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56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立体设计】福建省2012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十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之内涵与定位李中华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

2、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

3、一无讲”。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4、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

5、涵在六经之中的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的单一体。B“和”体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C周的统治者“去同而取和”,一味地追求“和”而抛弃“同”,这是周衰败和灭亡的主要原因。D“和”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同”会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解析】周统治者是

6、“去和而取同”,一味追求“同”而抛弃“和”。【答案】C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和实生物”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B“和同之辨”体现了中国哲学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C晏婴的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体现了儒家所谓的“中庸”思想。D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解析】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应是“和”或和谐理念。【答案】D3“和”的理念包含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答案】“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体现了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能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

7、在发展的内在动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心理学与文学瑞士荣格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就艺术作品而言,我们必须考察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产物这种产物带有明显的意图和自觉的形式;而就艺术家来说,我们要研究的则是心理结构本身。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应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对某一明确限定的、具体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活生生

8、的、富于创造性的人类当作一种独特的个性来加以分析。尽管这两项任务紧密相关甚至相互依存,但谁也不能为对方提供所寻求的解释。要通过艺术作品对艺术家作出结论,或者反过来,要通过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作出结论,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作出某些结论,但这些结论不可能是绝对的,它们最多是可能的臆测或碰巧的猜想而已。知道歌德和他母亲之间的特殊关系,或多或少有助于我们懂得浮士德的叫喊:“母亲们母亲们听起来是多么奇怪哟!”虽然我们从歌德这个人身上可以准确无误地感觉到母子之间确有一种很深的联系,然而这并不足以使我们明白,从歌德对母亲的依恋中,如何能产生出浮士德戏剧本身。同样,从相反的方向来推论也不可能取得更多的成功。

9、尽管尼伯龙根所生活的充满英雄气概的男性世界,与瓦格纳身上具有的某种病态的女性气质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潜在的联系,但在尼伯龙根的戒指这部作品里,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我们辨认和推断出瓦格纳偶尔喜欢穿女性服装这一事实。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状况,还不允许我们建立起我们所希望的一门科学应该具有的严密的因果联系。只有在心理生理本能和心理生理反应这一领域内,我们才能自信地运用因果联系的观念。心理学家应满足于从精神生活的起点上,也就是说,在一种更具复杂性的层次上,对所发生的心理事件作不同程度的广泛描述,对错综复杂的心理脉络作生动的描绘。心理学家绝不会放弃要求在复杂的心理事件中研究和建立因果联系的主张,然而他又绝不

10、可能在最完满的意义上实践这一主张,因为生命中创造性的一面(它在艺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挫败了一切希望建立理性程式的企图。任何一种对刺激的反应,都可以从因果性上去作出解释;但是,创造性活动与单纯的反应是完全对立的,它将永远使人类难以理解。我们只能描述其表现形式;它可能被朦胧地感受到,但不可能被完全把握住。心理学和艺术研究将永远不得不相互求助,而不会是由一方去削弱另一方。心理事件是可以推导的,这是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心理产物是某种自在自为的东西而不管艺术家个人有什么问题,这是艺术研究的一条原理。这两条原理,尽管是相对的,但都是正确的。(选自荣格文集,冯川译)4下列关于“艺术作品”的说法,不正确

11、的一项是()A是一种复杂心理活动的产物。B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东西。C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果。D是一种心理生理的本能。【解析】“是一种心理生理的本能”是心理事件的特点,而不是艺术作品的特点。【答案】D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人的心理是科学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因而心理学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B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图和自觉的形式。C除了在心理生理的本能和反应领域内的事物,我们都能运用因果联系去分析。D心理事件可以推导,但艺术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却不能建立理性的程式。6完全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文学艺术,存在怎样的困弊?请从目前心理学的不足和艺术的特性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心理学方面:目前心理学还未能建立起一门科学应该具有的严密的因果联系,因而无法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也无法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2)艺术方面: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难以像心理事件一样能从因果性上去作出解释,因而很难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也难以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