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037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4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接指责质问天地,从根本上否定天地的存在意义的句子是“ , ”。5关汉卿的窦娥冤里,窦娥认为天地本该分辨清浊,但是她所看到却是是非不分的乱象,表现这层意思的句子是“ ,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世间行

2、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4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5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易错成语勤温习1垃圾食品,狗彘不食,有十分多的危害。垃圾食品摄入量过多,会使青少年提前停止长身体。此外,高脂食品还会损害青少年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这可能对青少年的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狗彘不食”: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人的品行极端恶劣。限于品格方面)2他在填报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复旦,总是见异思迁。(“见异思迁”: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意本来就喜爱两所学校,具体填报志愿时拿不定主意。改为“左右为难”)3生命的天空里,有风和

3、日丽,亦有干云蔽日。不是每轮艳阳都暖人,不是每片乌云都下雨。(“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应改为“云遮雾障”。)4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句子用来形容各类报刊出现,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5我国历史学家励精图治,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著作。(“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为有限。)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友谊经典素材:宁要朋友不当状元唐宣宗时的宰相白敏中,在他年轻时与好友贺拔甚同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两人文才都

4、很好,但主考官王起私下想取出身贵族 的白敏中为状元,不喜欢出身贫寒的贺拔甚。便派人暗中捎话给白敏中:只要他不和贺拔甚来往就取他当状元。白敏中听后说:“状元有什么稀罕,怎么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说完,就摆起酒宴与贺拔甚开怀畅饮。后来,王起被白敏中重友情不重功名的品德感动了,就一同取了白敏中和贺拔甚。一条毛毯系深情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周恩来肩负中共中央使命,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及在押的蒋介石谈判。出发前,朱德总司令将伴随自己多年的一条毛毯赠送给周恩来,供作御寒之用。这条毛毯还是原*起义将领董振堂当年送给朱德留作纪念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总司令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周恩来又将这条毛毯回

5、赠给朱老总。一条毛毯,牢系着两位革命老战友的深厚情谊。时新素材:心心相印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卓越别林,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他们心心相印,友情深厚。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互相鼓励。爱因斯坦时刻关注着卓越别林表演艺术上的成就。他在给卓越别林的信中写道:“您的影片淘金记是一部世人都懂都喜欢的作品,您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可当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却很少人能理解。甚至有些有名气的物理学家也不承认“相对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意义,反而讥笔爱因斯坦是“疯子”讲“疯话”。对此卓越别林在给爱因斯坦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您。您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一个懂,可是您终究成为一位伟大人物

6、。”技能再提高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所谓“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之外,还包括文本当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这些信息都掺杂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的删汰无效信息准确的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甚至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全排除我们自己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自己个人的是非为是非

7、,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尊重文本,应该是我们筛选整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二、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点睛所谓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包括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等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文章的结构,则是指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形态,对材料的组织比较灵活,因此其结构形式也就较为多样。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8、即提取文章的灵魂,它里面往往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作者的主要倾向,有时还包括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点睛。“基本特征”应该包含以下两个层面:一是一种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而“主要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文本所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如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等。四、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点睛。“评价”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要尊重文本事实,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并且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

9、“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就是能够把握各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点睛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所谓“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指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社会上产生过的、正在产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要求考生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其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察评判。六、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点睛“某种特色”就是不确定的特色,只要是属于文本的特色都可以,如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只要它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判断的对象。文本的某种特色在与同类文本的比较

10、中得出。 “思考”与“判断”不是两分的,关键在“深度”这两个字上,所谓“深度”就是要深入的非一般性的分析,对某种特色要能在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准确地看到它的不足的一面。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最好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由。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点睛所谓“意蕴”就是文本的情、意、趣、味等内涵,透过字面意思,从整体上深入思考,明白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一般包括某些含义深刻丰富的语句、主要观点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的揭示程度。“不同的角度发掘”,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

11、作多侧面的考察;“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人文等方面联系思考,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精神实质。自然科学本身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一旦把它写成科普作品,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篇科普作品,如果思想境界不高,即使科学性准确,文艺性再强,也是失败的。八、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点睛“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后者则是属

12、于现实性的。这是属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九、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点睛“探究”就是探讨穷究的意思,“疑点和难点”则是探究的对象。所谓“疑点”、“难点”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读者普遍认为的弄不清楚的地方和不容易弄清楚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这样的两层含义,一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二提出的见解不要求就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基础巩固练一、阅读人物传记,完成各题纳什博弈理论张鑫或许,人生真的就是一场博弈?当地时间2015年5月23日,传奇数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领取了被称为后起菲尔茨奖的阿贝尔数学奖后,与夫人由瑞典返回美国,哪知竟遭

13、遇车祸,遽然离世。世界学界无不为之扼腕。纳什最了不起的贡献,是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博弈论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虽然因内容非常深奥而使绝大多数人难以理解,而在被他巧妙地运用到经济学领域后,能从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正因为博弈论是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人们的决策选择以及相应的均衡问题,需要高深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论,只有像纳什这样的天才数学家才能将其成功地运用到经济学的分析中。在现实世界中,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但由于非合作博弈要比合作博弈普遍得多,所以博弈论主要研究的是非合作博弈

14、,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的均衡。博弈论由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和数理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于1944年在他们共同完成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创立。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理论证明,使博弈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在此基础上,德国经济学家莱因哈德泽尔滕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到动态分析,提出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概念,还证明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匈牙利裔美籍经济学家约翰查尔斯海萨尼则发展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贝叶斯纳什均衡”。正是他们俩将纳什均衡动态化,并加入了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从而使博弈论体系更丰富,也更具有实用性,

15、因而和纳什共同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如今,博弈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和全新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分析与研究中,成为现代经济学最重要、最时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大多数人知晓纳什,可能还是因为数年前那部以纳什为原型、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好莱坞影片美丽心灵。也许是天妒英才吧,本来就古怪傲慢的纳什在盛名达到顶峰,爱情与事业双丰收,而且快要当父亲时,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分别于1959年和1961年两次进入精神病医院。在两次入院之间,他从麻省理工学院辞职,提取所有养老金去欧洲旅行。他在欧洲许多城市游荡了9个月,数次去当地政府求助,希望放弃美国国籍,直到被遣送回国。昔

16、日才华横溢的天才青年,这时候被称为“数学楼幽灵”,因为他常常穿着红色的跑鞋形容枯槁地在校园里游荡,喜欢在黑板上写下不合逻辑的公式,拿着演算好的数学公式出现在某教授的办公室。他相信外星人存在,声称和外星人说过话。他还给联合国写信,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这给他的妻子带来了巨大痛苦。纳什疯后不久,他妻子艾丽西亚就提出了离婚要求。但离婚后的艾丽西亚不仅没有再结婚,而且把纳什收留在家里,保持着同住人的关系。这位坚强的女性对纳什不离不弃,坚持用爱去唤醒沉睡在另一个世界中的纳什,还承受住了他们唯一的儿子也遗传上精神分裂症的打击。让人欣慰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艾丽西亚的努力,加上自己也

17、从未放弃,纳什在与极难痊愈的疾病展开了长达30年的抗争后,和他的儿子一样,奇迹般地逐渐从疯癫中苏醒过来,并于1994年他66岁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用爱和意志力,用美丽的心灵创造出的人间奇迹。恢复到正常人状态后,纳什重新开始了学术研究,2015年3月25日,凭借他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纳什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阿贝尔奖。(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阿贝尔数奖被称为后起菲尔茨奖,纳什凭借在博弈方面的贡献获得了这一人生中的最高奖项,但在领奖后却意外身亡。B“纳什均衡”的内容非常深奥,但纳什却能够将其巧妙地运用到经济学领域中,进而帮助

18、我们深刻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C纳什无愧为天才数学家,因为只有他才能够将博弈论这种需要高深数学理论和方法成功地运用到经济学的分析中。D纳什在博弈论方面的理论证明,是建立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创立的观点的基础之上,并将博弈论带入一个新时代。E患病后的纳什,被称为“数学楼幽灵”,常常出现怪异的言行,但抗争的意志使他最终和他的儿子一样,从疯癫中苏醒过来。(2)文章开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6分)(3)纳什的一生跌宕起伏,请按时间顺序概括纳什一生的顺境与逆境。(6分)(4)你是如何理解“人生是一场博弈”的?请结合文本及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答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

19、给分。(2)内容上,表达对人生深刻思考,人生就是一场博弈。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关于博弈大师纳什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的介绍;文章以问句的形式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必趣,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3)年轻时在博弈论的研究上取得了非凡成就,与艾丽西亚结识,品尝爱情的甜蜜。快要当父亲时,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辞职后在欧洲游荡,最终被遣送回国。在妻子的帮助下战胜病魔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5年获得阿贝尔数学奖。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答出一点得1分,答全5点得6分)(4)纳什是研究博弈论的,他本身便经历了生命的博弈,他的经历让我们相信,人生是一场博弈,无论何时都要坚持,才能实现平衡。(2分)他的

20、爱情本来是甜蜜的,但因为病魔的困扰,妻子无奈中与他离婚,应该说,这时的他是不幸的。可是,离婚后,妻子又收留了他,最终帮助他战胜病魔。从这一点说,他又是幸运的。这是幸与不幸的博弈。(2分)在幸与不幸之间,他和妻子都没有消沉,他们进行了一场生命的博弈,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收获了成功,实现了生命的平衡。(2分)其实,任何人的一生都在进行着各种博弈,只有坚持抗争和进取,才会实现生命的平衡,创造奇迹,(2分)【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

21、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本题所设五个选项涉及对传主经历和成就的分析,考生只要仔细审题,找到原文中对应的区间,一一对照,即可得出答案。(2)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也就答出本段写了什么,结构上要答出本段针对全文或下文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第一段只有一个反问句,内容上看就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人生就是一场博弈”。从结构上看,问句开篇引人思考,标志着下文是对这一问题

22、的回答,自然而然引出下文,又总领下文。【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某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等。本文的开篇是一个反问句,这就具有引人思考、吸引读者的作用;还要考虑到反问句的特点用反

23、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据此可分析出该段的内容。从结构上看,首段只有一句话,总领全文的作用很明显,另外必须注意的是本文是传记,所以,首段还具有引出传主及其事迹的作用。(3)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按题干要求筛选出纳什的顺境与逆境,然后按时间顺序逐一列出。本题可从如下信息中概括出答案:第三段“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理论证明,使博弈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第五段“本来就古怪傲慢的纳什在盛名达到顶峰,爱情与事业双丰收,而快要当父亲时,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在欧洲许多城市游荡了9个月,数次去当地政府求助,希望放弃美国国籍,直到被遣送回国”;第六段“让人欣慰的是,20世纪

24、80年代末,经过艾丽西亚的努力,加上自己也从未放弃,纳什奇迹般地逐渐从疯癫中苏醒过来,并于1994年他66岁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七段“2015年3月25日,凭借他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纳什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阿贝尔奖”;第二段“与夫人由瑞典返回美国,哪知竟遭遇车祸,遽然离世”。【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这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这类题目常见提问方式有:原因有哪些?的某方面表现有哪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本,弄清楚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然后阅读题干要求

25、,明确筛选目标,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本题题干“纳什的一生跌宕起伏”提示考生,答题的信息散见于全文,这就要求考生仔细

26、阅读全文,筛选出相关的语句,然后逐一整合,得出答案。考生容易忽略的是题干中的“时间顺序”,这就要求考生审题要仔细,并且组织好答案以后一定要“回头看”,用自己的答案与题干要求仔细对照,以避免失分。(4)试题分析:本题既是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也是考查对文本主旨和传主思想品质的理解。在本文中“博弈”是有双重含义的,既是指纳什对“博弈论”的研究,也是指纳什与命运的“博弈”,因此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指出这两层含义,然后再列举纳什的人生经历来说明纳什是如何与命运博弈的就可以了。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题,借用文本中的一句话来分析

27、传主的行为或作者的观点,探究文本的主旨。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要求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按要求答题。这类题目答案可能是开放的,也可能是不开放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有:观点+文本,观点+事例,文本+现实+观点。本题的答案是不开放的,答题格式可采用“观点+文本”式。解答首先明确自己的理解,也即解读句子“人生是一场博弈”的含义,然后用传主的经历或品质来验证这一含义,再联系现实谈自己观点即可。组织答案时注意观点鲜明,自圆其说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

28、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 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

29、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正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是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

30、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

31、,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

32、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相关链接】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字叔雅。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籍安徽怀宁。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札

33、记等。(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不满。E本文对刘文典在西

34、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6分)(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6分)(4)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联系全文及现实,说说你对此的理解。(8分)【答案】(1)答A得3分,答C得2分,答D得1分。(2)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

35、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2分)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2分)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2分)(每点中每个方面与举例各1分)(3)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 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

36、。(每点3分。)(4)赞同狂来自其真才实学,潜心研究学问,并有所成就;(2分)狂来自于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伟大精神。(2分)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学问家趋炎附势,拜金,人云亦云,学术风气极坏,我们应该坚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不受浮躁世俗的影响,真做学问,做真学问,不媚俗,保持一身傲骨。(2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客观题,其错误项往往从“信息残缺、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概念、未然已然、答非所问、强加因果”等方面设置,考生明乎此,犹

37、如找到了钥匙。另外,选项设置一般都不是照抄原文语句,而是换了一种说法,正确项显得“似非而是”,错误项显得“似是而非”,不找准“内核”实难识别。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

38、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筛选出描写刘教授真狂徒的相关语句,然后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

39、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表现了他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筛选信息”,一是“整合信息”。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凭借整体感知,经过辨别,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命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 就是根据答题的要求,对筛选所得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形成准确的答案。(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

40、子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应先到文中找到具体的内容,然后在进行筛选概括。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出题目所覆盖的范围,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相关语句,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这题答案的范围主要在第五节。【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技巧点拨】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分析文章的中心,应关注题目所覆盖的范围,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重点段,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比如本题,第五节就是答案的所在区间。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

41、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考点定位】评价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名师点睛】要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注重整体把握。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部位:文体不同,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方式、位置等也不相同。就位置而言,议论

42、文一般在开头或结尾,表现得相对鲜明集中;记叙文、抒情性文章一般在叙事状物中(后),表现得相对曲折含蓄。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显性信息。如“认为、以为、感到”之类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议论文中的中心句或论据前后的总括性的句子,记叙描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性的语句。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记住北大有个叫王瑶的教授钱理群王瑶教授去世,我们弟子献了一副挽联:“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我们把先生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鲁迅对魏晋风度有个概括,就是“清峻、通脱”。鲁迅也说:“我有时候很峻急,有时候很随便。”因此可以说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

43、是相似的。先生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也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先生说他“出语多谐”,面对那个时代严酷的事实,他却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这表现了一种心态,即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先生这种危难中的坦然,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他去世后,林庚曾撰文回忆他在文革时的表现:他们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并且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以示“斯文扫地”。林庚说我们都觉得非常窘迫、难堪,但王瑶却泰然处之,他“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地,穿过无数杂乱的脚下,就这么不急不慢地一路扫去”。先生从来不给我们上课,第一次见面就打招呼说,你们平时没事不要来找我,一个星期只准去我家一次。我们

44、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以后去跟他闲聊,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政治、思想、文化、人生等等,很少谈学术。他平时对我们放任不管,一入学开一个书单,你怎么读、怎么弄他通通不问。其实这个放任不管,我倒觉得正是抓住了学术研究的特点。学术研究是个人独立的自由的精神劳动,因此它从根底上就应该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无所事事,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学术研究是他内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来他在闲荡,读闲书,其实总在思考。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是潜入生命与学术的深处,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乱管。搞学术就是得无为而治,先生深谙无为而治的奥妙。但关键时候,先生也会点醒你,一点就让你终

45、生难忘。在学术上,他只抓毕业论文,而且先要求学生提出两个论文选题,向他汇报设想,然后他给定一个题目,并点醒你做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我当初毕业论文就准备了两个题目:一个写鲁迅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艺术世界;另一个是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先生听了我的汇报以后说,你的第一个题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短时间内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急于写成论文,会有很多漏洞,答辩时很可能通不过,反而糟蹋了这个题目,不如存放起来,多酝酿几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更重要的,是先生给我们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

46、先生曾经找我谈话,告诫我“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他说:“我知道,你已经三十九岁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出来,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来,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地做学问,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来,但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有源源不断的后劲,这才是真本事。”我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话,使我终身受益。他说:“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

47、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现在仔细想想,先生的师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概括地说就是“沉潜”二字。要沉得住,潜下来,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大境界。而急功近利,浮躁虚华,是做学问、做人的大敌。我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唯一可取之处,也是可以告慰先生的,就是

48、我一直牢记师训,并身体力行。我从1960年大学毕业就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出自己的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做了二十五年的准备,练了二十五年的内功,我的治学之路、人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很艰苦,但也很充实,没有虚度。(选自2011年11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王瑶教授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在公共场所扫地,对此,他坦然处之,一点也不觉得窘迫难堪,这种危难中的坦然自如令人感叹。B王瑶教授认为那些一举成名之后就缺乏后劲的年轻学者没有真本事,他批评已经三十九岁的钱理群急功近利,违背了北大厚积薄发的传统

49、。C王瑶教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否定了作者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前一个题目,而建议他做“鲁迅和周作人发展道路的比较”这个题目。D钱理群是王瑶教授的学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侧面描写了王瑶对自己一生的深远影响,更显得真实可信。E本文追忆了王瑶教授峻急通脱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经济繁荣和变革的年代,面对着种种诱惑,记住王瑶教授是很有意义的。(2)王瑶教授的弟子为什么把他看作是“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一个传人?请简要分析。(6分)(3)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方法很特别,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分)(4)作者把王瑶教授的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50、对“沉潜”作用的理解。(8分) 【答案】(1)E 3分,A 2分,C 、BD不给分。(2)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是相似的,都包括“清峻”和“通脱”两方面,而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文革中,当其他知识分子因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感觉窘迫、难堪时,王瑶却能泰然处之。(6分,每点2分)(3)平时放任不管:从来不给学生上课,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或:无为而治,一入学只开一个书单,任学生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

51、予方向性的指点。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给你以思想上的点醒,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或“告诫学生要厚积薄发;教诲学生要抵制诱惑,学会拒绝”)(6分,每点2分)(4)“沉潜”是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必经之路。“沉潜”有助于排除外在的干扰,静心做学问,进行自由无羁的探讨与创造。“沉潜”有助于蓄势,对好的论文选题,在不成熟、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急于完成,酝酿几年,才能做好;“沉潜”有助于厚积薄发,作者牢记导师沉潜的教诲,并身体力行。从1960年雄心勃勃想做一个学者,到1985年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是沉潜二十五年的必然结果。“沉潜”有助于抵挡诱惑。沉潜于学术深处,生活深处,才能心无旁

52、骛,潜心钻研,远离浮躁虚华,避免诱惑。(8分;观点明确2分,能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合理阐释,得6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

53、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文本中筛选出王瑶教授同“魏晋风度”和“五四精神”的相似之处,

54、然后归纳整理。“魏晋风度”与鲁迅所代表的“五四精神”有相似之处,都包括“清峻”和“通脱”两方面,从文本可以看出,王瑶恰巧具备这两个特点:一是王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境遇的严峻的判断,有鲁迅式的清醒、冷峻,敢于直面现实;二是王瑶有一种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这就是原因。【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

55、案。(3)【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本中有关王瑶教授指导学生的部分,据之归纳整理。比如,王瑶教授从来不给学生上课,只是每周跟学生闲聊一回,表现了他的无为而治的教学方法。王瑶教授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给予方向性的指点,说明他能在学术研究的关键时候点醒学生;文本说王瑶教授给学生以思想上的点醒和治学态度、人生道路上的启迪,说明王瑶教授能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点醒学生。【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

56、,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此题探究文中某些问题,题答题步骤:亮出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此外,答题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提升突围测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57、。(25分)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柽事不少,

58、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农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

59、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

60、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

61、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則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

62、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丁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C朱东

63、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分)(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答案】(1)D3分,B2分,A1分;CE不给

64、分。(2)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罗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3)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写生平和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4)第一问应该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

65、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第二问观点一:只有入情入理地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具有可读性;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观点二: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题目设置一改往年答对读原文就能找到答案的方式,每个选项都要分析段意,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做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区位,把原文和选项对读,发现细微的错误,注意题干中的一些词语比如“所以”

66、“以致”“因为”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还要注意“都”“全”等表示绝对关系的词语。(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的内容涉及到全文,所以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划分。筛选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大致的归类,主要是学习,理论研究和写作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题目设置一改往年局部信息的筛选,增加了整合的内容,难度较大,答题时分析题干中要求筛选的信息,找到区位,提取关键词语,做到信息全,然后按着一定的标准进行整合,做到不重复,然后分条作答,如此题的关键就是把信息分为“阅读”“理论研究”和“写作实践”三个部分

67、。(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特征的题目,首先应从内容和风格两个角度入手进行,首先内容和一般传记的区别,然后是风格手法方面的特征。内容上主要是以记述学术为主,风格主要是平易近人。【考点定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课标卷这几年一直是两道信息筛选,今年加入文本的特色分析,迈出较大的一步,有些同学可能不太适应,得分会较低,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和一般的传记不同,那就应该答出一般传记的特征,然后答出本文的特征,然后还要从语言风格上分析,主要是材料的组织,语言的风格,选取的重点等。(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分析,答出第一

68、问,主要是两个方面:主要是细致但不琐碎和真实,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的观点看这种做法收到的效果,如从反面回答则写这种做法的弊端。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不要抛开原文。【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课标卷这几年探究题说是探究实际就是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今年真正的出现探究,学生可能不适应。探究的重点是向内挖掘和向外延伸,此题是综合的题目,首挖掘文本答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向外延伸,谈自己对这种观点的看法,答作者的观点的时候要结合事例。延伸的时候要紧扣对作者的观点的评价进行。二、(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69、(25分)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坑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

70、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

71、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 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曰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

72、“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

73、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

74、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 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 各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 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 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75、)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2)有人说自由报记

76、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答案】(1)E3分,D2分,B1分(2)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3)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

77、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 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4)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自关心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志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题目设置基本选取文章的某句或某个部分进行命题,主要是改变文中的说法是意思发生变化。做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区位,把

78、原文和选项对读,发现细微的错误,注意题干中的一些词语比如“所以”“以致”“因为”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还要注意“都”“全”等表示绝对关系的词语。(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该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的第二段,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语“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莫逆之交”“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爱国志士”。【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案来自原文,答题时分析题干中要求筛选的信息,找到区位,对文段进行简单的切分,提取关键词语,做到信息全,然后按着一定的标准

79、进行整合,做到不重复,然后分条作答。(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人物主要是“诸葛亮和秦始皇”,志向要结合全文的内容和“远征”相联系,答题时可以以一对一作答,可以先答出人物然后综合分析志向。【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章内容和诗歌内容结合分析的题目,首先要筛选出 “人物”然后答志向。志向要结合全文作答,难度较往年有所提升。这是一道文章和课外结合较紧的一道题目,答题时注意既要从诗句中找到人物,还要结合人物的事迹分析其建立的功业,然后集合文章内容分析表现传主的哪些特征。(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

80、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对人物的某些品质进行分析,在文中找到依据,向外延伸主要是结合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谈自己的看法,课标卷基本是向内挖掘的方式,此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找事例加以论证。【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目一般为两种,向内挖掘和线外延伸,向内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寻找事例,关键点是对人物品质的概括;向外延伸首先明确传主的观点,找到文中事例加以论证,然后然自己的看法,此题属于是第一种,要结合全文概括楚传主的品质,然后找相关的事例加以论证即可。 三、(2016届

81、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

82、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

83、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

84、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85、,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

86、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文章有删改)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B引用一些友人对

87、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张纯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分)当今

88、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2作为一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3求真务实。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严谨认真。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

89、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勤奋努力。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淡泊名利。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勇敢执着。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4观点一: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张纯如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观点二:那些杀

90、戮者和侵略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行为的萌芽;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8分。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若把两种观点糅合在一起回答,亦可。)【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类题目一般涉及到文本内容以及一些结构思路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回答此类题时首先是

91、看内容方面,结合主旨可做分析,其次若是牵扯到技巧结构等方面,要想到一些常有术语“引起全文、铺垫、伏笔、激发兴趣”,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围绕传主作答,判断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加以比对,从选项中寻找细微不同,做一判断。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叙写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文本中的相关叙写,如“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

92、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等段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如上述试题选文标题就表明了本文记叙的侧重点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而题干正是扣住这个

93、标题来设问的;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该题要求提取的是“在创办北洋大学堂时提出的主张和教育思想”,与此无关都应汰去;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3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可以组织答案的事件有: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在南京时,不顾

94、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暴行。本题可从这些事件中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实质是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是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重点是要审清题目要求,联系现实或实践加以分析、判断。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浪费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