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22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 WORD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点二“一国两制”构想考点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基础回扣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 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

2、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 ,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 。(2)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2)建立法律体系。1999年,“ ”被正式写入宪法。(3)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重难点深化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大特点(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

3、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真题印证1.(202

4、1浙江卷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2021北京卷10)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清除国民

5、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A. B. C. D. 考点二“一国两制”构想基础回扣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成功实践了“ ”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1)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 ”。(2)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 ”,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

6、4)2008年两岸“ ”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重难点深化1.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别2.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1)阻碍因素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渐进式“台独”、去中国化等。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2)有利因素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切实可

7、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历史依据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 真题印证1(2019北京高考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2(2017.4浙江高考1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

8、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考点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基础回扣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2)外交成熟: 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步入国际舞台: 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

9、)上,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2.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年, 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冰释雪融:1972年, 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这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 。(2)外交成就: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

10、好关系。重难点深化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11、。2.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1)新中国建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从中国方面看: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

12、对抗在所难免。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真题印证1.(2021 山东卷8)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 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 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 应逐步放弃“一边倒”

13、政策D. 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2.(2021浙江卷15)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B C D【高频考点练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成都蓉城

14、名校高三联考)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2(2021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质检)“克服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3(2021河南九师联盟高三模拟)有民

15、主人士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这个纲领综合了革命的历史经验,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拟定出来。这表明建设法治中国()A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B应着力健全权力机关C有赖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必须调动各民主力量4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佩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A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导致中美两国走向对抗C使得中国被联合国拒之门外D动摇了战后的两极格局5下表为

16、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新增国家表(19491953年),导致19521953年我国“屋子打扫干净”却“请不到客人”的真实原因是()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新增国家表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朝鲜战争爆发,世界各国忙于战争B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受二战后美苏冷战和对立的影响D新中国尚未制定成熟的外交政策6(2021北京顺义区高三质检)1953年,为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中国政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冲破美帝国主义的孤立和遏制B

17、消除周边国家的恐惧和疑虑心理C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准则D改善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7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8(2021合肥一模)美国国务院在评估某次会议时认为,周恩来在说服其他代表团相信与中国和平相处的可能性方面,取得了成功,他用非常温和的方式,为中国进入联合国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新中国()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8、D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9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10(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质检)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85条第103条第四章国旗、国

19、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第56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11(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决定旨在()A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B实行政企分开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12.(2021邯郸高三模拟)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

20、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因时机不成熟,均未成功。2020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图)。该法典的颁布()A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起步发展的基础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学家的重要作用C标志着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最终形成D厘定了民事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边界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年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设立

21、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22、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相比,新中国70年代末以来在法制建设上有哪些新变化?(7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冷战时期中日关系发展简表时间主要表现19451952年1950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声明,表达了缔结对日和平条约的意愿。1951年,日本吉田茂政府参与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所谓的“日台和约”,实行敌视中国政策。19531972年中国政府通过“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经促政,半官半民,渐进积累”的方式,积极争取打开僵局,发展对日关系。日本岸信介和佐藤荣作内阁坚持敌视或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鸠山一郎和池田勇人首相试图调整对华政策,收效有限。1972年7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与中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1991年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4年,成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此间,中日经贸和科技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扩大,高层互访及政府成员会议等频繁举行。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战后中国政治与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