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049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虽有嘉肴 第 1 课时课题名称虽有佳肴时间第 周 星期课型精读课主备课人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的翻译全文。2. 反复朗读,领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重点1. 诵读全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 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我的问题难点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内容。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

2、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自主学习1组内成员轮流诵读课文 2小组内试着对照书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把解释不出来的词写下来,小组讨论解决。3试着翻译全文,把翻译不清

3、楚的句子写下来,全班讨论。精讲互动1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8)兑命曰:“学学半。”“学学半”: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达标训练1.翻译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 2.解释下列句子。(1)虽有佳肴,弗食,

4、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5)兑命曰:“学学半。”作业完成校本作业中的内容。小结第四单元 第20课 第 2 课时课题名称虽有佳肴时间第 周 星期课型精读课主备课人 刘 慧目标1.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2.体会教与学的关系,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重点体会教与学的关系,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我的问题难点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自主学习1.复习上节课内容。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精讲互动1. 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2.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3.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达标训练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联系自己的现实来谈。(提示:教者的角度,学者的角度)作业1.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监督下背诵课文,准备默写。2.完成校本作业的内容。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