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总结教材P4探索1.从“欧洲与中国人口增长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变动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欧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后来出现死亡率上升、人口负增长等状况;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高,而且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显著,经历了上升下降平稳下降的过程(19581961年除外)。2.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变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欧洲特点低,下降低,略有回升低,出现负增长原因生育成本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家庭规模小,生育意愿低人口老龄化中国19571965年特点高,上升低,下降高,上升原因新中国成立,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
2、长19651975年特点下降较快低,平稳下降低,下降较快原因计划生育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19752000年特点平稳下降低,稳定平稳下降原因计划生育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教材P7比较(1)特点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表中可以看出,17501940年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年均出生率和年均死亡率整体上呈下降状态,并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年均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初以前上升,1900年后呈现波动变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750194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死亡率虽然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2)原因: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1
3、750194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人口增长模式开始向“三低”模式转变,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水平低,因而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高。教材P8读图这两幅图反映了各大洲不同时间段人口增长状况及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如下表所示: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模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快过渡模式欧洲、北美、大洋洲等慢“三低”模式整个世界差异明显过渡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快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和地区慢“三低”模式教材P10思考1.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1987年。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社会、经济、医疗水平、文化教育、宗教等因素。3
4、.目前中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稳定在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状态。因此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模式。教材P10复习题1.见第一节探究点一第1、2题。2.本题实践性很强,需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考查动手操作能力,可根据教材中国人口变动曲线图来绘制。3.见下表:不同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三低”模式过渡模式原因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还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也有关死亡率低的原因是: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同时医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出生率下降
5、较快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愿意抚育较少的儿童,因为孩子不仅增加家庭支出,还影响到妇女就业;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出生率下降教材P11探索1.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非洲的莫桑比克、赞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拉丁美洲的古巴、海地、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南欧各国;俄罗斯等。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入地有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西欧的英国、德国、瑞典等;亚洲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非洲的南非;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2.当今世界移民潮的特点:(1)劳务输出增多,如西亚吸引了亚洲的外籍工人;(2)
6、国际难民增多,如伊拉克战争难民、图瓦卢环境难民等;(3)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4)迁移流向发生变化。教材P14思考影响人口迁出的因素(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的教育条件、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教材P16思考德国移民的特点:(1)数量多,来源广;(2)分布不均,集中在西部、南部各州及城市;(3)平均年龄较低;(4)移民浪潮渐趋缓和。教材P16复习题1.人口迁移的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迁移地理范
7、围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方向可分为: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部分发达国家新趋势,如逆城市化)。按迁移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等。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1)人口发生空间位移;(2)时间限度为永久性或长期性;(3)居住地变更跨越了行政界线。2.中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大量涌向深圳等城市,产生“孔雀东南飞”现象,所谓的“孔雀”指的是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劳动力。深圳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同
8、时也可以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来到深圳,这就是“孔雀东南飞”。3.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如果不相适应就会产生人口迁移。例如,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主要是迁往气候适宜、远离工业中心和特大城市的南部“阳光地带”,迁入地的环境污染较轻是属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其他因素。教材P17探索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
9、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也随之相应增加。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教材P18思考因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紧张,因此,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措施。教材P21思考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
10、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根据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测算,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还需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教材P21复习题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
11、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包括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自然环境的恶性变化,如环境突变、火山爆发等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水平高,会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开放程度地域开放程度高,资源的互补性可以提高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越强,人口合理容量越大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