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章末整合提升1什么是城市的空间结构?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位置及特点是什么?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是什么?5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动力及意义分别是什么?6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7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何不同?8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9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0地域文化的含义是什么?11地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12地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1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
2、成12题。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东部B东南部 C北部D西南部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处为高新产业区 B处为休闲娱乐区C处为中心商务区 D处为商住混合区解析:第1题,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口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处,位于东部。第2题,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和流动均小,应是郊区;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上班区(如工厂等);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答案:1.A2.D某城市是环行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完成34题。3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
3、线是()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4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解析:第3题,城市地租水平是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减的,排除a曲线和b曲线;城市道路交会处形成地租的次高峰,d曲线正确。第4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租水平相对较高,而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是最强的,所以在此形成的功能区为商业区。答案:3.D4.C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7题。5图例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6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A距离城市较远 B位
4、于河流下游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靠近铁路7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解析:第5题,功能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为商业区;功能区位于商业区的周围,为住宅区;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铁路,为工业区。第6题,甲处距离住宅区较远,位于河流的下游,适宜布局水污染严重的印染厂。第7题,乙处两侧有河流流经,且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自然环境优美。答案:5.D6.B7.D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回答810题。8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5、)A3 900 B3 300C2 900 D2 9909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AE BFCM DN10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近郊到远郊之间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解析:第8题,D点房价在6 0007 000,N点房价在 3 0004 000,故D点与N点房价差值在2 0004 000。第9题,M位于河流上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环境好。第10题,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需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建设。答案:8.A9.C10.A下图为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
6、读图,完成1112题。11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的是()A B C D12下列城市及其服务职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摩托车小汽车高级商务车B中小学大学中小学C银行信用社股市D电影院录像厅歌剧院解析:位于区域中心,且有河流与铁路相交,交通发达,因此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的城市;处矿产资源丰富,且有铁路经过,因此有可能成为较高等级城市,城市位于山口位置,且有多条铁路线相交,也有可能成为较高等级城市,因此,属于该区域的次级城市;位于河流沿岸,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属于该区域的三级城市;处条件最差,城市等级应最低。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该区域的大学、股市、歌剧院应该设在级别最
7、高的城市。答案:11.C12.A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315题。13. 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14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A新区开发 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 D保护文化古迹15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解析:第13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
8、,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第14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边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第15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
9、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答案:13.C 14.A15.B2015年入夏以来,全国很多省份迎来了持续多日的降雨天气,尤其是南方多个省市遭遇了大到暴雨,水灾严重。最近几年,“城市看海”“逢雨必涝”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图为城市径流量、降水量过程曲线图。据图完成1617题。16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的含义,正确的是()AA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曲线BB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曲线CB降水过程曲线DC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曲线17导致B曲线比C曲线峰值提前的原因有()水泥路面多 排水不畅绿地多 人口多A BC D解析:第16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硬化地面增多、湿地遭破坏,当
10、城市遭遇强降雨时,排水不畅,径流量峰值提前。根据三条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A表示降水量过程曲线,B表示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曲线,C表示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曲线。第17题,径流量峰值提前,是因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排水不畅。答案:16.B17.A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街区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1819题。18城市的住宅小区,其位置选择一般考虑的因素是()A靠近市中心,交通出行便利B靠近市中心,商品房售价高 C
11、到市中心距离适中,环境适宜D靠近城市外围,土地资源充足19逐步拆除围墙,打开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大院,其主要意义是()共享社区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资源将社区道路融入城市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促进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生活社区A BC D解析:第18题,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的住宅小区一般分布在距市中心距离适中,环境适宜的地区,既方便到市中心购物,又方便工人上下班,故C正确。第19题,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
12、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正确,故选B。答案:18.C19.B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回答2021题。20“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A径流 B降水C下渗 D蒸腾(蒸发)21“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补充地下水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A BC
13、D解析:第20题,由材料可知,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环节。第21题,“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可以补充地下水,增加空气的湿度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城市内涝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增加下渗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的。答案:20.C21.A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 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C地域文化是在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23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
14、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吊脚楼蒙古包窑洞四合院A BC D解析:第22题,注意提取题干信息,不同文化区的文化现象和景观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说明地域文化的形成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第23题,内蒙古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其传统民居为蒙古包,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吊脚楼是南方热带季雨林地区的传统民居。答案:22.B23.C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回答2425题。
15、24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甲区域 B乙区域C丙区域 D丁区域25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解析:第24题,读图可以看出,甲区域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指数都较高,城市发展水平最高,A对。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指数较高,景观城市化指数较低,总体发展指数较低,B错。丙、丁两区域总体指数为负值,发展水平低,C、D错。第25题,读图,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指数高,景观城市化指数低,所以在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B对。
16、答案:24.A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分析河流对该城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6分)(2)分析仓储区布局的特点。(4分)(3)该市在规划目标中提出,将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请你为该城市发展献策。(8分)解析:(1)河流对城市影响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丰沛的水源,二是提供便利的水运,但是密集的河网会成为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的障碍,阻隔城市的进一步发展。(2)仓储区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和廉价的地租,所以一般布局在城市外缘、交通干线附近。(3)城市的未来将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
17、市,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等。答案:(1)供水;运输;河流阻隔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城市外缘、交通干线附近。(3)加强保护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和历史名胜风景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27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一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材料二
18、下图为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1)简述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2)成渝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_、_。(4分)(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4分)解析:(1)从图中右上角我国城市群分布可看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的地区,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及位置等。(2)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3)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答案:(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
19、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任答三点即可)(2)成都重庆(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28读某城市群发展过程示意图和该城市群中甲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该地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6分)(2)该区域大中小城市分别以汽车、棉纺和钢铁工业为主,试简要评价该区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及协调发展的对策。(8分)(3)试分析甲城市用地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4分)解析:(1)根据城市群发展过程示意图,对比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即可得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
20、大、城市等级结构形成、城市交通完善等。(2)城市地域结构指大中小城市的比例、分布等特征;工业结构要从文字中获取,轻重工业比例既要突出主体,又要协调发展;在工业联系上要突出生产上的联系。(3)工业往往会产生污染,一般情况下,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答案:(1)原有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小城市出现,城市等级结构形成;道路增多和道路网形成等。(2)城市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较为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对策:汽车工业、钢铁工业主要布局在大城市;将棉纺工业分散到各城市,只作为各城市的辅助工业部门。(3)不合理。根据风向标可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侧工业区可能对南部居住区造成污染。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