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种群 本章测试2(浙科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60分)1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N306,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所以B错。答案:B2在对某动物跟踪研究中发现,该动物性成熟时间
2、明显提前,则种群的出生率()A下降 B升高 C动态平衡 D绝对不变解析:性成熟时间提前,相当于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数目增多,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会增多。答案:B3某研究员在一个鲑鱼养殖场中进行了一项密度实验。如图所示为初始密度和最终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最终密度的测定是在鱼池中鲑鱼产生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即当密度较高时,最终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而变化(注:密度制约死亡率是指死亡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制约出生率是指出生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该现象说明了()A鱼池中代谢废物的积累增多B密度制约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C密度制约出生率刚好补偿死亡率D密度制约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解析:由图可知,随时间推移,
3、最终鲑鱼密度与初始密度比值在1.0左右,所以密度制约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选B。答案:B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上升;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是下降的,但是死亡率是否下降,表中数据不能反映
4、出来;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形增长。答案:C5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解析:种群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会抑制增长速率;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同一种群的K值会在不同的时间内发生变化。答案:C6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分钟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 B
5、m220 Cm2t/20 Dm23t解析: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指数增长。由于该细菌每20分钟就分裂繁殖一代,则t h后,繁殖3t代,故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m23t。答案:D7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 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A3 000吨 B1 650吨C1 500吨 D不超过300吨解析:对于一个种群来说,每年的最大捕获量不应超过其每年的净增长量,如果超过其增长量,会导致种群数量连年下降,引起生物资源的枯竭,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答案:D8在不同温度
6、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为32.5 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窄B温度为35 时,相对湿度90%更有利于蝗虫的生存C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解析:根据曲线可知,温度为32.5 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因为蝗虫数量可一直保持较多;温度为35 时,相对湿度95%更有利于蝗虫的生存;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温度主要影响蝗虫体内酶的活性,而湿度主要影响蝗虫的产卵等生命活动。答案:C9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种群处于下降期 B种群内雄性趋
7、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解析: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种群的数量也就不断地减少,因此种群处于下降期。种群密度变小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性比率失调、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迁入小于迁出,而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种群的数量越不容易变动。所以答案选D。答案:D10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比率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解析:此曲线其实是一条“S”形曲线,AB段兔群数量较少是因为野兔还没有适应该草原的环境,性比率并没有失调;BC段兔群数量迅速增多,为增长型种群
8、;CD段兔群数量增长减慢,是因为兔群内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等的争夺,而使得生存斗争加剧;DE段兔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增长率几乎为0。答案:A11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速率解析:BC段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个体数量却在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B1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个体的平均增长量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当种群密度很小时
9、,由于营养充足,条件适宜,种内斗争较弱,所以个体平均增长量在不断增长;但当种群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因食物和空间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个体平均增长量下降。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科学家观察某种鸟的种群变化情况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达6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
10、、C三组,将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黏在_组雄鸟的尾羽上。对_组雄鸟的尾羽未作任何处理,使其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2)实验结论:_。(3)寄生在这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进而使种群数量下降,这种数量变化的因素属于_性调节因素。解析:(1)图中的C组鸟尾羽最长、A组的最短,据此可知将剪下的A组雄鸟的尾羽黏在C组雄鸟的尾羽上,而B组不作处理。(2)图中的实验结果是每只雄鸟的平均巢数是A组少于B组少于C组,表明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3)内源性调节因素是该种群个体的自身行为调节或内
11、分泌活动的调节,羽虱是其他的物种对其数量的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答案:(1)ACB(2)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3)外源14(8分)如图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生物个体的增长如曲线_所示。(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个体数量的增长如曲线_所示。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3)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是种群特征中的_。解析:(1)当种群处于没有环境压力的理想状态下时,其个体数量增长呈几何增长趋势,如A曲线所示。(2)但是在自然界,由于食物、空间等条件是有限的,
12、加上天敌的存在,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必将加剧,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生存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会停止增长,有时会保持相对稳定,如曲线C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答案:(1)A(2)C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生物个体数量(3)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15(16分)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1) 19371940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相当于_形,这是因为_。(2)环颈雉在该岛的最终增长曲线为_形,这种数量增长方式实现的原因
13、为:从种内关系看是因为_;从种间关系看主要是因为_。(3)在这个岛屿中,环颈雉种群数量的K值是_。解析:当环颈雉最初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时,环颈雉的空间和食物条件充裕,气候适宜,也没有敌害,故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增长很快。19371940年间,其增长曲线相当于“J”形曲线。在1940年以后,随着环颈雉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天敌也会增加,致使环颈雉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的最终增长率下降。环颈雉引入该岛后,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最终为“S”形。从图中可以看出,环颈雉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即2 500只。答案:(1)“J”最初
14、引入环颈雉时,岛屿上生存空间大,食物充裕,气候适宜,敌害很少(2)“S”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3) 2 500只16(6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的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100100300数量(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2)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3)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_关系。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柱形图的画法与坐标图类似,从柱形图可分析,植株处于a级(幼年个体)的最多,ae(幼年老年)呈递减关系,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结构,鸟类吞食红豆杉种子的假种皮,同时为红豆杉传播种子,所以属于捕食和互利共生关系。答案:(1)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2)增长型(3)捕食和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