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专项基础练一、选择题1(2015河南市第一次联考)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翰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B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的主要敌人C强烈要求变法图强D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解析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四夷入侵”的推断是正确的,故D项正确。答案D2(2
2、015湖南常德调研)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A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B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志同道合C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D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解析材料说可致富强者,不制止,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答案A3(2015湖北荆州质量检查)1911年6月,咨议局联合会上奏:“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国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奉旨斥以“黜陟百司,系君上大权,议员不得妄行干涉。”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革命赢得了对改良的时间B
3、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诱因C推动国会请愿运动的深化D滋长汉族官僚的反满情绪解析清政府推出的皇族内阁,暴露了其专制野心,使革命爆发的可能性陡然增加,革命进程加快了。答案A4(2014河南豫北联考)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 D天京保卫战解析关键信息:近代前期、保卫国土、不令倭得。A项是中国人民抗英斗争,故A项错误;黄海海战是中日海战,但不符合保卫国土之要求,故B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无论时间还是国家等,都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正确;天京保卫战是国内阶级斗争,故D项错误。
4、答案C5(201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义和团是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和义和团站在一起”,是因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即反对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干涉与侵略,故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6(2013广东深圳模拟)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5、)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7(2015辽宁锦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
6、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并说明辛亥革命
7、最大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判断;第二小问,结合材料的角度迁移辛亥革命的功绩作答。第(2)问,“看法”需要从材料中分别指出,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进行“理解”。答案(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功绩: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
8、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B组深化提升练一、选择题1(2015广东揭阳模拟)“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解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由义和团运动而起。所以本题选D项。答案D2(2015湖南四大名校)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
9、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C陈独秀、李大钊 D孙中山、黄兴解析题干中含义是推翻“帝王之家”,建立新的政府,是革命思想。所以本题选D项。答案D3(2015四川成都七中诊断)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孙中山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基于()A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动力的一致性B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纲领的一致性C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对象的一致性D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目标的一致性解析题干中的“民族大革命”强调的是反满,即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这与辛
10、亥革命时期民族革命的含义相同,故C项正确。由于二者阶级属性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革命动力、纲领和目标的不同。答案C4(2014吉林延边调研)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解析C项主张发展近代交通、兴办银行,其内容包含近代化因素,C正确。A项批评太平天国土地政策,B项批评太平军滥杀读书人,D项批评太平军政权的封建化,皆未含有近代化因素。答案C5(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
11、校一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C台湾人民“鸣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B项符合史实;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故C项符合史实;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主张拒签马关条约,变法自强,故D项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结束于1895年,而孙中山于1894年成立“兴中会”,故A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6
12、(2013河北高中联考)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解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依据材料看出: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仇视维新变法运动,而引起仇视外国人,才爆发的,是“顽固”的行为。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A二、非选择题7(2015河北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从表格中选出
13、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先从十个关键词语中找出有逻辑关系的三个关键词,主题要顾及三个词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对三个关键词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关键词进行阐述。答案(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
14、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示例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