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七一、选择题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学生罢课斗争作用不大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2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A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B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D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
2、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成熟4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达说:“资本家是虎,我们不能说,本国的虎比外国的虎不会食人;我们也不能说,只可抵抗外国的虎,不必扑杀本国的虎”。由此可知,他当时()A对资本家的本质认识较深刻B正确分析了革命主要对象C对中国当时的国情认识不足D认为反帝反封是根本目标5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
3、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6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联合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广东国民政府成立C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D北伐战争开始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孙中山
4、的革命目标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8一九三年,毛泽东在江西兴国进行了土地关系情况调查(见下表),与此相关的是()阶级成分所占人口比所占土地比地主、富农6%80%中农20%15%贫农60%5%雇农、手工业者13%0%A.国民革命 B改旗易帜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9之所以说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它()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B创造性地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C提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D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10“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A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
5、时期C井冈山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1“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材料中毛泽东所说“我们”开始“自己想问题”的重要标志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
6、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材料一应运而生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继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
7、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3)中国共产党“走俄
8、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
9、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痛遭失败。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
10、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单元检测七1答案:A解析: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到先锋作用,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项;根据“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可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根据“被逮学生释”“曹、章、陆去”可知,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学生罢课”“商界罢市”“工界罢工”可知,五四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性,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答案:A解析:据材料“五四
11、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学生、商人开展了“三罢”斗争,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且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B项错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是主力军,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五四运动不符。3答案:B解析:根据“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中共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大革命运动最终失败了,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遵义会议标志
12、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成立前后,李达用阶级分析方法,提出反对中外资本家,没有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可见他对当时中国国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C项符合题意;将中外资本家等同,不能说明其对资本家本质的认识较深刻,A项错误;材料中李达没有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B、D两项错误。5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中共二大上,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了正确分析,说明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故选C项;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没有居于领导地位,排除A项;资产阶级当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13、,而非是革命的敌人,排除B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A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国共两党联合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A项符合题意;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和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开端以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为标志,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7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等信息来看,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国民革命运动,其中的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答案为
14、B项;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C、D两项。8答案:D解析:“1930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表格中显示“地主、富农”所占土地比例较大,“贫农”“雇农、手工业者”所占土地比例较小,为此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D项正确;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A项错误;改旗易帜是1928年,B项错误;南昌起义是1927年,C项错误。9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29年古田会议是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强调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创造性地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B项正确;1938年9月的中共六
15、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1927年的八七会议,提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项错误;1930年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指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故C项正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还没有形成该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在毛泽东提出该思想以后,故A、B、D三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6、B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洛川会议是1937年秋,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到1935年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逐渐成熟的时期,是开创中国革命新纪元并锻炼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阶段,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不在所指历史阶段,A项错误;国共对峙始于1927年,不包括之前的六年时间,C项错误;中共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在1927年之后,D项错误。13答案:(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
17、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第(1)问,由材料“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可得出国际条件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由材料“马克思主
18、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可得出国内条件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第(2)问,由材料“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进行归纳。第(3)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照搬“走俄国人的路”,即以“城市中心论”指导中国革命,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走自己的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4答案:(1)分歧:
19、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俄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使中
20、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第(1)问,“分歧”:根据材料一中“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可知,毛泽东开辟的道路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而材料二中瞿秋白认为“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即应当走城市中心道路,因此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主要分歧是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
21、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因此出现分歧;中国共产党缺乏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俄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如瞿秋白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中国早期革命受到共产国际影响,这种分歧与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有关。第(2)问,“背景”:根据所学,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时期,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在此背景下召开了遵义会议。“特点”:根据材料“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可知,遵义会议着力解决的是纠正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第(3)问,“特点”:从中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召开遵义会议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能够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作用”:从八七会议的召开到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再到遵义会议的召开,一次次的探索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