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训练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应届(yng)卷帙浩繁(y)档案(dng) 钟鼓馔玉(zhun)B饱蘸(zhn) 曲尽其妙(q)诤友(zhng) 大煞风景(sh)C绾结(wn) 呱呱坠地(g)筵席(yn) 顺蔓摸瓜(wn)D说服(shu) 力能扛鼎(gng)似的(sh) 泥古不化(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通胀推诿暴发力命途多舛B窠臼 坐镇 博览会 利令致昏C威慑 誉写 出洋相 明火执仗D壁垒 客串 满堂彩 荡气回肠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终身教育制
2、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4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读书,正是在吸收间接的经验。生活
3、至上论者说读书是逃避现实,其实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就算是我们的亲身经验,也不妨多听听别人对相似的经验有什么看法,以资印证。相反地,我认为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唯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倒过来说,读书的目的也在于_,_;_,_。A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或是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B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C如果你失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忍受/或是如果你得意/就是加强对人生的享受D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二、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
4、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画图省识春风面,_。(杜甫咏怀古迹)(4)母、孙二人,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5)吾所以为此者,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一剪梅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的“强”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_(2)请简要
5、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4分)答:_四、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
6、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燕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而亲他主。如此,则人臣为隙穴,而人主独立。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
7、故奸人服。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注 权衡:法令。伏怨:怀怨于心。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夺威:夺权。离死命:冒死罪。隙穴:孔隙,比喻隐患。仪的:靶子,目标。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伯夷、盗跖不乱乱:叛乱B而苦乎以一负二 负:担负C数以德追祸 追:补救D释仪的而妄发 发:放箭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
8、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10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B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C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D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
9、/奸人服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3分)译文:_(2)上下之利,莫长于此。(3分)译文:_(3)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4分)译文:_训练七1C解析 A卷帙(zh)浩繁;B.诤(zhng)友;D.说(shu)服。2D解析 A爆发力;B.利令智昏;C.誊写。3A解析 B成分残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前缺少必要的主语“报告”; C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把“完善”改为“促进”;D.不合逻辑,“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种属概念并列不当,“和”应当改为“等”。4D解析 注意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所填语
10、句是对约翰生的话的具体阐述,首先要考虑与上文的照应,约翰生的话谈“享受或忍受人生”,下文也应对应,先谈“享受”再谈“忍受”;再者从连贯和顺畅上考虑,“读书的目的也在于”后面要直接接宾语,“如果你得意(失意)”是一个后置的补充说明。5(1)周公吐哺(2)然力不足者(3)环珮空归夜月魂(4)更相为命(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作者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念之情。(“强”字的分析2分,感情2分)(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去家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上
11、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景情分析2分,效果2分)7A解析 乱:混淆。8D解析 A介词,在/介词,比。B.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C.副词,就/副词,甚至。D.都表并列关系。9B解析 “晋文公鼓励”不合文意。10C解析 抓住标志词“故”以及对称句式。11(1)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相伤”“治”“至”各1分)(2)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上下”“利”“长”各1分)(3)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隙穴”“事”“独立”“此之谓”各1分)参考译文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
12、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太平时代的臣子,应凭借为国立功来获取职位,为公尽能来接受职务,依法尽力来担任职务。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地完成他们的任务,而没有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没有谁辜负君主所授予官职的责任。所以对国内而言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对国外而言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贤明的君主使职务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论;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只有这样,没有谁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13、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而社会从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做君主的不肯轻易赏给臣下爵禄和富贵,(臣下)就不会替他解救危亡的国家。所以贤明的君主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晋文公饥饿难忍,介子推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所以贤明的君主除去臣子苦恼的,设立使君主快乐的,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下的小错,频繁地用恩惠来补偿给人造
14、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会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燕人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求得功劳;鲁人被喜爱,但不能冒死罪去亲近别国君主。如果这样,臣子就成了一种隐患,君主就会陷于孤立的境地。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放弃靶子而胡乱发射,即使射中很小的东西也不算技艺高超;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甲犯了罪,祸归于乙,怨恨就产生了。所以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实行赏罚,但不凭个人喜怒,所以圣人能达到治国的极致;建立刑法,但不逞私威杀人,所以奸人服罪。射箭中靶,赏罚得当,所以尧可复生,羿能再世。这样一来,君主就没有殷、夏亡国的祸患,臣下就没有比干被剖心的灾难,君主高枕无忧,臣下乐于尽职,法术普遍地施行于天下,恩德流传千秋万代。-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