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01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精品》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2蜀道难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噫吁嚱!危乎高哉4西当太白有鸟道

2、,可以横绝峨眉颠5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易错成语勤温习1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受人推崇,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相形见绌”: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与前面的“显得”重复。)2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投资市场广大股民哀鸿遍野,“股神”巴菲特亦无法幸免。(“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3分析人士称,利比亚当年主动弃核与欧美言和,但最终还是倒了欧美的枪炮攻击下,往事都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4

3、一阵微风吹来,粉得如蝶的水红色桃花又像千万个小精灵似的,你笑我唱,热闹极了,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去掉“看得”。)5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眼光与机遇经典素材:1992年,一位刚拿到律师资格证的湖北大学生在北京进修。他听说司法部正在举办中国首期证券资格律师培训班。如果能拿到这块“敲门砖”,意味着成功近在咫尺。第二天,他找到主管

4、培训班的处长,得到的回答是:“参加培训的都是资深律师,每个省只有一两个名额。你没有审批手续,不可能参加这期培训班!”大学生说:“我想交钱旁听,您可以给我一张旁听证吗?”处长表示决不可能。第二天早上5点多,他转乘了3辆公交车,早早出现在培训楼门口。因为没有听课证,值班门卫不让他进去。快8点时,他发现工作人员在搬培训资料,就趁门卫不注意,连忙赶上去帮忙。从一楼到六楼,别人跑一趟,他跑三趟,虽然挥汗如雨,但不敢丝毫倦怠。那位处长认出了他:“你别这么故意感动我好不好?我就是让你旁听,即使考过了,你没有报批手续,也不可能得到资格证要不我让你去听课,但即使考试通过了,你也别再来找我!”3个月的培训,大学生

5、很刻苦。结果,他得了全班第三名,而前50名就可以拿到资格证。拿到成绩单后,他硬着头皮找到那位处长。处长终于感动了,他当即向部领导详细汇报了情况。就这样,大学生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资格证。10年之后,那个大学生连续两届当选为“湖北省十佳律师”,又当选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该省唯一获得司法部授予的“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荣誉称号的湖北得伟律师事务所主任蔡学恩。回首往事,他说:“当初,我也认为拿到资格证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始终不愿放弃。现在想起来,只要你愿意去做,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时新素材:一个食品加工商租船从外地采购了大量的庶糖和面粉,在返回的大海上遇到了强风暴雨。结果,所有的庶

6、糖和面粉被淋得透湿,成了糖稀和面糊。面对突来的厄运,货主一时悉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他并不甘心,寻思着这些糖和面还能派上什么用场。就在这时,他看到船主在烤铁板鱿鱼。看着一片片鱿鱼在铁板上被烤成奇香四溢的佳肴,他突发奇想:这些糖稀和面糊能不能烤成一种奇特的食品呢?当船主烤完鱿鱼,他马上把糖稀面糊的混合物放在灼热的铁板上奇迹出现了,这些经过雨水浸泡而有些发酵的混合物,很快烤熟并意外地膨化开来。拿起一尝,这个正苦于开发不出新产品的食品加工高激动地跳起来从此,世界上多了一种酥甜可口、风味独特而便于储运和携带的新式食品饼干发现就是成功之门(火车道转弯处年轻人买下做成“广告墙”18万元租金)有位年轻人乘

7、火车去某地。火车行驶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山野之中,人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前面有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他的视野。也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特别的风景。有的乘客开始窃窃议论起这房子来。年轻人的心为之一动。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不辞辛苦地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门前驶过,嗓音实在使他们受不了啦,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很多年来一直没有人问津。不久,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处在拐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都会减速,疲惫的乘客一看到这座房子就会精神一振,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的了。 很快,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

8、,推荐房屋正面这道极好的“广告墙”。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媒体,在3年租期内,支付给年轻人18万元租金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发现就是成功之门。技能再提高1而(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9、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7表方位 今译为:以。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

10、然。孔雀东南飞(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2何(1)疑问代词 今译为:1什么 。例释: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2谁、哪一个。例释: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时吉”?何时凶?左传3何处、哪里。例释: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 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2)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1怎么、怎么样。例释: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2何故、为什么。例释:夫子何哂由也。 论语?先进3多么(参见P3) 。例释:作计何不量。 孔雀东南飞 入

11、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3)附动词(通“呵”) 今译为:喝斥、谴责。例释:(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 新唐书?王琚传3乎(1)语气词 1表疑问、反问今译为:吗、呢 。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赞美、感叹今译为:啊、呀 。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3表推测 今译为:吧、呢 。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表祈使 今译为:吧 。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 战国策5表商榷 今译为:呢 。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韩非子?显学6表呼告 今译为:啊 。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 论语7表肯定 今译为:也 。例释: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

12、之。列子 (2)助词 用在形容词后今译为:地 。例释: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战国策(3)介词 相当“于” 今译为:在、对 。例释: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4乃(1)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们 。例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例释:子无乃称庄子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世说新语(2)副词 1表肯定今译为:是、就是、原来是 。例释: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范围 今译为:仅仅、只 。例释: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3表时间衔接今译为:就。例释:良

13、乃入,具告沛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4表两事顺承今译为:才。例释:设九傧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意外今译为:却、反而、竟然 。例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话源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触龙说赵太后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汉书?吴王刘濞传(3)连词1表顺承 今译为:于是、便 。例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关见卫将军。王夫偃列传2表他转 今译为:至于 。例释: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4)助词无义不译 。例释: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尚书5其(1)代词 1第三人称 今译为:他(它)、他们。例释: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4、。阿房宫赋2第三人称表领属 今译为:他的、他们的 。例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3表其中的。例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4表指示今译为:那、那些。例释: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5活用为第一人称 今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游褒禅山记(2)副词 1表推测 估计 今译为:大概、或许。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表祈使今译为:可要、当。例释:子其勉之左传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表反诘今译为:岂、难道。例释:国无主,其能久乎左传其孰能讥之乎石钟山记4表未来今译为:将、将要。例释:今殷其沦

15、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尚书(3)连词 1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汤其无涠,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 吕氏春秋 2表选择今译为:或者、还是。例释: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3表让步今译为:尚且。例释: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列子?力命(4)助词 1 附在代词“彼”“何”后,不译。 。例释:赐!汝来何其晚也 。孔子世家何其毒也2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 今译为:有多么,非常 。例释:羊肉其鲜乎。北风其凉,雨雪其滂png。天下春秋 6且(1)副词 作状语 1表将发生的动作 今译为:将要。例释: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战国策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表动作的暂时今译

16、为:姑且、暂且 。例释:民劳,未可,且待之。伍子胥列传吾今且报府,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3表时间、数量的接近 今译为:几、近。例释: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后汉书?刘玄传4表事物的唯一性今译为:只、但。例释: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2)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又、与、及。例释:河水清且涟漪诗经一边一边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淮阴侯列传2表递进今译为:而且、况且。例释: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3表选择今译为:还是 。例释: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4表让步今译为:尚且、还

17、、即使、纵然。例释: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狂风横雨且相饶,又恐有彩云迎去。杜安世?胡捣练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且静郭君听辨(人名)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6表转折今译为:却。例释:王公直虽无杀人之事,且有坑蚕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难容,王公直(3)助词 用在句首同“夫”,不译 。例释: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史记?魏世家 7若(1)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你的。例释: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2指示代词 今译为:如此、这样、这个、这些。例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南宫追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8、论语(2)连词 1表选择 今译为:或、或者。例释: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记2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如 。例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隐:怜恤)齐桓晋文之事3表他转今译为:至于。例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若臣,则不可入矣。左传(3)副词 作状语 今译为: 乃、才 。例释: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国语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老子(4)附动词 表比况今译为:像、如同。例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所(1)特指代词 1所+动词,组今译为:所的人。例释:彼所将中国人赤壁之战道之所

19、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成名词性结构所的事衣食所安,必以分人。曹刿论战2所+介+动,表今译为:的地方。例释: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处所、工具、方法 的原因。例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因、对象。用来的。例释: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近臣礼,所以报也。左传?成公三年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3为所 今译为:被(表被动)。例释: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项羽本纪(2)附名词处所、位置 今译为:地方 。例释: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左传(3)附数词表约数今译为:许。例释:从弟子女十人所。滑稽列传彗星出天市,长二尺所后汉书9为

20、(1)介词 1表对象今译为:替、给、对。例释: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史记?鸿门宴” 2表原因今译为:因为、因此 。例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3表目的今译为:为了。例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4表被动今译为:被 。例释: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2)助词 语助、提宾无实义不译 。例释: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球之为听。孟子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3)连词 表假设今译为:如、如果。例释: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战国策?楚策四(

21、4)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1做、作。例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2治、治理。例释: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国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3担任、充当。例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董卓自为太师后汉书4变为、变作。例释: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5当作、作为 。例释: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公输6算作、算是。例释: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公孙丑下7叫做、称为。例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8是。例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老子?二章9有 。例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小人焉。孟子10参

22、与。例释: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11认为。例释: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10焉(1)代词 1作宾语相当“之”今译为:它 。例释: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表疑问今译为:哪里、怎么。例释: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2)兼词 兼“于之” (前面的动词没有宾语或需要有介宾短语做状语而没有时)今译为:于是、于此 。例释: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3)助词 1表语气今译为:了、呢、啊 。例释: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传2a词尾 今译为:地、的样子 。例释:穆穆焉,皇皇焉,济济焉,信天下之壮观也。东

23、京赋 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阿房宫赋11也 助词 句中表句读句尾表判断。例释:有梦也难寻觅长亭送别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也”前是名词,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2以(1)介词 1表原因今译为:因为。例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廉蔺列传2表处所今译为:从、在、于。例释: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3表时间今译为:在时候 。例释: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报任安书4表处置今译为:把、拿、用 。例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5表手段今译为:凭、凭着 。例释:亚夫以中尉为太尉。绛侯周勃世家6表依据今译为:按照

24、、根据。例释: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2)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表目的今译为:来、用来。例释: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3表结果今译为:因而、以致 。例释:孝公德商君,地以广,兵以强。韩非子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修饰今译为:地 。例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例释: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3)助词 1表时间、方位相当“之” 。例释:殷夏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后汉书2句中句末语气不译 。例释:欢欣踊跃,以歌以舞韩愈?贺

25、册尊号表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3通“已”今译为:停止、已经、 。例释: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后汉书太 、甚四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4)附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1认为。例释:自以寿不得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用、使用。例释: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汉书3率领、带。例释: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4连及。例释: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国语5有 。例释:农民以鬻子者。管子(5)附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原因 。例释: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良:的确)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13因(1)介词 1表依据今译为:按照、利用。例释:更延英俊,因才授爵。刘玄传 善战者因势而利

26、导之。孙子吴起列传2表条件今译为:趁、趁着 。例释: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三国志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3表原因今译为:因为、由于。例释: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伺者因此觉之。张衡传4表由来今译为:由、从、通过 。例释: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灭神论 西倾因桓是来。尚书?禹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蔺列传 5表凭借今译为:依靠、凭借。例释: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后汉书?邓寇(2)副词 连接强调今译为:于是、就。例释: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鸿门宴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廉蔺列传(3)附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沿袭、顺着。例释: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批大郤,导大髋 ,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今译为: 如同、犹。例

27、释: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4)附名词 作宾语今译为:机会、机缘。例释: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14于(1)介词 1 表处所今译为:在、从、到 在方面。例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鱼跃于渊 。诗经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蔺列传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对于。例释: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3表比较 今译为:比 。例释: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4表被动 今译为:被 。例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5表原因 今译为:由于。例释:业精于

28、勤,荒于嬉。进学解(2)助词 句末表疑问 相当“乎”。例释: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句中凑音节 不译 。例释: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15与(1)介词 1表介进对象 今译为:跟、和、同、替、为 。例释: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陈涉世家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例释: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孟子?公孙丑下3表比较今译为:跟相比。例释: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4表处所今译为:于、在。例释: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吴越春秋?阖闾列传(2)连词 1连接名词结构表并列 今译为:和、

29、同 。例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 2表选择今译为:或者、还是。例释: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3)助词 通“欤”今译为:吗、吧、啊。例释: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季氏将伐颛臾(4)附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 1亲附、跟随。例释: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2给予 。例释:与之璧,使行。左传 与斗卮酒。鸿门宴3交往。例释: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4对付。例释:一与一,谁能惧我。淮阴侯列传5允许、赞许 。例释: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6帮助。例释: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论语7等待。例释:日月

30、逝矣,岁不我与论语。8参加、参与。例释:蹇叔之子与师。左传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汉书(咸与维新)9称誉。例释: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5)附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党羽、同盟者 。例释:约结以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荀子16则(1)连词 1表承接今译为:就、便、那么 。例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周也无力。庄子?逍遥游2对比并用 不译。例释: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荀子3表转折今译为:然而、反倒、却。例释: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表让步今译为:倒是。例释: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 难则难矣,然而未人也。墨

31、子?鲁问5表意外今译为:竟、却。例释: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公使阳处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6表假设今译为:假如 。例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记(2)副词 1加强判断 今译为:就是 。例释: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范围今译为:仅、只。例释: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劝学(3)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效法 。例释: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周本纪(4)附名词 作宾语今译为:准则、法则 。例释:合散消息,安有常则?汉书?贾谊传以身作则(5)附量词。例释:论语二则17者(1)特指代词1组成名词短语今译为:的、的人、的事 。例

32、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用在数词后今译为:个、样。例释:请君择于斯二者 孟子?梁惠王下3用在时间词后 今译为:的时候 。例释: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近士为务。报任安书4用在否定词后 今译为:的话 。例释:不者,若属且为所虏。鸿门宴5用在主谓短语之后表原因今译为:的原因 。例释: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助词1引出判断不译。例释: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2定后标志不译 。例释: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列传18之(1)代词1第三人称今译为:他、她、它。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2第一人称今译为:我。例释: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不知

33、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3表近指今译为:这。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助词 1表结构今译为:的。例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2主谓之间取独 今译为:来、用来。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3宾前标志 不译。例释:宋何罪之有?公输(凡是何之均为前置) 4定后标志 不译。例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5调整音节 不译。例释: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3)附动词 作谓语今译为:到、往 。例释:吾欲之南海为学行不知所之(到去)庄子马蹄 基础巩固练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11分)吴中既有伪书画,又造伪

34、法帖,谓之充头货。旧有含翠亭伪帖,以宣城梅鼎神真娘墓诗为米南宫诗,后有“元丰壬辰米芾书”字样。考元丰纪元,始戌午,终乙丑,而无壬辰,其为伪迹可知。更有奇者,买得翻版绛帖一部,将每卷头尾两张重刻年月,以新纸染色拓之,充作宋刻,凡五部,一曰绛帖,即原刻也,二曰星凤楼帖,三曰戏鱼堂帖,四曰鼎帖,五曰潭帖。各省碑客买者纷纷,其价甚贱,不过每部千文而已,遂取旧锦装池,外加檀匣,取收藏家图章如项墨林、高江村之类印于帖上,以为真宋拓。而官场豪富之家不知真伪,竟以厚值购之,其价不一,有数十金者,有百余金者,有至三五百金者,总视装潢之华美,以分帖之高下,其实皆伪本也。嘉庆初年,有旌德姚东樵者,目不识丁,而开清华

35、斋法帖店,辄摘取旧碑帖,假作宋、元,明人题跋,半石半木,汇集而成,其名曰因宜堂法帖八卷、唐宋八大家帖八卷、晚香堂十卷、白云居米帖十卷,皆伪造年月姓名,拆来拆去,充旧法帖,遍行海内,且有行日本、琉球者,尤可嗤鄙。【注】梅鼎祚:明代嘉靖年间进士,文学家,安徽宣城人。米南宫: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可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矣B哉C夫D欤请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A伪书画B伪法帖C旧书画D旧法帖文章断定含翠亭为伪帖的依据是什么?(3分)第段中官场豪富之家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概括本文所提及的做伪手段。(3分)【答案】AB(3分)把明代梅鼎祚的

36、真娘墓诗当作宋代米芾的诗(或宋代米芾不可能书写明代人的诗);帖上有“元丰壬辰米芾书”字样,但元丰年间没有壬辰年。(答出1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2分)以法帖的装潢是否华美为标准来判断帖之高下。(3分)(1)伪造年月姓名;(2)在装潢上做手脚;(3)摘取旧碑帖,拆分组合。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与理解文章内容的作用,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标题的一般性知识,从概括性、趣味性、题眼的角度思考,从第二段和第三段叙述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伪法帖的内容来写,故很容易得出答案为B。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

37、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对含翠亭的分析,抓住关键语句“以宣城梅鼎神真娘墓诗为米南宫诗”“而无壬辰”,然后根据句意的理解,很容易得出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第段中筛选出能表现官场豪富之家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的语句,然后根据语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例如“总视装潢之华美,以分帖之高下”,便可从以法帖的装潢是否华美为标准来判断帖之高下的角度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

38、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的翻译,从中筛选出做伪手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或直接提取即可。例如,“元丰壬辰米芾书” 可从伪造年月姓名的角度概括;“遂取旧锦装池,外加檀匣,取收藏家图章如项墨林、高江村之类印于帖上”可从在装潢上做手脚和摘取旧碑帖,拆分组合的角度概括。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筠州学记曾巩周衷,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有起

39、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

40、。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选自唐宋文醇,有刪改)注:本文为作者给筠州学馆所写的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微:没有B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笃:专注C至于循习之深 习:学习D南州之士以为病 病:弊病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以寤后之学者 请立太子为

41、王,以绝秦望C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请记于予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分)(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分)(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分)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AB(1)(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仪上一定要符合标准。【评分建议】共4分,每个分句1分,语句通顺1分。“在礼仪上一定要符合标准”也可译为“一定要符合礼仪的标准”。(2)(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

42、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评分建议】共3分,每个分句1分,被动句式1分。(3)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评分建议】共3分,每个分句1分,反问句式(语气)1分。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一致)【评分建议】共3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乃,前者,才;后者,竟然。B项,均为“来”;C项,前者,那么;后者,就。D项,于,前者,向;后者,在。所以选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43、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苟、简、度、乱、蔽、于、反问句“岂有彼此之偏乎?”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提示,从第二段中找出作者对读书人的议论性、评价性的文字,筛选出来,然后根据句意概括即可。例如“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表现出了读书人虽明王道,但尊而守着不多。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文言文阅读(19分)送从弟谋归江陵

44、序 柳宗元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呜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

45、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

46、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家:居住 B问其业益习 习:熟习 C触罪摈越、楚间六年 摈:抛弃 D蓄其志以周于事 蓄:怀有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惧禄养之缓 王之蔽甚矣 B出则信,入则厚 金就砺则利 C后以智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D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 何可胜道也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B对于柳

47、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 D作者觉得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虽然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但事已至此,羡慕柳谋的做法也无济于事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4分) (2)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2分)(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4分)【答案】

48、(1)C(2)A(3)A(4)(1)(4分)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一句一分)(2)(2分)像柳谋,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一句一分)(3)(4分)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都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那里。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能到达的。(一句一分)【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

49、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惧禄养之缓”和“王之蔽甚矣”中的“之”都处于主谓之间,故都是结构助词,取独。

50、B项,“出则信,入则厚”中的“则”,表示两相对举;“金就砺则利”中的“则”,表示承接,“就”。C项,“后以智免”中的“以”,是介词,凭借;“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介词,因为。D项,“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中的“何”,是代词,什么;“何可胜道也哉”中的“何”,是副词,怎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的“之”,其用法如下:做代词,一般放在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的后面;作为取独的结构助词,一般放在主谓之间;作为结构助词“的”,一般放在修饰语和中心

51、词的后面;作为音节助词,一般放在时间副词的后面,比如“久之”;还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把握了这些内容,再来解决这一题,就没有问题了。(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A项,“后来柳谋考进士”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一段,原句是“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可见柳谋“一再不胜”,弃考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5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53、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我和柳谋,(长辈)从曾祖的父亲(那代起)而不同。柳谋比我小两岁,往日在长安,住得相距不远。我和柳谋都很年轻,唯独看见柳谋在众人中很少说话,喜好经书,心中觉得他与众不同。这以后我担任京兆从事,柳谋来参加进士考试,又与他相见,更加知道柳谋广泛地写文章,(经常)向(京城)外通家书。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

54、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大凡读书人,居住在家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恭敬节俭,担任官吏恭谨而严肃。出外就守信用,回家就宽厚。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和睦安详增延寿命,兄弟相互友好。不谋求粮食而使粮食充足,不设法寻求道义而使道义彰显。那么柳谋不考进士到远方担任从事,开始我对此感到疑惑,现在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分别九年在此相会,看他的相貌更伟岸,问他的学业更熟悉,询问他的志向更坚定。唉!我的家族不

55、振兴已经很久了。有见识的人说: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有人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是)他为道没有谬误,也可以有这种名声。抑或又听说圣人之道,学习它一定要学成,柳谋的学业(本来已经)很好了,而(现在)又增长了学问;志向已经很专一了,而又像不足的样子。孔子之门,不称道管仲、晏子,那么柳谋的为人,难道可以衡量吗?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用杂草盖房子,在湘水西面种菜,挖掘池塘可以养鱼,种植黍子可以酿酒,甘于一直做永州的百姓,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盘

56、算思索往日的过错,日日夜夜再三考虑,没有一样吃的东西是安于口平于心的。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就像)嗜好厚重的味道(反而)受到毒害,而至于这样吗!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现在虽然想要羡慕他,难道再能够做得像他这样?柳谋在南方有美好的名声,他的作为一天天地为人所知,我担心柳谋不幸又做出我后悔的事情,想要中止它而不能够办到,怎么办?然而柳谋凭借着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虽然踏着我的足迹,将不会犯下我的罪过,那么柳谋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能够这样,即使至于大富大贵,又害怕什么呢?振兴我们宗族的人,大概

57、只能指望你了! 提升突围测一、(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

58、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n),均为人名。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59、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60、)晋平公 祁黄羊 腹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答案】9B C10A11B12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13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 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 腹大义灭亲,铁面无私14(1)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2)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3)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第一小题“至公也”中的“至”的本义是动词“到”和副词“最、极”;本句从语法结构上

61、来讲,“至”是修饰“公”,那自然应是副词,这就排除了其他三项,AD都是动词,C是连词;另外可以联系前后的语境进行分析,前面说尧和舜自己有儿子却把王位传给外人,紧跟着“至公也”对他们进行了评价,“他们最公正了”,故可以选出答案。第二小题中的“忍”的本义是“忍耐”,先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可以排除A项,回归文本即可知道,前面说腹拒绝秦惠王的好意,杀了自己的儿子,紧跟着文章中又说“子,人之所私也”,意思是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其中“私”在“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学过),“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这句话是评价腹大公无私,他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那自然不能把“忍”解释为“忍耐、容忍”,故排除AB两项,从C

62、D两项的比较中,自然C项更符合句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比如本题中的第一小题中的“至”,因其在句中是修饰后面的“公”,“公”意思是“公正”,而“公正”是形容词,故“至”应解释为副词,这就可以排除其他三项。还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比如第二小问中的“忍”,如不看文章,似乎哪个词义都合适,但回归文本即可发现问题,腹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故“忍”肯定不是“忍耐、容忍”的意思。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第一个“其”

63、是语气词,因其在句中不需要担当成分;第二个“其”放在句中,是代词,代指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边境这件事。B项两个“之”都是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是结构助词,的。C项两个“遂”都是放在动词的前面,是副词,解释为“于是,就”。D项两个“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解释为“的人”。【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A项中的“其”就可以从它在句中位置上进行区分。“其”放在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首,一般

64、是语气词,表反问或表猜测;“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是语气词,一般表商量或者命令的语气,“吾其还也”中表商量,“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表命令,“一定”;“其”放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一般是代词。依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其他几项,“之”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就相当于今天的“的”,“遂”放在动词的前面,自然是副词。11试题分析:本题借助选择的形式来考查翻译。这与直接要求翻译的做法差不多。首先浏览句子,找得分点,也就是关键词、关键句式,然后回归文本,利用上下文和个人的文言积累,看选项中对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解释准不准。“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君问”“可”“非也”;回归文本,先要

65、找到“君问”的内容,可以发现前面“晋平公”是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的县令,故此处的“可”应理解为“可以、适合”;“非也”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问我的仇人”。【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的B项就属于曲解实词的意思。12试题分析

66、:本题直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浏览句子,找关键词(句式),一般为动词、固定短语、特殊句式。“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烛”“行”“焉”,“行其德”省略主语“日月四时”。其中“烛”名词做动词,照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67、省略”。本题中的“烛”是名词做动词,“行其德”省略主语“日月四时”。【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人物的形象特点,与现代文中的做法一致。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两大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侧面衬托就是借助环境和他人对主人公进行衬托。本题问的是三个人物在“处事为人”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求使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这就加大了难度。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三个人所做的是事,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别人的评价是什么。比如祁黄羊,他做的事就是向君王推荐人才,他推荐的依据就是“可”,国人和孔子分别给出

68、评价,结合这些内容,就可以概括出其特点。14试题分析:首先审题,审出要求,审出暗示,题干中说“善”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这就暗示学生要回归文本,找到人物说“善”的语境,也就是针对什么说出这个“善”字。回归文本可以知道,“平公曰:善。”这句话的前面是祁黄羊解释自己荐贤的原则,后面是晋平公按照祁黄羊的举荐去任命官员,故此处的“善”一是认可他的推荐原则,二是批准他的推荐;“国人称善焉”,这句话的前面有四个人的表现,一是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也不避仇,一是晋平公接纳祁黄羊的举荐,一是解狐、祁午的称职,故可以知道,这个“善”应是指向这四个人;“孔子闻之曰:善哉!”,这句话的后面紧跟着说“祁黄羊之

69、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可见这里的“善”应是针对祁黄羊。【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理解题干中所给三句的意思,然后要回归文本,找到这三句话所在的语境,最后才能判断这三个“善”字所指向的对象。这三个“善”字指向性比较明确的是孔子说的“善”,因其后面紧跟着就解释原因了;另外两个“善”就要仔细理解前后的句子,看前后语境中出现的对象有几人,他们的做法如何。【参考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但是

70、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71、“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黄享,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黄享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二、(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

72、2题。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

73、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

74、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常:地名,指常州。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B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D

75、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3分)BA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CD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

76、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答案】9(3分)D10(3分)B11(3分)C12(9分)(1)(3分)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

77、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2)(3分)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3)(3分)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13(3分)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所选词语皆是高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A项考查语境义,“归”

78、字典义没有“称许”这个意项,但有“趋向”这个意项,如“众望所归”,再结合文本可判断A项为正确;B项C项则考查常用义,没有难度;D项“居”解释为“担任”,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张衡传中“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居”解释为“担任”可给本题提供一定思路。10试题分析:A项,第二个句子是郭侯的话,表现郭侯性本澹泊;C项,第一个句子是郭侯的话,表现郭侯性本澹泊;D项,两个句子说的都是郭侯。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

79、义,无中生有。【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指向明确。与往年相比,命题形式略有变化,由原来的多句组合指向一类信息的形式,改为只有两句话分承两类信息的形式;所选句子在文中含义明确,考生易于判断,整体看,此题难度有所降低。11试题分析:“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文本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这

80、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是,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四个选项设置合理,B项C项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概括,D项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指向明确,难度适中。与14年相比,A项增加了对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和评价,这一点应引起16届考生的注意。12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81、,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1)“苟”,如果;“捐”,舍弃;第一个“为”,成就;第二个“为”,构成;“锥刀”,锥刀尖般的微利;“算”,算计。(2)“奉”,供养;“身”,自身;“薄”,俭薄;“资”,依赖。(3)“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知”,了解;“乌得”,怎么能。【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解答的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82、,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与往年相比,本题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文本本身倾向于议论说理,句意理解有一定难度,与14年同题相比,此题难度稍有增加。【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

83、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与往年一样,今年湖北卷断句题仍是选取与文言文阅读文本有一定关联的文本之外的小文段,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向明确。所选文段易于理解,难度适中,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积累,注意断句规律的掌握就可以正确断句。【参考译文一】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

84、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

85、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

86、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郭文麓郡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文麓郡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文麓郡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文麓郡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文麓郡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

87、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郭文麓郡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文麓郡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文麓郡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文麓郡侯的行为难能可贵。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文麓郡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文麓郡侯的赠序。郭文麓郡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文麓郡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

88、去除了,郭文麓郡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文麓郡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文麓郡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参考译文二】王慎中写文章,最初也主张效法秦和西汉,认为东汉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的。后来懂得了欧阳修、曾巩的做文之法,于是把他以前的作品全部烧毁,一心一意效法欧、曾,以他们为师,尤其受到曾巩的影响大。唐顺之开始不服他的观点,久而久之也同意慎中的意见,并跟随他学习。三、【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

89、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

90、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答案】A【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造

91、”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如果一个文言实词的解释是它最常见的现代汉语的组词,那么它十有八九是错误。这儿的造,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便是“建造”,再回归原文,“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建造房屋的是“孟祥”;而“相从而学问者甚夥”提示我们有很多人前来问孟祥学术上的事,故而此处“造”应为“拜访”之义。“韪”字属于陌生字,借助熟语“冒天下之大不韪”可知“韪”翻译为“正确”是正确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92、( )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答案】C【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结合上下文可知“二者”为“巢于木”“处于穴”,“患”为“危害”,全句翻译为“圣人建造房子来居住,只是希望避免在树上、在洞穴居住的危害而已。”由翻译反推,第一空应填表目的的虚词,排除BCD ;“免乎”等同于“免于”,正确;“二者之患”翻译为“二者的危害”;故确定答案为C。本题

93、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

94、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答案】D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答案】B【解析】 “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主语是“大雪”,“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

95、”的主语还是“大雪”而不是“孕育的生机”,对象错误。全句是说大雪有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功效,而不是“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故选B。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能消除灾祸”的对象也只能是“雪”。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

96、,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适:正好;“雨”是动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员的代称。统编教材五人墓碑记中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这是定语后置句,翻译:“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

97、做官的人)”与之类似。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可以。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土处:住在洞穴中。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吴地有个叫徐孟祥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写文章,志行高洁,居住在光福山中。跟从他学习请教的人很多,他的声名悄悄地传遍了郡地。有官职和做过官的人来西山游玩,一定会去他家拜访。孟祥曾经用几根圆木条搭建屋架,上面用白茅草盖着,不做华美的装饰,只用白色的泥土粉刷内墙,看起来好像雪屋一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一位姓卢的亲戚用古时的隶书给雪屋题了匾额,与

98、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冬神掌管时令,草木消褪凋零,深冬的季节,天地之间聚积的冷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再遇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地落下,千里之地都变成了白色,山林大地遍地覆盖,万物都被埋没看不见了,难道大地的生机不是几乎都停止了(吗)?谁知道生机反而寄寓在淹没的雪中。所以冬至的节气,出现在小雪之后,大雪之前,多次雨雪天之后天气会放晴一次。因为这个(原因),十二月有雪下,那么来年春天就会有收成,人也不会有生疹子的担忧。这时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有孕育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里面。远古的人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有的人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

99、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圣明的人建造房屋来居住,是希望免去(树居和洞居)这两种情况的忧患罢了,房屋刚开始出现时,不曾有后世华丽奢侈的装饰。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现在又加上下雪,难道也是在表彰他高洁的志向品行吗?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吗?孟祥隐匿在深山而不被当世所用,处境艰难地位低下就像冰雪交加的寒冬;等到他把善行推及他人,有了建成房屋的打算,却又做得并不干脆,又像是雪有孕育生物消弭灾害的功效(一样),把屋命名为雪,难道不正确吗?至于打开这座雪屋所能看到的雪的样子,就从各位作者的描述中看得到,我没有空闲多加记录了。四、(2016届江苏徐州一

100、中高三上阶段性测)文言文阅读(19分)胡延平传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总戎者恚,将尽杀千余人。延平曰:“从寇非民所欲,不可尽杀。将军奉命来,为吊民耳。今不察辄尽杀千余人,失民习矣。”总戎者悟,尽释千余人不杀。洪武三年,诏郡县举文学士,县令丞举延平应诏。既集京师,尚书考察最上者,得十八人以进,延平与焉,即授御史。延平数言事,持大体,不肯琐琐。尝上书言今国家宜徙都关中,累数千言。未见,朝廷得广西,简近臣往治之。上曰:“前上书胡御史,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授广西按察佥事。延平至广西,问察民

101、瘼。延平行部虑囚必平气悉心讯之,使尽其情,即服辜,故所至狱议殊死以下不当者,咸得直。三年改知彭州, 益务修惠政利民。灌县故有都江堰,引江水溉成都诸郡田,兵兴堰坏,诸郡田悉芜废。前之继修堰者,必伐石锢铁,费动以万亿计,后无敢复言修堰者。延平至, 曰:“土木可以固,岂必铁石哉?”即为画,白于府,转白省,省难之。延平再三言,省乃闻于朝,从之。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以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延平具书其法于牍,以贻后人。又修彭州堋口诸堰,尽溉彭之田。初,堰废,井泉随之竭,民率苦出负汲十数里。堰复,民乃复便井饮。居三岁,狱无囚,先之流亡者闻州有贤侯,相率来复故业

102、,终延平去州,民户及赋入之数,视初至增益数倍。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延平没于官,年四十有五。郡之人为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注】瘼:疾苦。(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总戎者恚 ( ) (2)简近臣往治之( ) (3)即服辜( ) (4)延平具书其法于牍( ) (2)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十八人以进, B费动以万亿计 C又伐木以贯笼 D以贻后人(3)把课文和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3分)(2)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2

103、分)(3)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3分)(4)简要概括胡延平受君民喜爱的原因。(4分)【答案】(1)愤怒 挑选、选拔 罪 详细(2)B(3)(1)大王让屈原制订法令,众人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得分点:为、莫、伐各1分)(2)陷入被迫相从的百姓有千余人。(得分点: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各1分)(3)当时彭州的兵祸解除不久,暴露在郊野的尸骨满眼都是,(延平)都命人收敛埋葬。(得分点:暴、弥望、瘗各1分)(4)(4分)政绩突出:工作认真、细致,让罪犯心悦诚服;兴修水利,造福百姓。(2分)尽忠职守:敢于直言,识大体,不苟同他人。(1分)爱抚百姓:关心百

104、姓疾苦、生死。(1分)【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105、。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CD三项中的“以”都是连词,“得十八人以进”中的“以”后面跟“进”,是动词,“又伐木以贯笼”中的“以”后面跟的“贯”也是动词,“以贻后人”中的“以”后面跟的“贻”也是动词,故这三处的“以”都是连词。B项中的“以”是介词,翻译为“用”,“费动以万亿计”中“以”后面的“万亿”是名词,故此处的“以”是介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

106、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的“以”,其用法如下:“以”后跟名词或代词的时候,“以”是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一般解释为“用、凭借、把”;如“以”后跟的是动词或句子,“以”就是连词,一般解释为“来、用来、因为”等;如与“为”连用,一般理解为“把当作”“认为是”。(3)【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抓专有名词,比如“王”“屈平”“平”;再看重点词,“为”,制订,“莫”,没有人,“伐”,夸耀。第二句中,先抓句式,“民陷于胁从者”是定语后置句和被动句,应为“陷于胁从之民”。第三句中,“彭”,指彭州;“暴”,暴露;“弥望”,满眼;“瘗”,埋葬。【考点定位】翻译

107、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4)【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108、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回归原文,找到答题的区域。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同时要有抓分的意识。【参考译文】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任官职,做到延平知府。他有良好的政绩,百姓都很敬重他,不用名字来称呼他,因此称他为延平。朝廷的军队刚攻下吉安,新淦 的强盗 突然来到,陷入被迫相从的百姓有千余人。强盗离开后,军队首领很愤怒,将要杀尽这千余百姓。延平说:“跟着强盗不是百姓愿意的,不可以都杀掉。将军奉命而 来,是为了抚慰百姓。现在不明察就杀尽这千余人,会失去民心的。”军队首领醒悟

109、过来,把这千余人都释放了。洪武三年,皇帝下诏要求各郡县推举有才学的读书人,县官推举延平应诏。聚集到京师后,尚书考察其中最优秀的,选出十八人来推荐给朝廷,延平也在其中,朝廷当即授予他御史的官职。延平多次议论政事,识大体,不愿意苟同平庸。他曾经上书说现在国家应该迁都到关中,累计数千言。不久,朝廷收复广西,选拔近臣去治理,皇上说:“之前上书的胡御史,这个人在大是大非上很通达,可以派遣。”延平被授予广西按察佥事。他到广西任上,就观察百姓疾苦。延平巡行管辖区审查囚 犯一定平心静气悉心审问,让他们说尽自己的情况,使他们服罪,所以所接触的案件审理中死刑以下有不恰当的都得到了纠正。三年后,(延平)改任彭州知州

110、,更加致力于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灌县过去有都江堰,引江水灌溉成都各郡县的田地,打仗时破坏了堰堤,各郡县的田地 都荒废 了。以前接着修缮的人,一定采伐山石,用铁禁锢,费用动辄用万亿计算,后人不敢再提修堰的事。延平到任后说:“土木也可以加固堰堤,难道一定要用铁石 吗?”立即进行规划,向府里汇报,又转而向省里汇报,省里认为不大可能办到。延平再三建议,省里才向朝廷汇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延平疏通淤堵的河道, 伐竹做成笼子,里面装满沙土,又伐木来把笼子串起来,并沿着堰堤填塞,于是江水又可以灌溉成都各郡的田地了,川中百姓从中获利很大。延平把治理的方法详细 地写在文件中,来传给后人。后来他又修建了彭州堋

111、口各个堰堤,完全灌溉彭州的田地。当初,堰堤废弃,水井泉眼也随之枯竭,百姓都因要外出数十里打水背水而 困苦。堰堤修复后,百姓又方便从水井中打水饮用。胡延平做彭州知州三年,监狱中没有囚犯,以前流亡的人听说州里贤能的地方官,都纷纷回来恢复自己过去的产 业,截至延平离开彭州,户籍和缴纳的赋税数目比(延平)刚来时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彭州的兵祸解除不久,暴露在郊野的尸骨满眼都是,(延平)都命人收敛埋 葬。延平死于官任上,享年四十五岁。郡里的百姓都为他停止买卖,奔走相告哭泣哀悼,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了。 五、(2016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给季弟书魏禧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112、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

113、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114、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接近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和顺(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1)C(2)C(3) 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

115、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4分)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4分)(4) 虑事周详; 心胸开阔; 为人亲和; 保持刚正。(每点1分,4分)【解析】(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C项,薄,轻视。故选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

116、题分析: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均为介词,向,跟。D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一定(表祈使)。故选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句子翻译,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关键词:“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惩”

117、,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

118、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你恨世间恶事,

119、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弟弟自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