骨文的美术性格使书写者和读者都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新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境界,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正好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这种语音上的缺陷。”该观点意在说明甲骨文A有利于统
9、一文化的形成B加速了周边民族的汉化C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D消除了区域交流的障碍18唐朝时,士大夫最爱金碧辉煌的壁画,壁画规模宏大,用色流光溢彩,而到了宋代,上流社会流行淡雅的水墨画,在尺寸之间展现文人意趣。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宋代绘画风气转变的因素是A朝廷实行“强干弱枝”政策B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C市民文化的影响扩大D科举考试影响到文化取向19明清时期,我国戏曲总类丰富多彩,除“国粹”京剧外,还有流行于江浙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等,这表明当时A统治思想兼容并蓄B农耕经济高度发展C市民阶层生活需要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20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
10、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识A具有保护利权意识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21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涵,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A为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C体现救亡与启蒙的时代要求D以警醒世人作为其根本目的22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
11、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23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24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
12、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25“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26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2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
13、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A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B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C带有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体现一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28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达维特(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因马拉之死、网球厅宣誓、拿破仑加冕、苏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A新古典主义流派B现实主义流派C后现代主义流派D浪漫主义流派29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
14、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30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D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第卷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31题25分,32题15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天花是在全球流行了3000多年的传染病,大约于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16世纪中期,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一发明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得
15、免疫,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 并有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人痘术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伏尔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材料二 人痘术18世纪初传到英国时,一开始遭到了比较大的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恩行事。整个18世纪欧洲因天花导致的死亡非常多。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从牛痘脓包中取得痘浆接种到人身上,发明了简便安全的牛痘接种术。1805年,牛痘接种术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很快遍布
16、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齐长庆在实验室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天坛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并不断提高痘苗质量,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消灭天花。从全球范围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运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摘编自孟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痘接种术的特点及积极作用。(1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6分) (3)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花灭绝对人类抗击瘟疫的启示。(6分)32 (15分)【历史上
17、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各级官吏胥役皆视钱粮征收为利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浮收中饱集团。又因银贵钱贱,完纳钱粮须以米易钱,以钱折银,加上田赋负担的不均,农民苦不堪言。左宗棠对龚、林、魏等早期改革派人物极为敬仰。他说:“道光朝讲经世之学者,推默深与定庵(龚自珍与魏源)。”左宗棠认为,钱粮的“致弊之原”在于“官吏之浮收与银价之翔贺”。为此他将“钱漕宿弊大加厘剔,严禁吏胥衿棍扰索把持”。1864年,他还奏请将绍兴、宁波等附属地区的“向来流摊各款逐细清查,分别裁减”。他指出:“向来州县收漕一切陋规极为繁杂”,应予“分别裁革”。他也提到:“孟子论治,以经界
18、不正、井田不均、谷禄不平为深忧者,因此,他坚决主张“大小户一律完纳”“绅民一律均收”。在钱粮问题上,我们仍可清晰地窥见,左宗棠对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的深深思索。 摘编自徐卫岗咸同时期左宗棠的钱粮改革思想 (1) 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钱粮改革的主要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钱粮改革的原因。(9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文科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ABADBDDDA11121314151617181920CACCAAABCA21222324252627282930CCABBACABC二、非选择题31、【答案】(1)特点:中国发明;当时
19、世界领先技术;体现中医理念;进行了总结;专业化程度高;政府推广;存在一定的风险。(8分)作用:保护了中国人民的健康;推动预防医学的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5分) (2)背景:中国人痘术传到欧洲;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天花在欧洲肆虐。(6分) (3)注重科学研究;加强各国技术交流;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等。(6分)32、【答案】(1)主要思想:去除浮收;裁减摊捐;裁革陋规;平均赋税。 (6分)(2)原因:克服财政危机、维护封建统治(或缓和阶级矛盾);吏治腐败;原有税收制度不合理;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影响;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左宗棠的个人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