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210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一、三教合一(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汉朝,是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时代。同时,也是佛教传入,道教形成的时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争取了许多社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阅读提示注意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一结论的理解。(二)“三教合一”形势的出现儒、佛、道三家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的过程中互相吸纳与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热点链接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

2、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

3、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和入世的关系要点点拨儒、佛、道三家思想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反复辩驳的过程中,它们逐步认可了对方的可取之处,并加以吸收利用,随之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潮流。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三)儒学对“三教合一”的回应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要点点拨到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和佛、道的宗教理论经过相

4、互借鉴和吸收,已经出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二、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形成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次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阅读提示理学涉及的范围,研究的重点都与传统儒学有所不同。(二)理学的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对理学发展起了突出作用;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阅读提示注意“程颢”、“程颐”、“朱熹”几位思想家姓名的书写及读音。写对、读准关键的字词,是学习历史的最基本要求。(2)主要思想观点

5、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了起来。热点链接“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开始用“理”来代替

6、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热点链接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问题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答案提示点拨“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

7、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的“理”(或“真知”)。(3)朱熹的理论著作朱熹在多年研究传授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4)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南宋灭亡,理学北传。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了这一趋势,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要点点拨世间万事万物只有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儒学能够再

8、次兴盛,根本原因在于理学大师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文化成果丰富发展了儒学。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点拨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官学是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2)主要主张陆九渊的心学理论南宋时期的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

9、因此提出“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发生分歧。要点点拨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陆王心学认为“理”就是内在的“心”。强调内心的反省,强调自我的能动作用。王守仁的心学理论A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等很多学者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阳明心学”。B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

10、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热点链接王守仁与象棋:王守仁年少时,非常喜欢下棋,常常为此耽误功课。其父屡次责备他,但总是不能改正,一气之下将象棋扔于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志向。“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日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山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做一番事业,从此发愤苦读,学业大进。明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要点点拨心理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三)理学的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

11、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清代学者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阅读提示认识历史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任何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活学巧用】例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

12、”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参考答案:B解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并且本题的A、C、D三个选项本身都不符合史实。例2: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唐朝中期D明朝初期参考答案:D解析:程朱理学形成于宋代,但当时被斥为“伪学”,几次受到查禁。可见,A、B、C三项不正确。明朝继承了元代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的作法,使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例3: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

13、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研究B规格C人格D格子参考答案:A解析:“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很显然,“格”在这是动词。例4: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参考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都不是从根本上起作用的因素。 例5:(200

14、2天津文综,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参考答案:C解析: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例6:朱熹说:“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只要论证充分,均可同等得分。) 参考答案:答案一:正确。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

15、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认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答案二:不正确。朱熹提出“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观念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它是旧有的封建伦理道德,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

16、智慧。解析: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论点与论据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无论持何种观点,均可同等得分。此类习题,只作判断,不说明理由,是不能得分的。【习题对话】阅读与思考生:请您简要评价重义轻利观念。师:儒学在其发展早期就确立了先义后利的观念。到了宋明时期,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思想,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要求以天理遏制人欲,要“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又凸显人性的

17、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生: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师:“重义轻利”思想有着双重影响,评价这一重要思想时,不要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解析与探索生:请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神秀、慧能佛偈所反映的思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师:(1)分析“异同”可以通过对比下面列出的他们的思想观点要点得出结论:材料反映了佛教禅宗的“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的主张。禅宗北派领袖神秀主张不断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禅宗南派领袖慧能强调发掘内心的佛性,主张“顿悟”成佛。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

18、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指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神秀认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吸收了这一思想。慧能认为佛在心内,只要静心自悟,便可顿悟成佛。陆王心学承袭了这一思想。生:进行此类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师:教材设置此类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我们锻炼通过分析材料,充分地提取其中有效信息的能力,锻炼收集整理知识要点

19、的能力,培养善于探究的习惯。通过此类探究活动,我们要逐步学会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自我测评第1题生: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师:理学,是儒家学派回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并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在宋代确立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儒学的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严重冲击;儒、佛、道三教在相互冲击,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已经出现“三教合一”的倾向;面对佛、道的挑战,儒学积极吸纳其它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宋代“重文”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生:分

20、析历史背景应特别注意什么?师:分析“背景”,要找出与之有关的所有因素。第2题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师:相同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场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陆王心学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认为本心就是“理”;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活动建议提示: 注意佛教、道教和理学三大思想体系在各个时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注意从现代文化中寻找上述三大思想的影子。分析“影响”应同时注意到积极与消极两大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