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531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州六中2014-2015学年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卷(一)【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对高考要求的四大能力的考查。试题重点考查:分封制、宗法制、察举制、君主专制、监察制度、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其商业政策。儒家思想的发展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考查能力的好试卷。【题文】12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

2、政权趋向松散【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 A 解析:材料信息“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反映当时出现按军功授爵,且出现“郡、县”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B项出现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D项表述不符合故选: 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1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高考资源网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

3、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主要说殷周时期王位如何世袭,一是立嫡一是立贤,立贤优于立嫡,但殷周还是立嫡,原因是立贤“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相反就是立嫡具有优越性。故选:D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准确正确。【题文】14.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分封制仍然存在 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 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 B C D【知识点】A2 古代

4、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答案解析】 A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帝”、“元光无年”、“初令郡国举孝、廉”。根据所学,其分别体现了分封制、察举制,重视举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均能体现。项不能体现。故选:A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察举制的准确理解。【题文】15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知识点

5、】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答案解析】 D 解析:分析题意,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实行王位世袭制,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选择的方法,是严格限制在君主一家的,没有流动性,体现“家天下”特点,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政府所任官僚是不固定的,不是世袭制,即官职没有掌握在一家手中,体现“公天下”特点,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题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刚性和柔性的真正含义,明白这指的是君主专制之下的王位世袭制和实现了流动性的官僚选拔制,其分别体现“家天下”与“公天下”。【题文】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

6、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知识点】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的监察制度【答案解析】A 解析: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符合材料意思。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不符合题目引文。故选:A 【思路点拨】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

7、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北宋时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无权、主动性差等消极后果,并且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题文】17范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

8、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反映治国之道是(政府)“平粜各物,关市不乏”,即发挥政府调控物价的作用,使农业、商业健康发展。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8.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农耕经济的发展【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D 解析:“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题干考查“根源”,

9、一般是经济或生产力因素,直接就可以排除B项(政治因素)、C项(思想方面);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口的流动,不符合题意。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安土重迁”的准确理解。【题文】1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C 解析:古代中国使节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出使外国时,常常携带贵重商

10、品作为表示两国交好的手段, 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种光荣礼节”;D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20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

11、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D 解析:由于“海禁”和“银禁”的开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开展商品贸易往来, D项正确。A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材料只反映西班牙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能说明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材料没有体现航运业情况。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题文】21.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

12、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知识点】O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故选:B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准确理解。【题文】2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

13、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知识点】O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C 解析: 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B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D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排除A、B、D项。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故选: 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宋明理学的内涵的准确理解。【题文】2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

14、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中一直说的是“雕印”,并非活字印刷,排除A项;材料中有“传之虏(对敌人的蔑称)中,大于朝廷不便”,但是由此并不能反映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这句话也不是这段材料的主旨句。此题的难度体现在B项的干扰迷惑。但是如果能注意到B项的表述是“完成式”,就可以排除。欧阳修的上疏正是指出书籍出版业所存在的问题,还未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D项比较好的反

15、映了材料之意,材料中的现象引起欧阳修的重视进而上疏强调雕印文集需经“官司详令”,足以看出“雕印文集已经影响到政府管理。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本卷共6大题,共160分。【题文】H2 M1 38(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辐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

16、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

17、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六 美国在1790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2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万人,费城285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18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但是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

18、%。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 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1879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21万个,至1900年增加到43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150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400万。王旭美国城市史(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上述材料,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3)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

19、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怎样应对城市贫民问题。(12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 答案: (1)主要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6分)(2)趋势:由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6分)(3)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集中,贫富差距扩大。(1分)应对城市贫民问题:20世

20、纪30年代: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立法。二战以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10分)解析:(1)商业的繁荣离不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而这些,可从所给的材料中来分析归纳。在封建社会初期,城市大多是政治中心,而到明清时期,则有许多是经济中心,这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表现。(2)题注意根据一“数量和规模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材料二中“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材料三中的“酒楼、茶坊”“瓦子”及材料四中“货币经济”“交子”和材料五人口的增加等信息归纳概括。(3)根据“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城市数量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

21、“,可知这属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也要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思考,同时也可参考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影响进行知识迁移。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应对城市贫民问题,首先要联系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其次要联系二战后美国形成福利国家的措施,即结合这两个时期的相关史实来回答。【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题文】Q1 39(28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

22、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三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材料四 早在19世纪末,

23、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12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6分)(4)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24、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 【答案解析】 答案: (1)成果及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印刷术有利于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科举制度,成为启蒙运动家反封建的锐利武器。(8分)时代要求:反映了提倡理性,尊重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4分)(2)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机,开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眼界,对科技文化进行了总结。(4分)(3)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风尚崇洋。(6分)(4)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推动各自的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之一。(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解析:(1)简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与科举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欧洲由封建进入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2)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从材料分析可知主要是叙述西学的传播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影响。(3)抓住关键句“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4)从中西文化交流来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