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校的设立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这里的太学创办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2.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限制君主的暴政 大一统思想 天人感应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B. C. D.3.汉代董仲
2、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祸于他。“天人感应”学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代时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 )A.发展经济的需要 B.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C.巩固统一的需要 D.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
3、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6.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说 强调仁政,反对暴政 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 B. C. D.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A.汉初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汉初的政治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8.有人认为,
4、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0.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5、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1小题16分,12小题24分,共4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材料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16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8分)(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10分)答案与解析1.D 解析:汉武帝在位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了发展儒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生经考试合格
7、后即可到政府任官。2.B 解析:限制君主的暴政即仁政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核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对汉武帝的建议,而不是汉代儒家思想的内容。3.D 解析:“天人感应”学说从本质上讲是为神化皇权服务的,这是该思想的核心。4.C 解析:大一统思想和“天人感应”学说是汉代儒学的突出特点,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加强君主专制。5.D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A项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B项是君权神授的表现,C项不是董仲舒的主张,故选D项。6.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汉代的新儒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继承与发
8、展的关系。7.D 解析:解答本题应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政治学原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思想上的统一,属于社会意识,而“大一统”是政治上的统一,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8.D 解析:先秦法家的代表是韩非子,汉朝儒生的代表是董仲舒。9.D 解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而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再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故选D项。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10.C 解析: A、B两项主要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的为政思想;D项
9、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其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春秋大一统”“持一统”“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判断其主张是“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其意义即可。12.(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结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他的主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3)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它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解析:解答(1)(2)两问应先明确两则材料的含义。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他学说,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3)问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概括。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