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古文化常识题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作业一、对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拾遗,官名。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C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解析:选AA项,“一切
2、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解析:选A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3下
3、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解析:选B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
4、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解析:选C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
5、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D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解析:选C“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
6、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解析:选D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
7、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解析:选A“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
8、高长官是刑部尚书。解析:选B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的,都称作童子。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解析:选D“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
9、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是乡试中试者的统称。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指音乐。解析:选A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童子试中被取录。而乡试中试者应称为举人。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
10、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解析:选A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12下列对
11、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国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各诸侯国在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中国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B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宜其室
12、家”之说。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解析:选D“道家学说”错误,应为“儒家学说”。1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
13、“摄”“领”“行”等。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解析:选C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1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B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C释褐,褐为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到官府任职。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D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
14、后人称“汉乐府”。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解析:选C“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错,应为“也指进士及第授官”。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C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足下”。解析:选D“足下”是敬辞,“上称下”错误,应该是“下称上”。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赵子潚字清卿,七岁而孤,家贫力学。登宣和中进士第。
15、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潚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时议者言:“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诸浦注之江。”诏子潚往案视。还言:“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从之。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潚率诸监司劾罢之。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吏不能欺,禁权家僦人子女为仆妾者。诏权户部侍郎,升
16、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金主亮渝盟,子潚献助军钱十五万缗,特迁一秩。帝幸建康,充行宫留守参谋官。扈跸还,复知临安府。金人来议和,子潚谓事情叵测,宜以军礼待之。孝宗嗣位,志图恢复,子潚练兵,习为“鹅鹳鱼丽阵”,上观于便殿,嘉之,赐金带。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抗疏留之,帝曰:“朕委以防海,行召还矣。”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子潚以礼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升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岁饥,告籴旁郡,
17、米价顿平,民赖以济。进龙图阁学士,移知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选自宋史赵子潚传,有删改)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B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C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D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
18、/今皆湮塞/宜加疏浚解析:选A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太湖当数州巨浸”,这里“巨浸”为“大湖”的意思,意为“太湖为数州大湖”,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D。“二十四”是修饰其前的“浦”的,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选A。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后世以郎中为各部要职。B知临安府,任临安知府,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一般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有时会兼领其他的官职。C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帝王出行中途
19、停留暂住称作“扈跸”,而“驻跸”则指随从皇帝出行。D学士本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政务,宋代始设专职,刚刚入直馆阁者则称为直学士。解析:选C扈跸,指随从皇帝出行。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子潚刚直敢言,不畏权贵。入仕不久,他就与真州太守争论案件审理问题,并因此辞职而走;后来明州太守赵善继治郡残暴,他率众弹劾了他。B赵子潚心系百姓,体恤民情。朝廷想增加沙田芦场的承租费用,他极力加以阻止;福州发生饥荒,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百姓得以保全。C赵子潚处事谨慎,重视军事。金人前来议和,他认为应当严阵以待,以防意外;孝
20、宗继位,他排练并献上阵法,受到皇帝嘉奖。D赵子潚为官清廉,明于吏治。他总领江、淮军马钱粮时,将所得馈赠全部归入国库;他看到明州官吏接受海盗贿赂相互勾结,就加以整顿,使海路畅通。解析:选B“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错误,原文说他从别的郡中购买粮食,使粮食价格平稳,没有交代他多方筹款。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5分)译文: (2)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5分)译文: 参考答案:(1)恰逢当时变乱纷起,赵子潚辅佐胡唐老修缮城垣器械,苗、刘的军队到了城下,不能攻取,赵子
21、潚凭借功劳晋升一级官职。(得分点:“属”“佐”“秩”各1分,大意2分)(2)众胥吏震惊、害怕,争着指明贼人所在之地,全部把贼人擒获。凡是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窝藏贼人的,都彻底加以查办,海道于是得以畅通。(得分点:“悉”“禽”“豪猾”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赵子潚字清卿,七岁就成了孤儿,家庭贫困,努力学习。考中宣和年间的进士。调任真州刑曹掾,因狱事与太守发生争执,辞官离去。改任衢州推官。胡唐老认为他才能出众,任用他。恰逢当时变乱纷起,赵子潚辅助胡唐老修缮城垣器械,苗、刘的军队到了城下,不能攻取,赵子潚凭借功劳晋升一级官职。多次升迁后任吏部郎中,请求调到外地就职,任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各
22、部门赠送财物,每月常有千缗,全部归入国库。授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派人检查沙田芦场,想要增加租额,赵子潚认为承买不同于冒名占有,极力阻止。当时谏议官上奏说:“挨着太湖的田地遭受水患,应该分路各浦注入江中。”皇帝诏令赵子潚去调查。回来后,赵子潚说:“太湖为数州大湖,松江一川怎能单独疏泄。前人在常熟北部开了二十四个浦口通往大江,又在崑山东南开了十个浦口使河水入海,现在全部堵塞,应该加以疏通。”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明州太守赵善继治理郡务十分残酷,赵子潚带领各监司弹劾他,(皇帝)罢免了赵善继的官职。(赵子潚)被任命为直敷文阁、临安府知府,官吏欺骗不了他,禁止权贵之家雇良家子女为仆妾。下诏任命他暂代
23、户部侍郎,升任敷文阁待制,又担任临安府知府。调用三衙士卒修筑都城,没有扰乱就办成了。金主完颜亮背叛盟约,赵子潚献上助军钱十五万缗,特升官一级。皇帝到建康,(赵子潚)充任行宫留守参谋官。随从皇帝车驾回来,又担任临安府知府。金人前来议和,赵子潚认为事情不可预测,和议时应该严阵以待。孝宗即位,立志恢复国土,赵子潚练兵,演习“鹅鹳鱼丽阵”,皇上在便殿观看,很赞赏,赏赐他金带。提拔为敷文阁直学士,调任明州知州、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上书直言留下赵子潚,皇帝说:“朕委任他防海重任,就要召他回来。”当初,海寇用财物买通郡胥吏,胥吏反过来被他们利用,隐藏他们的踪迹,贼人于是非常猖獗,商船不通。赵子潚以礼接待当地恃势横暴的人,让他们率领郡胥吏分路入海,告诉他们说:“听从命令的有厚赏,否则格杀勿论。”众胥吏震惊、害怕,争着指明贼人所在之地,全部把贼人擒获。凡是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窝藏贼人的,都彻底加以查办,海道于是得以畅通。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当年闹饥荒,从别的郡中买入粮食,米价立刻平稳,百姓靠此得以救济。升龙图阁学士,调任泉州知州。乾道二年在官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六岁。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