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一级子目二级子目细化要求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马关条约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了解二次战争的概况;分析战争发生的背景;结合两个条约的内容评价二次战争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基础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全打)(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背景、原因:世界:19c70s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日本: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根本原因;列强:对日本纵容或默许;有利条件(催化剂)
2、清政府:19世纪末,清朝政治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朝鲜: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蓄意挑起战争制造了契机)。导火线。2、清朝的基本方针:避战求和、消极抵抗。(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经过:两个阶段、四大战役。注意“战争形势图”。 开始: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第一阶段:平壤战役叶逃左牺牲,平壤沦陷;(李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贻误了战机)黄海战役两败俱伤,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实力,不许军舰出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邓、林牺牲)。第二阶段:辽东战役清军只有聂世成率部抵抗,大连旅顺失守(旅顺大
3、屠杀)。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2、结果:中国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3、性质: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的侵略战争。4、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及启示:(1)原因(见“步步高” P.79)(2)启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和耻辱。(得出结论,得到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从惨败与落后就要挨打中得出如何做才做得好)(三)马关条约及其影响(签定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者:李鸿章、伊腾博文
4、)内容危害(见“步步高” P.79) 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从两点论、重点论分析)一厂加剧掠夺,阻碍民资1、对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便利了列强对华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标志着列强侵华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和民族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2、对日本:战争使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但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
5、的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的进一步侵略。3、对远东局势: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斗,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反映出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既互相勾结又互相斗争。二两加重负担,控制经济三岛破坏主权,刺激瓜分四埠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四)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三国干涉还辽(俄、法、德):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干涉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结果: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向中方勒索3000万两赎辽费。 实质: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权益的矛盾冲突。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注意背景、斗争内容和意义;结合地图学习,结
6、合时政理解。背景:马关条约割台,全国人民激愤过程:义军:丘逢甲、徐骧台北抗战;刘永福(黑旗军)和徐骧台中抗日;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1895年10月台湾沦陷。意义:充分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见“步步高” P.85):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打)(一)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19C末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把中国完全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的在华侵略权益。(二)组成:1900年6月英法美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联军侵华,由英海军中将西摩尔(后为德
7、瓦德西)率领。(三)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直接目的: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根本目的:实现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四)经过与暴行:( 1)攻陷天津(聂士成阵亡),设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2)攻陷北京,实行分区占领,设联军司令部;(3)剿杀义和团; (4)公开劫掠、屠杀、奸淫,洗劫北京。(五)结果:1901年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赔-赔4.5亿两人民贫困,经济凋敝划-划使馆界国中之国,侵华基地拆-拆炮驻兵控制清廷,镇压反帝惩-严禁反帝清朝政府,成为帮凶改-设
8、外务部便于清廷,卖国外交修-修订商约 便利列强,扩大侵略、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三年高考真题】1、(10全国课标卷)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
9、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10江苏卷)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正确答案为A。3、(11重庆卷)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4、(11四川卷
10、)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5、(11北京卷)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6、(11新课标)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
11、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7(12重庆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考点】辛丑条约-【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识记层次。关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
12、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内容。【答案】D8、(11重庆卷39)(60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成为新兴的军事强国,关于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势。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款,视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而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意清华史材料二 1905 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合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
13、、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借权、南蛮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10分)答: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地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
14、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展。9、(10四川卷39)(20分,39题第(3)、(4)小题为历史题)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材料五(4)图17反映了1846-1900年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以图中的年份为序,描述这一过程,(3分)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6分) 答:过程:1846年,上海城区包括旧城区与英租界;18461861年,增加了美、法租界;18611900年,在旧城区与法租界之外,英、美租界进一步扩大为公共租界(3分)。特点: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老城区规模长
15、期不变;城区沿苏州河、黄埔江发展;租界扩张是造成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4分)。影响:经济主权受到损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近代城市开始兴起(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10(12天津卷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
16、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本题考查天津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变化。第(1)题结合材料一天津发展成为中转枢纽和军事要地,可知A区在金朝时期形成,材料二
17、开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租界,即B区,从材料三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可知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了C区;A区:金朝;漕运中转。 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第(2)题天津开埠通商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此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14分)第(3)题1902年八国联军退出后清政府接管天津,仅仅20多年天津进一步发展,城区不断扩大。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 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