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43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0单元 第23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二十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模拟题组1(2016广东湛江二模2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B由以上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可以看出列宁所说的此项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

2、“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属于斯大林模式内容,故D项错误。2(2016广东深圳二模21)“因为经济上允许资本主义而在政治上加强了控制。权力向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集中,逐步形成高度集权的官僚体制。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决定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斯大林模式”的雏形B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C因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难以持续D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行不通C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自由,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有很大区别,不是“斯大林模式”的雏形,故A项错误;“经济上允许资本主义”说明新

3、经济政策并未违背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政治上加强了控制”,使得斯大林可以决定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说明新经济政策难以持续,是因为政治体制的制约,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短短几年间成效显著,若长期执行下去,可能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3(2016广东珠海一模22)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

4、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D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A项错误;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斯大林模式弊端,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4(2016广东佛山一模21)政府职能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正当的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新经

5、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D斯大林体制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国家垄断了全部经济,取消自由贸易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与材料“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罗斯福新政作为调节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

6、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三次改革都是以政府主导,国家干预的形式展开,想摆脱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5(2016广东清远一模22)苏联经济在“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比较简表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7.4%6.4%4.2%3.3%国民收入7.7%5.7%3.8%3.2%工业总产值8.4%7.4%4.4%3.7%农业总产值4.1%2.5%1.7%1.1%国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赫鲁晓夫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B勃列日涅夫时期注重发

7、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C戈尔巴乔夫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D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B表格反映出,从19711985年,苏联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都在放慢。赫鲁晓夫改革时间是19531964年,表格中的时间里,赫鲁晓夫早已下台,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在位,他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才上台,故C项错误;材料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易错题组6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

8、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A余粮收(征)集制 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易错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易出错A据题干材料,说明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强行征收,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是A。7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易错提示: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易出错B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

9、: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8“(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易错提示:斯大林模式的理解易出错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和所学史实指的

10、是1939年9月苏联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高积累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最新题组91920年初,莫斯科郊区的农民科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被处以罚款,粮食也被没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科洛夫逃避了应缴的税额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行余粮收集制C科洛夫出售了集体农庄的粮食D斯大林模式下禁止商品自由贸易B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0年初,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自由买卖。A项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C、D两项不符合时间要求,可以排除,答案为B。10在与美国人哈默的谈话中,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11、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经济发展。”对句中“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一项主要内容B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合同期满后国家收回企业C在实践上放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初步尝试D对于恢复和发展苏维埃国家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C租让制的成功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C项“放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说法是错误的,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1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

12、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了苏联因为片面发展重工业,结果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12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A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B

13、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D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C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形势下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领域,故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放弃苏联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D两项错误,答案为C。综合题组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

14、缺陷。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从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入手,考查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要

15、注意结合材料来进行分析。第(2)问,设问中“体制”是关键,战后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一体制展开的。第(3)问,注意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要采取有利于生产力的手段和措施来发展经济。答案(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涉;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2)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局限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3)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

16、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

17、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9年至1920年实行,“1921年”表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从农业方面征收粮食税的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第一段从实行的“迂回”策略回答,第二段从“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回答,第三段从经济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

18、实行的是自由经济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第二小问,根据两国改革之后在经济制度变化中的不同点回答。第(3)问,要看到三则材料中不同国家的性质,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特殊的环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出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进行了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回答。答案(1)表现: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现: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3)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启示: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灵活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