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19讲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考点整合 第19讲 考点整合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农村城市农村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城市第19讲 考点整合 推力拉力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自然生态环境人口迁出地 频繁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物质生活 就业经济收入 组织性文化教育 家庭和婚姻宗教 第19讲 考点整合 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出生率长高缩短增长低提高高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多育多子只生一个安土重迁四海为家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判别与
2、影响因素第19讲 要点探究 1人口迁移的条件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更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这将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人口迁移。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有时候常常把这作为判断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第19讲 要点探究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迁移对世界人口
3、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归纳如下:第19讲 要点探究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自然环境因素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人们逐水草而居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地的人口迁移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和生态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第19讲 要点探究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
4、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调整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 其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范围、大规模、大跨度的人口迁移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婚姻和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第19讲 要点探究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政治因素政策 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5、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更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第19讲 要点探究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第19讲 要点探究 例1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第19讲 要点探究 图191 第19讲 要点探究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 b c Ba c d
6、 Ca b d Db c 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 第19讲 要点探究 解析(1)a图中在020岁人口数量不多,5080岁人口数量特别多,但是2040岁的人口数量很少,说明有大量的人口迁出;b图中020岁人口较少,5080岁人口数量也很少,但是2040岁的人口比少年和老年人多了很多,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d图中2040岁人口数量要多于少年和老年人口数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男性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说明有大量的男性人口迁入。(2)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则人口年龄应当比较年轻,大概在20岁左右,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
7、,b图的2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答案(1)C(2)B 第19讲 要点探究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图192 第19讲 要点探究 (1)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第19讲 要点探究 解析(1)读图可知,从1951年到1960年该国人口增长主要靠自然增长,是人口迁出
8、国;从1961年到1970年该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所以B项是错误的;从1971年到1980年该国人口为负增长,说明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该国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从1951年到2000年该国净迁入人口数大于净迁出人口数,所以该国是人口净迁入国,故选A。(2)读图可知,1971年该国的人口 第19讲 要点探究 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由此推测20世纪70年代前,该国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1990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约为2万,而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所以该国人口不到900万;由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是错误的;根据该国人口增长率低,为人口净迁
9、入国,综合判断该国可能位于欧洲,故选B。答案(1)A(2)B 第19讲 要点探究 1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探究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分布时期 特点 流向 原因 二 战 前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度等国东南亚、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二 战 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第19讲 要点探究 (1)一直为迁入地区的是:北美、澳大利亚;(2)一直为迁出地区的是:非洲;(3)由迁出地区转
10、变为迁入地区的是:欧洲;(4)由迁入地区转变为迁出地区的是:南美洲;(5)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二战后为迁入区的是:中东。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第19讲 要点探究 第19讲 要点探究 3.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科技移民(高素质人才)、劳动力输出(外籍工人)、国际难民迁移(战争难民、政治难民)。第19讲 要点探究 例2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93 第19讲 要点探究 (1)关于各大洲人口的叙述是()Aa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e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Cc大洲这30
11、年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Dd大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最高 第19讲 要点探究 (2)c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高,但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3)关于b和d两大洲人口迁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 B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 C二战后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二战后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 第1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此题关键是根据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判断出相应的大洲。(1)a是非洲,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e是欧洲,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12、c是亚洲,这30年来人口比重下降了,人口总数是在上升,没有出现负增长;d是北美洲,这30年的人口增长率不是最高。(2)c是亚洲,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人口素质较低,但缺乏环保意识,人口老龄化不严重,劳动力充足,人口生育率较高。(3)b是南美洲,d是北美洲,二战前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二战后,南美洲以迁出为主,北美洲以迁入为主。第19讲 要点探究 答案(1)B(2)A(3)A 点评 该题考查六大洲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情况。出错的几种可能:对六大洲的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不了解;对六大洲的人口迁移情况不熟悉;对各大洲的人口比重变化和人口增长关系理解不清,误认为人口比重下降,则人口总数也下降,这是不一
13、定的。第19讲 要点探究 1对迁出地的影响 (1)有利影响是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不利影响是造成人才外流,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探究点三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19讲 要点探究 2对迁入地的影响 (1)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
14、题。(2)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给城市补充了大量劳动力,活跃了市场,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 第19讲 要点探究 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3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第19
15、讲 要点探究 例3 2010上海卷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第19讲 要点探究 第19讲 要点探究 第19讲 要点探究 概述图(a)、图(b)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由图(a)可知:_ _。由图(b)可知:_ _。第1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从图(a)可看出性别比由原来的200下降到100左右,性别比趋于平衡。性别比平衡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从图(b)可看出从
16、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与上海市的逆城市化现象有关。中心区的产业向外迁移,有利于减轻中心区环境压力,有利于中心区产业升级。第19讲 要点探究 答案 图(a):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图(b):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
17、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一点即可)。第19讲 要点探究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的大小:初婚年龄偏低,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间隔,显然会降低出生率。(2)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一种负相关关系。离婚率越高;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出生率越高。探究点四 地域文化与人口第19讲 要点探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婚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龄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的出生率低 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的出生
18、率高婚姻的稳定程度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 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第19讲 要点探究 2.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19讲 要点探究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第19讲 要点探究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第19讲 要点探究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观念 社会时期 形成原因 学而优则仕 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 “士”“农”“工”“商”是当时人们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士”是统治阶级,“农”被尊为财富(粮食)的创造者,“工商业者”则被人
19、们认为不创造财富(粮食)而受贬斥 全民皆商 现代中国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新观念 第19讲 要点探究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第19讲 要点探究 例4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1983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1)(3)题。第19讲 要点探究 (1)以上国家中人口生育意愿与我国传统人口文化相似的是()A朝鲜、古巴、越南 B尼泊尔、越南、乌拉圭 C越南、尼泊尔、朝鲜 D南非、委内瑞拉、斯里兰卡 第19讲 要点探究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A发达国家由于受宗教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B发展中国家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C“重男轻女”的思想与“水稻种植业”有关 D“重男轻女”的思想与纬度位置有关 (3)下列因素对人口出生率影响最大的是()A气候条件 B宗教信仰 C地形条件 D水源条件 第1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直接据读表中数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重男轻女思想与男性在体力、逻辑判断等方面天然优于女性,在人类进化早期,更强的体力和逻辑判断力,意味着更多食物的来源,部落战争中更多的生存机会,而与纬度无关;水稻种植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更多的男性劳动力。这种落后的观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发生改变。第(3)题,人口出生率主
21、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答案(1)C(2)C(3)B 第19讲 要点探究 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有()婚姻关系稳定 有宗教信仰 初婚年龄高 离婚率高 A B C D 解析 从地域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婚姻关系越稳定,人口的出生率越高,反之越低;初婚年龄越低,世代更替周期越短,人口出生率越高。答案 C 第19讲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1.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第19讲 备用习题 第19讲 备用习题 解析 该题考查人口增长
22、率、老年人口比重、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越发达,迁入人口越多,自然增长率越低,老年人口比重越大。答案 A 第19讲 备用习题 2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3.84 37.10 11.63 4.01 1.78 第19讲 备用习题 (1)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 B C D (2)迁入人口对
23、该市的影响有()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B C D 第19讲 备用习题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同时锻炼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1)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青壮年比例大。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在2000年进行的,那时各地经济发展上的差异表现突出,发展较快的江苏省成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本题缺乏本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的信息,是否相似 第19讲 备用习题 无法确定。(2)对人口迁入该市来说,提供了劳动力,可能增加当地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人口总数增加,要求相应的城市设施要扩大,即可能会对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大量幼年和老年人口的迁入,增加了被抚养人口。答案(1)B(2)C 第19讲 备用习题 3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第19讲 备用习题 解析 审题时应特别注意关键词“根源”,即根本原因。而各个选项的关系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殖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形成“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观念。因此本题应选C项。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