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向一列宁追随“理想”与面对现实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演练1(历史意识新经济政策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彭进清指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人们仍然“用被迫劳动者的眼光来看待劳动量,尽量躲避加重的担子”,甚至“还像从前那样,一心想多捞一把,然后溜之大吉”在这样的文化心理与传统制约下采取人们尤其是小农“完全可以接受完全可以理解的措施”过渡到新制度, 就成为必然。“小农完全可以接受完全可以理解的措施”是指()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建设解析新经济政策中实行的“固定粮食税”,允许农民自行处理纳税后的剩余产品,满足了小农“一心想多捞一把”的心理和习惯。余粮收集制、农业集体化都严
2、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被小农所接受;工业化建设是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不能被小农理解和接受。答案为B。答案B演练2(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计划与市场)法国解放报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B国家统一地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解析“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皆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无序性,列宁时代最成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一方面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市
3、场、货币、经济规律,比较备选项,只有D项与题意一致。答案D考向二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建设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演练3(主干知识斯大林体制的贡献)下图是1928年和1932年苏联工业产量和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长示意图。示意图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B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C苏联重视轻重工业的均衡发展D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解析A项的表述是错误的,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工业产量和制造生产资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比较大,故B项正确。C项不正确,当时苏联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项通过材料反映不出来。答案为B。
4、答案B演练4(历史反思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历史上的苏联一文写道:“沿着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就是一条通向崩溃的路,其多任领导人试图扭转前进方向,但皆未成功。”关于苏联领导人努力扭转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冲击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勃列日涅夫仍坚持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戈尔巴乔夫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D上述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政治改革失败解析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明显与史实不符,故选D。答案D考向三从现代化途径的多样性审视苏联工业化建设演练5(主干知识现代化模式比较)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
5、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ABC D解析是单纯的计划经济,没有复杂的属性,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演练6(文明史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新趋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文明的交融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文池思想的灵光(1)“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
6、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文明的创新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突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答案(1)主张君主立宪,实行维新变法;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主张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2)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美国: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新政,改变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