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47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6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 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标 要求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1)问题: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 对抗。(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 “”。(3)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推恩令 2宋朝(1)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 。(2)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负责监督。(3)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4)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的局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禁军 通判 藩镇割据 3元朝 行省制度。(1)内容:

2、河北、山西、山东等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2)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的开端。行中书省 中央集权 省制 形象理解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汉朝(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2)武帝时:让身边侍从担任 、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位高权重 尚书令轻巧识记 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郡国并行七国乱,推恩令刺史以强干。起初丞相集大权,汉武帝强权中朝建。2魏晋 逐步形成 、中书省及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 实行三省六部制。(1

3、)内容: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 、审议和 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三省相互 和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 权的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尚书省 决策 牵制 监督 走出误区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目的是防止专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4宋朝(1)宋初设立 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2)后增设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1)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2)后期宰相权势扩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中

4、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中书省 6明朝(1)宰相制度的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 和丞相,以六部负责政务,对皇帝负责,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明太祖时,设置 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出现“内阁”,后来大学士有了票拟权。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中书省 君主专制 殿阁大学士 内侍机构 7清朝(1)背景: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 权受到很大限制。(2)措施:康熙帝设 ,参与机要事务。雍正帝设 置军机处,军机大臣 ,经皇帝批阅后,传达给官员执行。(3)影响: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跪受笔录 形象理解 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5、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实行察举制,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1)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重 不重才能。(2)后期随着 的没落,这一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孝廉 门第 世家大族 3隋至元:科举制(1)形成:隋文帝开始采用 方式。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把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分科考试 文化素质 中央集权 隋炀帝 走出误区 科举制的实行并不是一直以积极作用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

6、的思想,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消极作用更为明显。要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制度沿革重要时期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2内阁首辅与宰相的主要区别(1)职责:宰相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内阁首辅以 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2)任免:宰相的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内阁首辅直接 由皇帝任免。(3)对皇权的影响:宰相制约皇权;内阁首辅是君主专制强 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3.军机处的特点“勤”“速”“密”。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材料 1:明太祖初一海内,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

7、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相,迥乎异矣。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材料 2: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递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当不好的军机大臣学会分析 问题设计(1)材料1中内阁的职权和前代宰相有何区别(2)据材料2概括清代军机处的特点获取关键信息(1)材料1指出了内阁与前代宰相的不同。划线部分

8、“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反映了内阁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决策权,对皇权不能构成制约(2)材料2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划线部分“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说明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历史结论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要点二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 1: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 2: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 3

9、: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通典选举历代制下学会分析 问题设计汉代、魏晋、唐代各实行了哪种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各是什么键信息从材料1到材料3分别反映了古代选官制度在选官标准方面的变化。划线部分反映了汉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划线部分反映了晋代九品中正制重家世门第;划线部分反映了隋唐科举制重才学考试历史结论选官标准从世袭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研一题 例1(2011北京高考)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10、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识记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西汉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错误;北魏以邻长、里长、党长并称三长,三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B项错误;宋朝为削弱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C项正确;明太祖废除丞相设六部,并且规定以后不许设立丞相,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D项错误。答案 C 通一类 古代君权的强化与相权的弱化直至消亡 秦朝的时候,丞相协助皇帝处

11、理全国的政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很大;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宰相的权力被分散了,权臣无法独揽大权,皇权得到了加强;北宋财、军、政权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归皇帝直接掌控,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闯一关 1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 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此大臣主张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

12、实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指的是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相权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松散,因此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答案:D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2: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明史 材料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

13、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3)根据材料3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是紧扣“职权”和“影响”两个核心词解答。“职权”主要结合示意图归纳;“影响”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2中明太祖的言论理解“元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第(3)问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14、。第(4)问演变趋势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归纳。答案:(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影响: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职权:承旨、出政。(4)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并逐步达到顶峰。研一题 例2(2011山东高考)钱穆在

15、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官员的依据,不论贫富贵贱,这样“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在科举制度下,官员录用权在中央政府和皇帝,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故本题选C。答案 C 通一类 科举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形式上以选择题形式命题为主;从知识上着眼于对科举制概念和纵向理解制度演变的考

16、查;从方式上常引用有关史籍文献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备考复习中一要注意提高获取史料信息的能力,二要宏观理解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三是紧贴当前国家发展教育、高考制度改革的相关热点信息。闯一关 3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 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7、 ()A丙乙甲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解析: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乙是隋唐科举制;丙是汉代察举制;丁是明清八股取士。答案:C 4通典记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 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以下对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科举取士促使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有利于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提高了行政效率 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度。解题时需深入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罢中正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五服之内,政决王朝”说明隋朝时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改变了以往士族门阀把持选举、垄断政权的局面,把选用人才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为普通地主甚至寒门子弟参政开辟了道路,扩大了封建政权的阶级基础。在材料中未有反映,排除。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