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731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教学目标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教学重点、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速读、品读、感悟、讨论导入新课蝴蝶来自奥斯维辛的诗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这首诗的作者,生于布拉格的巴维尔弗里德曼,在21岁时被遣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两年之后,他被毒气室夺去了生命。 找不到更多关于他的记录,年轻的巴维尔只是死亡于此的上百万犹太人中的一个。 那个年代被太多的毁灭和死

2、亡充斥,我们唯一相信的真实,是那座人间地域里散发着的腐臭气息,和年幼年轻年老的写满恐惧的眼睛。 但现在,我们阅读到另一种东西飞来飞去的蝴蝶,金色的太阳的泪水,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它们在巴维尔最黑暗的生命时光里,跳出了一抹最鲜亮的光。 人们说,眼睛看到的,是心灵的图画。那是美、是生、是自由和尊严的图!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这里有试验室,这里有毒气室,这里有焚尸炉这里曾倒下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之多今天,就让我们随

3、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进入这座恐怖的人间地狱。一、 自主思考,整体感知。1.假设你是与作者罗森塔尔同行的摄影记者,让你拍摄一部奥斯维辛的记录片,你会以什 么颜色作为基调?为什么?2.在罗森塔尔眼中,奥斯维辛的色彩是单一的吗?你能不能感受到其他的色彩?这样的色 彩是哪些语言带来的?找出对应的语句。第1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 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第8段: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 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第13段: 他们表情木然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

4、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 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二、分析细节,合作探究分析反差,品读感情。 在作者的笔下,既有象征纳粹暴行和生命毁灭的灰暗的色调,也有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光亮的色调。冷与暖,灰暗和光亮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试分析其效果。(1)什么和什么构成了反差?(2)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考和情感?反差分析一:第1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还有几个儿童 在追逐游戏。”1、曾经的灰暗沉闷和如今的温暖明媚构成反差,即残酷的历史和美好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 差。2、作者认为布热金卡景象固然美好,但它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

5、空、沉闷的色调 才能与之相称。虽无一字正面控诉,却字字愤懑,句句悲怆,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愤 懑之情。反差分析二:第8段:“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1、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 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 在一起。2、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 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反差分析三:第13段:“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 梦想而微笑。”1、被囚禁的表情木然的人们和姑娘的微笑形成反差。2、“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

6、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 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这则新闻与一般的新闻有何不同?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分析一下一篇不是新闻的新闻为什么能获得大奖? “普利策”新闻奖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

7、、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作业:“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一课一研研讨成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对于现在的高一

8、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了,所以达到这一要求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考虑的是,作为一节新课改研讨课,如何在我的这节课上体现出一些新课改的理念,以供同行们研讨,哪怕是失败了,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然,由旧有的观念向新的理念转变这一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原先的教学设计依然没有多少突破,还是过分注重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合作,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校“一课一研”集体备课会上,语文组的老师们各抒己见,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是体现了新课改若干理念的。 一、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

9、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如何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点呢?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自己的体验感染自己,然后我课上借用多媒体手段,精心选取了一些相关图片,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当然前期的选择过程时一定要做细的。 二、关注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 “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我们反对把课

10、堂沦为学生对“标准答案”的记忆,所以体现在课堂时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必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就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正如本班学生在评课时说:“这堂课上,老师不像过去的老师那样满堂灌了,而是让我们学生自己查资料、展示成果、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互相解答,老师只在关键时候引导点评,我们整堂课既紧张又充实,我喜欢这样的课。”我想对学生讲,我也喜欢这样的课,这也是老师所追求的。 三、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最先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新课改研讨课,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课前学生去搜集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资料,加深对纳粹罪恶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课上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的学习方式,本课中我也给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在这堂课上起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