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2)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1992年,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知识点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
2、针。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武力解放转向和平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进行了全面阐述。3内涵(1)前提: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内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知识点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制度保障:“一国两制”是中、英、港都能接受的方案。(2)历程1984年12
3、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澳门回归(1)背景:香港问题的解决。(2)时间: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方针实践的胜利,既洗雪了国家的历史耻辱,也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思之窗(见教材P103)(1)关于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看法有何共同点?(2)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提示:(1)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都认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是中国国力的增强。(
4、2)中国近代一度出现“弱国无外交”的局面,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增强了,才能在国家主权和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知识点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背景(1)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2历程(1)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赴大陆探亲及经济文化交流。(2)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3)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4)1992年,两会达成“海
5、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6)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港澳回归的成功,祖国统一大业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探究点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
6、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由坚持军事对峙到主张和平统一。(2)材料二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地位如何?提示:新办法:“一国两制”。地位:“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材料一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是关键信息。材料二出自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论述的是“一国
7、两制”的伟大构想。深化拓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及评价(1)基本特点时代性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形成创新性允许与自己不同的、对立的社会制度存在科学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示范性为世界上和平处理遗留问题、争端提供借鉴原则性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策略性照顾实际,符合港、澳、台地区及大陆人民利益包容性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国家内开放性两种制度取长补短,和谐共存(2)评价“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具体政策和
8、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台湾、港、澳地区和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论从史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1)“一国”是前提:“一国两制”必须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2)“两制”是保障:“两种制度”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回归后的台
9、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和平解决,协商处理。但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子不放弃使用武力。探究点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材料一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材料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提示:国共双方内战的遗留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提示:中华民族实现统一的实际需求
10、。材料一由“海峡”“大陆”“乡愁”可知材料反映了作者对海峡两岸隔绝的离愁及对统一的渴望。材料二中省略号将材料分为两层,说明“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深化拓展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
11、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论从史出“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大业(1)理论形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成功实践:中国对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3)现实意义: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际社
12、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规范解题例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这一事件表明()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中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C海峡两岸三通变成现实D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占领B项与目前事实不符,可排除;C项发生时间为200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可排除;D项与当时事实不符,澳门还在葡萄牙手中,可排除。答案:A审题干:“1997年6月30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关键信息,再分析判断这一事件的影响。验结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如期举行表明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故A项符合题意。随堂检测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新时期中国政府为实行祖国统一大
13、业而确定的指导方针是()A四项基本原则B“一国两制”C改革开放D“求同存异”抓关键“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确定的指导方针”。尝试解答_B_,2.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期盼的是()A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B实行“一国两制”C尽早实现“三通” D达成“九二共识”时间“1971年”,判断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的期盼。尝试解答_A_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A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B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C邓小平提出“
1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关键时间“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尝试解答_A_4.“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以看出,“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问题围绕“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进行分析判断。尝试解答_B_5.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
15、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在公民参与政治方面获得突破。 尝试解答_A_6.1990年,海峡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表明两岸()A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B直接三通的局面终于形成C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D政府间形成了直接对话机制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是民间团体,其成立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尝试解答_C_课时作业22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
16、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解析: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项错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故A项正确。答案:A2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两岸三通的实现 D“九二共识”的
17、达成解析:题中图片反映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故与“一国两制”构想相关。A、C、D三项皆与台湾问题有关,故排除。答案:B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解析: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故选A项。C、D
18、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A4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该方案的提出()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 BC D解析:“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实践,它解决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港澳回归,但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错误;“一国两制”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故正确;“一国两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故正确;“一国两制”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有利于国家,有利
19、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5香港学者郑宇硕认为:香港回归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中央政府“不干预”的是()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C国防军事 D外交事务解析:“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对此不干预,故选A项。答案:A6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倡导
20、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邓小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C7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A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B推动了“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C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D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解析:据材料“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
21、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可知两岸关系还没有缓和,故A项错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已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故B项错误;据材料台湾人民希望祖国统一,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故C项正确;台湾民众希望亲人团聚和祖国统一,但支持“一国两制”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8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解析: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
22、破是“九二共识”的实现,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故A项正确;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是“九二共识”的前提,故B项错误;两岸三通的扩大是2008年,故C项错误;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材料二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
23、?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好使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和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2)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他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解析:第(1)问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及破裂的史实作答。第(2)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第(3)问结合“一国两制”的史实回答。答案:(1)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使国民革命蓬勃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当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
24、右派叛变革命后,合作关系破裂,国共两党开始了尖锐的对峙,这使日本侵略者有可乘之机,在20世纪30年代一步步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的反动方针,使中国人民重新陷入战火,并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2)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顺应民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3)设想:“一国两制”。理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