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泰安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请将第卷和第II卷的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作零分处理。第卷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其中1-25题为单选题,每题1分,31-35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下列关于蓝藻、绿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 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们都含有光合色素C. 绿藻和酵母菌的细胞中都含有以核
2、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蓝藻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
3、】A、蓝藻、绿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结构,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们都含有光合色素, B正确;C、绿藻和酵母菌都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D。2. 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B. HIV的蛋白质合成于自身的核糖体C. 可以用含35S的普通培养基培养HIV并标记HIV的蛋白质D. 被HIV感染的人体细胞的清除属于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答案】D【解析】【分析】1、HIV没有独立的酶系统,
4、营寄生生活,不能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必须在动物的细胞中培养。2、艾滋病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存在细胞器。3、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核苷酸组成。【详解】A. HIV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A错误;B. HIV没有细胞结构,其蛋白质合成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B错误;C. HIV没有独立的酶系统,营寄生生活,不能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必须在动物的细胞中培养,C错误;D. 被HIV感染的人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故选D。3. 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既没有破坏
5、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没有破坏其中的肽键B. 向过程结束后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会再产生紫色反应C. 过程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失去其生理功能D. 图中两种处理方法都没有改变鸡蛋清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2、蛋白质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过程属于盐析,既没有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没有破坏其中的肽键,A正确;B、蛋白酶也属于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也会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过程产生的蛋白块
6、其蛋白质已经变性,空间结构已破坏,失去其生理功能,C正确;D、图中两种处理方法都没有破坏肽键,故没有改变其氨基酸数量,D正确。故选B。4. 下列关于水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一个链状的八肽完全水解需要八个水分子B. 进入冬季后,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变小,导致其抗寒能力增强C. 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D. 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
7、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2、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详解】A、一个链状的八肽含有七个肽键,故完全水解需要七个水分子,A错误;B. 进入冬季后,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变大,导致其抗
8、寒能力增强,B错误C. 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在第二阶段产生,其中的氧来自丙酮酸和水,丙酮酸的氧来自葡萄糖,故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C正确;D. 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是NADPH,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是NADH,D错误。故选C。5.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部分脂质和全部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B. 等质量的脂肪中H的含量高于糖类的,所以脂肪中含有的能量更多C. 磷脂、ATP和腺苷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 植物细胞中淀粉的合成与高尔基体和叶绿体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
9、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2、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详解】A.糖类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成分,脱
10、氧核糖和核糖是构成核酸的一部分,不属于能源物质,A错误;B. 等质量的脂肪中H的含量高于糖类的,所以脂肪中含有的能量更多,B正确;C.腺苷是腺嘌呤和核糖组成,不含P元素,C错误;D. 植物细胞中淀粉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D错误。故选B。6. 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所示细胞结构或细胞中均含有DNA和RNAB. 图中细胞结构甲、乙和丙的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C. 与酵母细胞相比,丁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无结构丙D. 叶肉细胞中的葡萄糖合成于乙,并在甲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细胞核,丁为细菌。【详解】
11、A.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中都含DNA和RNA,A正确;B. 细胞内的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B正确;C. 与真核细胞酵母细胞相比,原核细胞丁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丙,C正确;D.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才会进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D。7. 胆固醇在人体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的形式进行的,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内的胆固醇会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细胞利用胆固醇需要借助溶酶体的作用C. LDL受体合成后可被重复利用D. LDL(包含胆固醇)与
12、LDL受体结合后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人体内胆固醇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的形式运输,在进入人体细胞利用的过程,胆固醇可以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详解】A. 人体内的胆固醇会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 细胞利用胆固醇需要借助溶酶体的水解酶将其分解,B正确;C. 由图示可知,LDL受体可被重复利用,C正确;D. LDL(包含胆固醇)与LDL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8.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核孔,但DNA通常不能B. DNA和RNA均主要合成于细胞核,但不
13、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C. 核仁是某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消失于分裂前期,重现于分裂末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
14、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也就有选择透过性,比如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核孔,但DNA通常不能,A正确;B. DNA和RNA均主要合成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B正确;C. 核仁是某些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C错误;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消失于分裂前期,重现于分裂末期,D正确。故选C。9.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在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相比于甲细胞,乙细胞吸水能力较强B. 如果将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乙细胞可以变为丙细胞C
15、. 本实验中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观察到图中三种细胞的转变过程D. 该实验虽然没有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但仍遵守对照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到乙是质壁分离过程,乙到丙是质壁分离复原过程。【详解】A. 相比于甲细胞,乙细胞细胞液浓度更大,吸水能力较强,A正确;B. 如果将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乙细胞可以吸收硝酸钾离子,增大了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C. 如果蔗糖溶液浓度太高,植物细胞可能会脱水死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D. 该实验虽然没有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但有前后对照,仍遵守对照原则,D正确。故选C。10. 细胞自
16、噬现象是指细胞饥饿时,会通过自噬来降解、清除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来满足自身对能量和物质的需求。细胞自噬还能消灭入侵到细胞内的细菌和病毒。在发生细胞自噬时,内质网发生部分脱落,将细胞中需要降解的成分包裹起来并与溶酶体融合。下列有关自噬过程的叙述或推断,不正确的是A. 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需通过囊泡运输并与溶酶体融合B. 降解受损蛋白质的酶需要由核糖体合成C. 溶酶体不能合成自身代谢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D. 从根本上讲,细胞能通过自噬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是由饥饿决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1、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2、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
17、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细胞自溶,防御以及对某些物质的利用均与溶酶体的消化作用有关。【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自噬能消灭入侵到细胞内的细菌和病毒,在自噬过程中,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都需要通过囊泡运输到溶酶体,才能够被降解,A正确;B、溶酶体中含有的水解酶由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合成,B正确;C、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产
18、生,溶酶体不能合成ATP,C正确;D、自噬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循环利用的过程,D错误。故选D。11. 如图为某同学在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到的处于不同时期的几个细胞的图像。下列关于这些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正在形成赤道板B. 细胞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 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组成通常相同D. 细胞中进行着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19、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分析图示,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正在形成细胞板,A错误;B. 细胞属于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错误;C. 细胞分离的是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出来的,故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组成通常相同,C正确;D.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在间期完成,D错误。故选C。12.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
20、生ATP,但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才能产生ATPB. 若呼吸底物是葡萄糖,骨骼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O2的消耗量等于CO2的产生量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以抑制一些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D. 农田被水淹后如果不及时排涝,仅会影响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不影响对水的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
21、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C6H12O6 酶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4H 酶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或2丙酮酸+4H 酶 2乳酸(细胞质基质)。【详解】A.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但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才能产生ATP,A正确;B. 若呼吸底物是葡萄糖,骨骼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无氧呼吸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二氧化碳产生,故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O2的消耗量等于CO2的产生量,B正确;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以抑制一些厌氧菌的无氧呼吸
22、,C正确;D. 农田被水淹后如果不及时排涝,根细胞无氧呼吸积累酒精,产生毒害作用,也会影响对水的吸收,D错误。故选D。13. 下图1是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某些环境因素对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图1中条件X和条件Y下产生物质a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若只检测图1中的物质a是否生成,则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C. 由图2可知,30 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 据图2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最适合有氧呼吸的O2浓度也会有所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条件X为无氧条件,物质a为二氧化碳,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b为水;分
23、析图2,图为氧气浓度和温度对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a点和b点氧气浓度已达到饱和,限制因素为温度,c点未达到饱和,主要限制因素为氧气浓度。【详解】A. 在图1中条件X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条件Y下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线粒体基质,A正确;B. 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只检测二氧化碳是否生成,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B正确;C. 由图2只能判断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在30 左右,C错误;D. 据图2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O2浓度饱和点不同,D正确。故选C。14.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
24、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下图是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和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上B.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C. 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主要吸收绿光D. 弱光下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叶绿素b,表示叶绿素a,它们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详解】A. 图中叶绿素b,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错误;B.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b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B
25、错误;C. 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吸收绿光最少,透射光下呈绿色,C错误;D. 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可知弱光下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D正确。故选D。15.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用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不含的32P培养液中让
26、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100%是有放射性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结构是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相关生物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论等知识点。【详解】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使用健那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甲基绿可用于染DNA呈绿色,错误;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使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错误;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
27、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在广大人群中调查,正确;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 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18O, 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02,C180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CH2180),H218O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18O2,所以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正确;用32P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不含的32P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原则,DNA分子中所有的子链都含32P,则形成的精细胞中100%是有放射性的,正确;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并
28、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5S用于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错误;尿苷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参与RNA的构成,细胞中存在RNA的部位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正确;故正确的应选:D. 。16. 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物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浓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的B. 甲植物叶片在CO2浓度为a时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 甲、乙两植物叶片在CO2浓度为b时的总光合速率相等D. 图中甲或乙植物叶片在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
29、【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a点表示甲植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b点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速率相等。【详解】A. CO2浓度主要是通过影响暗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的,A错误;B. 甲植物叶片在CO2浓度为a时,表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被光合作用利用,B正确;C. 甲、乙两植物叶片在CO2浓度为b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C错误;D. 图中甲或乙植物叶片在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故选B。17. 科学家采用基因编辑的方法,将小鼠的成纤维细胞重新编辑为一种多能干细胞,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
30、),这种iPS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下图是该操作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b、c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iPS细胞与a过程形成的神经细胞的形态不同C. 小鼠成纤维细胞中只有部分基因处于表达状态D. 外源基因能成功表达的根本原因是小鼠细胞可以独立完成转录等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
31、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 a、b、c过程是诱导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 神经细胞是经iPS细胞分化形成的,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B正确;C. 小鼠成纤维细胞中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故只有部分基因处于表达状态,C正确;D. 外源基因能成功表达的根本原因是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错误。故选D。18. 某研究小组研究小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时发现如图所示情况(设相关基因为A、a,B、b,C、c),结合图示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因为F2发生性状分离,所以F1一定是杂合子,亲本最可能是纯合子B. 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可能由分
32、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控制C. 据图分析,第组的F2红粒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D. 第组F1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Cc,其测交后代中纯合体占1/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由F1自交得到F2及F2的表现型可知,F2发生了性状分离,则可以反推出F1都是杂合子,由第组的子二代中红粒所占比例为63/64,即1-(1/4)3可以推出,该性状可能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详解】A、由F1自交得到F2及F2的表现型可知,F2发生了性状分离,则可以反推出F1都是杂合子,且亲本最可能是纯合子,A正确;B、由第组的子
33、二代中红粒所占比例为63/64,即1-(1/4)3可以推出,该性状可能由三对能独立遗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B正确;C、由第组F2的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可推出,第组的F1中应有两对基因杂合,即F1可能的基因组成为AaBbcc、aaBbCc和AabbCc,则F1自交(以AaBbcc为例),后代红粒纯合个体的基因组成只有AABBcc、aaBBcc、AAbbcc3种,C错误;D、第组F1的基因组成为AaBbCc,其与aabbcc测交,后代的纯合体只有aabbcc,占1/8,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图解分析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分析、理解和应用的能
34、力。19. 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1)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2)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1和实验2都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B. 实验1的培养基中最先出现的S型细菌应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C. 实验1和实验2的设计思路一致,结论都是DNA是遗传物质D. 实验2中搅拌不充分对两组实验结果(放射性分布)的影响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1)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B、实验1的培养基中最先出现的S型细菌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B正确;C、实验1和实验2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
35、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结论都是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实验2中搅拌不充分对两组实验结果(放射性分布)的影响不同,D正确。故选A。【点睛】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路相同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处理方式有区别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P和35S)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3实验结论比较(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
36、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20. 若一个双链都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用该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能量和模板B.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32C. 噬菌体的增殖方式与大肠杆菌的增殖方式相同D. 该过程至少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26105个【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
37、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含32P的有2个。由于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则腺嘌呤为5000230%=3000个,鸟嘌呤为5000220%=2000个。【详解】A、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能量,但模板是噬菌体的DNA,A错误;B、在64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62个,其比例为1:31,B错误;C、噬菌体的增殖方式是复制,大肠杆菌
38、的增殖方式是分裂生殖,C错误;D、该过程至少需要2000(64-1)=1.26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D。【点睛】21.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 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B. 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 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 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详解】A、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aaXBXB)和一只纯合
39、白眼正常翅雄果蝇(AAXbY)杂交得F1,则F1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见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错误;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XB来自F1中的母方XBXb,B错误;C、F2中的雄果蝇有:1/8AAXBY 2/8AaXBY 1/8aaXBY 1/8AAXbY 2/8AaXbY 1/8aaXbY,其中纯合子占1/2,杂合子占1/2,C正确;D、由AaAa知,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为31,D错误。故选C。2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基因的转录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直接产物是mRNAB. RNA聚合酶具有解开
40、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C. 基因可以从多个不同的碱基位点同时进行转录D. 合成的RNA中,嘌呤碱基的数量与嘧啶碱基的数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 该过程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不只有mRNA,还有其他RNA,A错误;B. R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B正确;C. 基因只能从启动子序列开始转录,C错误;D. 合成的RNA为单链,嘌呤碱基的数量与嘧啶碱基的数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23. 如图是某家族甲(A、a)
41、、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3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3的基因型与-4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C. -3患甲病的概率是1/8,且致病基因来自-7D. 若-2与正常男性结婚,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9/16【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病,-3和-4没患甲病,却生出患甲病的儿子-5,且-3不携带致病基因,可以判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3不携带致病基因,却生出患乙病的儿子-6,故乙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2正常却生出患乙病儿子,故乙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4患病却生出正常儿子,故乙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综上乙病只能是常染色体
42、显性遗传病。根据其表现型可进一步分析-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bbXAXa,-3和-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Y,BbXAXa。【详解】A. 由以上分析可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 由上分析可知-1和-2基因型分别是BbXAY,bbXAXa,故-3的基因型1/2BbXAXa,1/2BbXAXA,与-4的基因型BbXAXa相同的概率是1/2,B正确;C. -7的基因型是1/2bbXAXa,1/2bbXAXA,-8基因型为bbXAY,故-3患甲病的概率是1/21/4=1/8,且致病基因来自-7,C正确;D. 因-3的基因型1/2BbXAXa,1/2BbXAXA,-4
43、基因型为bbXAY,故-2的基因型为1/4BbXAXa,3/4BbXAXA,其与正常男性bbXAY结婚,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1/2(1-1/41/2)=7/32,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概率的求解等知识。遗传系谱是新课标卷考查热点,对遗传系谱的考查将继续集中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型的推导、概率的计算等。24. 下图所示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是DNA的复制、是转录,是翻译,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B. 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是以D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C. 过程所需要的原料相同D. 过程中不同核糖体
44、合成的是同一种蛋白质,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DNA复制,表示转录,表示翻译,a表示转录的非模板链,b表示转录的模板链,c表示mRNA,d、e、f表示三个核糖体翻译形成的肽链,是相同的。【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表示DNA复制,表示转录,表示翻译,三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A正确;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且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B错误;DNA复制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而转录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过程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蛋白质,根据肽链的长
45、度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过程的模板的种类或数量等,判断图中三个过程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并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25. 下列关于正常的干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信息的复制阶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B. 遗传信息的转录阶段,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对应区段不完全相同C. 遗传信息的翻译阶段,mRNA上的密码子都会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发生碱基配对现象D. 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阶段,都需要聚合酶的催化,且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
46、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转录的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RNA聚合酶)、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详解】细胞内遗传信息的复制,即DNA复制,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转录产物(RNA)的碱基中含有U不含T,非模板链(DNA)的碱基中含有T而不含U,故二者的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B正确;mRNA的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故不会有tRNA与之发生碱基配对现象,C错误;DNA的复制过程要用到DNA聚合酶,转录过程中要用到RNA聚合酶,且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D正确。【点睛】注意:mR
47、NA上的终止密码子由于不编码氨基酸,所以没有对应的tRNA的反密码子与之配对。2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B.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生成的mRNA穿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生成血红蛋白C. 房颤可能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D. 房颤发生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答案】AB【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
48、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t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从核孔中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也没有核孔,B错误;C、核膜是由两层膜组成,有四层磷脂分子,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根据题干信息“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可知: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C正确;D、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核孔复合物不能正常形成或功能异常所致,D正确。故选AB。27. 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
49、“圆叶”,抽出空气,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B. 光照强度为1 klx,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C. 光照强度为3 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产生氧气的速率相等D. 光照强度为6 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装置中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变化为氧气的释放量;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单位时间产生葡萄糖的速率或者产生氧气的速率;
50、呼吸速率=单位时间消耗的氧气或者产生的CO2。【详解】A、图乙中曲线F所代表的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因此适应于较弱光照下生长,A错误;B、将甲装置置于光下,在光照强度为1klx时,植物E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氧气含量在减少,因此测定时着色液滴向左移动,B正确;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klx时,相同时间内,E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强度=10+20=30,而F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强度=10+10=20,速率不等,即相同面积的E、F两种植物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之比为3:2, C错误;D、光照强度为6klx时,E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释放的氧气更多,因此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
51、面所需时间短,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以实验装置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实验装置中气体变化的实质,能够准确分析曲线,利用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计算光合作用生成量。28. 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没有进行对照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清水,属于自变量,原生质层位置变化为因变量
52、,该实验不存在对照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淀粉酶的浓度是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答案】ACD【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及科学性原则等。【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也存在对照实验,如蛋白质鉴定实验时,留出了一部分样液不加双缩脲试剂作为本实验对照,A错误;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
53、实验中自变量为PH,温度为无关变量,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中自变量也是PH,温度也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中应设置一系列不同的PH值相互对照,实验组数相对于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的组数要多,B正确;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前与滴加蔗糖溶液后进行对照,滴加清水后与滴加蔗糖溶液后进行对照,实验中存在自身前后对照,C错误;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D错误。故选ACD。29. 分析下列遗传学问题实例,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54、现有一袋豌豆种子,是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2,从袋中随机抓到两粒种子,二者都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4B. 假设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若F2的分离比分别为124和1033,则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1和211C. 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0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3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33%D.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子5代【答案】ABD【解析】【分析】1、亲代是纯合高茎和纯合矮茎,则F2中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随机抓取一粒种子其胚是纯合
55、体的可能性是;2、若F2的分离比为12:4,即(9A_B_+3A_bb):(3aaB_+1aabb),则前两种为一种表现型,后两种为另一种表现型;若F2的分离比为10:3:3,即(9A_B_+1aabb):3A_bb+3aaB_,则前两种为一种表现型,后两种分别为另外两种表现型;3、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3只,其比例为1:2:1,可知黑翅基因型为AA或aa;4、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亲本连续自交,子n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纯合子为1。【详解】A、亲代是纯合高茎和纯合矮茎,则F2中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随机抓取一粒种子其胚是纯合体的可能性是,抓取两粒种子其胚都是纯合体的概率是,A正确;B
56、、根据分析,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1即(AaBb+Aabb):(aaBb+aabb)和2:1:1即(AaBb+aabb):Aabb:aaBb,B正确;C、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0只后代中,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3只,其比例为1:2:1,可知黑翅基因型为AA或aa,灰翅基因型为Aa,白翅基因型为aa或AA,若黑翅AA或aa与灰翅Aa昆虫交配,后代中黑翅AA或aa的比例均为50%,C错误;D、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亲本连续自交,子n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纯合子为1,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即195%,解得n5,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子5代,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
57、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相关计算,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0. 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
58、: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D. 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答案】ABD【解析】【详解】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正确;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能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
59、与白色纯合子aabb杂交,但白色纯合子还有AABB,故不能用白色纯合子进行检测,C错误;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就会产生多种配子,就丰富了后代的多样性,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应选AB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31. 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图。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_。囊泡膜与细胞膜、线粒体膜、高尔基体膜三种生物膜中的_的成分差异最大。(2)图甲中的囊泡Y直接来自_,将其中的物质运输至结构。结
60、构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据此可知该结构的名称是_;结构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以分解_。(3)如果图甲所示细胞为浆细胞,囊泡X中的物质在中加工后再运输至,在中进行_。图乙表示的是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将细胞内“货物”运输至细胞外的过程,从细胞膜的角度分析,该方式得以进行的结构基础是_。【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线粒体膜 (3). 高尔基体 (4). 溶酶体 (5).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6). 加工、分类和包装 (7). (细胞膜上有能与囊泡上的蛋白质A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蛋白质B,且)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分析】1、图甲中是细胞核,是细
61、胞质,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1)图甲中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线粒体内膜上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故其成分差异最大。(2)图甲中的囊泡Y直接来自高尔基体,将其中的物质运输至结构溶酶体中。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还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3)如果
62、图甲所示细胞为浆细胞,囊泡X中的物质为抗体,在内质网中加工后再运输至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运输。图乙表示的是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将细胞内“货物”运输至细胞外的过程,这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基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难度适中。32. .雾霾天气会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某科研小组选择冬季大棚中的草莓为实验材料,在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水分、肥料等相同且适宜的条
63、件下,研究不同空气质量对温室中的棚温、光照强度和草莓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空气质量状况棚温/光照强度/lx光合速率/(molm-2s-1)二级良27.399420.11三级轻度污染26.178519.72四级中度污染26.142814.41五级重度污染24.642810.10(1)当空气质量由二级良转为三级轻度污染时,光合速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_。(2)当三级污染加重成四级污染时,草莓光合速率下降,此时C3含量_。当四级污染加重成五级污染时,草莓光合速率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是_。(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在空气质量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需对草莓棚采取_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光合速率。(
64、4)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作用,从而延长保鲜时间,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反应”。为探究草莓保鲜技术,请根据以上信息拟定一个研究方向:_,并简要说明研究过程:_。【答案】 (1). 27.3和26.1都接近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785lx的光照强度也接近草莓的光饱和点 (2). 上升(增加) (3). 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4). 补充光照、提高棚内温度 (5). 探究0低温处理时间对后熟时间的影响 (6). 将草莓平均分成若干组,一组不处理,其他组分别用0低温处理不同时间,观察不同组草莓后熟所需要时间【解析】【分析】影响光
65、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当空气质量由二级良转为三级轻度污染时,光合速
66、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可能是27.3和26.1都接近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785lx的光照强度也接近草莓的光饱和点。所以尽管温度和光照强度有所降低,但光合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2)当空气质量由三级轻度污染升为四级中度污染时,棚温没有明显变化,但光照强度明显降低,所以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C3的消耗减少,短时间内C3的生成速率不变,所以此时C3含量增加。当污染进一步加剧到五级时,棚温下降,使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草莓光合速率下降。(3)在空气质量处于四级中度污染以上时,光照强度明显降低,棚温也有所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可对草莓棚采取补充光照、提高棚内温度等措施来维持植物的光合
67、速率。(4)根据“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作用,从而延长保鲜时间”,可知,为探究草莓保鲜技术,可设置研究的方向为:探究0低温处理时间对后熟时间的影响。研究过程为:将草莓平均分成若干组,一组不处理,其他组分别用0低温处理不同时间,观察不同组草莓后熟所需要时间。【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用的能力。33. 心肌细胞不能增殖,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
68、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如下图)。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会产生过多的miR-223,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请回答:(1)过程的原料是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过程的场所是_。(2)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_个磷酸二酯键。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_,更容易与HRCR结合。与ARC基因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会导致过程因_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
69、物,其依据是_。【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RNA聚合酶 (3). 核糖体 (4). n (5). 弱 (6). A-U (7). 模板 (8). 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转录形成mRNA、表示翻译过程,其中mRNA可与miR-22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 miR-22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过程形成mRNA,称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过程表示翻
70、译,翻译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2)HRCR为单链环状RNA分子,其中所含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相同,因此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n个磷酸二酯键。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弱,更容易与HRCR结合。与ARC基因(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 (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 )中所有的碱基对是A-U。(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 miR-223与mRNA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导致过程因模板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4)科研人员认为, 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遇的新药物,其依据是
71、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4. 图甲、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甲细胞处于_分裂的_期,它发生在图丙中的_阶段。(2)乙细胞的名称为_,此细胞中含有_个四分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阶段。(3)图丙中,曲线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曲线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曲线_(填编号)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
72、源染色体。(4)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和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答案】 (1). 有丝 (2). 后 (3). (4). 初级卵母细胞 (5). 2 (6). (7). 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 (8).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9). (10). AaB或b【解析】【分析】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行为,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中,0B段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据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73、后期,它发生在图丙中的阶段。(2)据分析可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体单体,叫做四分体,因此,此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中的阶段。(3)据分析可知,图丙中,曲线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曲线阶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对应曲线阶段。(4)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和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若此极体与卵细胞来自同一个
74、次级卵母细胞,则该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aB,若此极体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则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甲和乙图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图丙中各阶段染色体的数目,再根据题意作答。35. 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杂交组合PF1(单位:只)甲野生型野生型402(野生型)198(野生型)201(朱红眼)乙野生型朱红眼302(野生型)99(棕眼)300(野生型)101(棕眼)丙野生型野生型299(野生型)101(棕眼)150(野生型)149(朱红眼)5
75、0(棕眼)49(白眼)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判断的依据是_。(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F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_。(3)以杂交组合丙F1中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_【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F1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 (3). BbXAXa (4). BbXAY (5). 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 (6). 【解析】【分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子代雌性均为野生型,雄性中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朱红眼,可判断等位基因A、a位于
76、X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子代雌雄个体表现一致,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详解】(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两个野生型亲本杂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
77、bXAY;F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两对基因均呈隐性纯合。(3)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故杂交组合丙F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可产生的配子为bXa和bY,比例为11;由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组F1中出现棕眼个体且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可产生的配子为BXA和bXA,比例为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BbXAXa、bbXAXa、BbXAY和bbXAY,且比例满足1111,故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此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的应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侧重考查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分析、解释遗传现象的能力,考查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