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基因的本质课前预习课堂巩固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检测基础训练课前预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两种肺炎双球菌的比较:2.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1)实验过程图解:(2)实验结果分析:图 1 中:该实验是_所做的_转化实验,其中小鼠存活的是_(填序号),小鼠死亡的是_(填序号)。分离出的分别是_。图 2 中:该实验是_等人所做的_转化实验,其中分别加入的是 S 型细菌的 DNA、_。分离出的都是_。格里菲思体内S 型活细菌、R 型和 S 型活细菌艾弗里体外S 型细菌的 DNA 与 DNA 酶R 型细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1)结构:(2)代谢特点: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
2、寄生在_体内的病毒。大肠杆菌2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及结论: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由_组成。(2)实验过程:(3)结论:RNA 是遗传物质。2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_的遗传物质。RNA 和蛋白质主要基础训练课堂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酸由 C、H、O、N、P 等元素组成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DNA 和 RNAC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B解析:A 项说明了核酸的元素组成;C 项是核酸的功能;D 项是核酸的分布;B 项说法
3、错误,DNA 和 RNA 是两种核酸,而不是核酸的基本单位。2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B说明了 R 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C说明了 R 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是无毒性的A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内存在促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S 型死细菌与 R 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分离出 S 型细菌,说明 R 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B
4、 正确。将 R 型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证明其没有毒性,C 正确。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证明 S 型死细菌无毒性,D 正确。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RN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RNAC解析: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 DNA,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是 DNA 或是 RNA。4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5、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设法让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和B前者运用了,后者运用了C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D前者只运用了,后者运用了和D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也是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并且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5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
6、相关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C解析: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结构上存在差异,其基本单位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与生物性状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选项 C 应为 DNA 比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6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S 型细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R 型细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R 型细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注入小鼠体内S 型细菌DNA 酶高温加
7、热后冷却加入 R 型细菌的 DNA注入小鼠体内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存活 B存活、死亡、死亡、存活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解析:S 型细菌的 DNADNA 酶,DNA 被水解,对后面加入的 R 型细菌没有转化作用,R 型细菌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R 型细菌的 DNADNA 酶,DNA 被水解,不起作用,之后加入的 S 型细菌有毒性,注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R 型细菌DNA 酶,DNA 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 酶变性失活,R 型细菌被杀死(R 型细菌的 DNA 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 S 型细菌
8、的 DNA,没有了 R 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 DNA 注入小鼠体内,两种 DNA 没有毒性,小鼠存活;S 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型细菌的 DNA注入小鼠体内,和类似,也是注入两种 DNA,无毒,小鼠存活。因此,D 正确,A、B、C 错误。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是()A将无毒 R 型活细菌与有毒 S 型活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将无毒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 R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C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 R 型
9、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D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培养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 DNA,R 型细菌才转化为 S 型细菌D解析:A 项,S 型活细菌中的各成分没有分开,不能证明是 DNA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 项,该结论仅能证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C 项,将 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基中,不能分清它们谁是转化因子。D 项,S 型活细菌的组成物质分开后,只有 DNA 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则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8以下是说明 RNA 为遗传物质的实验
10、图解,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不同类型的外壳互换,说明外壳对病毒的侵染不起作用B后代只和核酸有关,是因为只有核酸侵入细胞C病斑类型的不同,根本上是由病毒外壳决定的D该实验不用“同位素追踪”的原因是后代含有放射性的个体少B解析:外壳对病毒生命活动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其表现的致病特性根本上是由其核酸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的。该实验不用“同位素追踪”是因为实验是根据病斑的形态判断子代病毒的种类,不需要判断各物质的去向。9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中的 DNA 没有进入 R型细菌的细
11、胞中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通过两个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解析: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的 DNA进入 R 型细菌的细胞中,并使之发生转化,但并不能使小鼠体细胞发生转化。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0赫尔希和蔡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下列叙述符合该实验设计的是()A目的是得到含有 32P 标记的 DNA 和 35S 标记的蛋白质B目的是得到 DNA 含有 32P 标记或蛋白质含有 35S 标记
12、的噬菌体C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一组的培养基中含有 35S 和 32P,另一组不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元素D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在培养基上是否培养了噬菌体B解析: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步骤是:(1)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2)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3)得到 DNA 含有 32P 标记或蛋白质含有 35S 标记的噬菌体;(4)用 32P 标记或 35S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5)离心分离,放射性检测。该对照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被标记的蛋白质或 DNA,也就是一组被标记了 DNA,而另一组被标记了蛋白质。二、非选择题1
13、1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 0,其原因是_。(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噬菌体已将含 32P 的 DNA 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其原因是_。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_。理由是_。(3)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
14、能使噬菌体的 DNA 标记上 32P?_。升高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先用 32P 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获得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解析:如果第(2)题中所指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长,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噬菌体增殖过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所以在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能侵入大肠杆菌,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由于噬菌体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只能先用 32P 标记细菌
15、(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然后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即可完成对噬菌体的标记。12据图回答问题:(1)过程和表明,将 S 型细菌的_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型细菌。(2)过程表明,将 S 型细菌的_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型细菌转化为_型细菌。多糖和蛋白质RDNA少数 RS(3)过程表明,转化成的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_性的_型细菌。(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S有毒S把有荚膜细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5)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 DNA 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又做了一组实验,这组实验如何设计?_。(6)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_。有荚膜细菌的 DNADNA水解酶无荚膜型活菌在培养基上培养,最后得到无荚膜菌的菌落不能,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 DNA 在细菌转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不能从该实验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知识,可根据该经典实验的步骤、现象及结论答题,在(6)问中,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的基础上得出的,而不是依据单一的某个实验,此实验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主要”与否。谢谢观赏!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