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题12“一带一路”问题 关联要素 方法规律 1.“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 要素影响资源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国的资源能源安全交通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路”在国内,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工业我国和沿线众多国家的工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双赢机制农业深化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商贸 文化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扩大人文交流2.中国高铁的
2、四大优势:技术、资金、机制和成本(1)技术优势: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高铁完整技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运营管理经验,如高寒的气候、复杂的地质等。(2)资金优势:随着亚投行作用的逐渐发挥,英、德、意、法等欧洲技术和经济强国的加入带动了更为完善的金融体系。(3)机制优势:中国政府作为牵头部门,加大了国家的支持力度,放宽了境外投资审批权限,全力推动相关产业“走出去”。(4)成本优势:中国高铁性价比优势来自于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来自于强大的成本管理能力以及批量化工业制造能力。有中国庞大的市场作为支撑,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这与
3、国外一些企业单子时有时无的断续生产线,成本是不一样的。例题感悟 1、(2018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2017年11月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俄罗斯总理时指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冰上丝绸之路”与传统航道相比,主要的区位优势()A.风浪平静B.沿线地区商贸活动频繁C.航运里程短D.沿线地区能源资源丰富2.实际上,开发“冰上丝绸之路”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较落后缺少发达基础设施多浮冰、海雾A.B.C.D.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冰上丝绸之路是指
4、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比传统航道需要时间短,故C正确,ABD错误。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冰上丝绸之路穿越北极圈,经过北冰洋沿海地区,沿线多浮冰、海雾,对海运不利;沿线地区人口稀疏,还没有大规模开发,缺少发达的基础设施,故D、正确,ABC错误。2、(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2018年8月4日,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央视记者行走“冰上丝绸之路”,从江苏连云港出发,取道北极东北航道,从西太平洋,经白令海峡,跨越北冰洋,前往欧洲荷兰鹿特丹,历时30多天。读图回答12题。1.
5、下列对各航段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布满浮冰B.乙丙:途经大渔场C.丙丁:逆风逆水D.乙丙:全程极昼2.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突出的优点是()A.通航时间长B.沿途补给方便C.沿线贸易量大D.通航里程短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A、甲乙段位于北极圈外,夏半年没有浮冰,故A错误;B、乙丙位于北冰洋沿岸,没有大渔场,故B错误;C、丙丁沿线有自南向北流的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向南航行逆风逆水,故C正确;D、乙丙位于北冰洋沿岸,靠近大陆,纬度较低,8月份极昼范围逐渐减小,所以不可能全程极昼,故D错误。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6、:“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经过北冰洋高纬度地区,突出优点是航程距离短,节省能源,运输成本低,故D正确,ABC错误。3、(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期中考试)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尝试与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目前,“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区域是()A.亚洲、欧洲和非洲B.亚洲、欧洲和北美洲C.亚洲、非洲和北美洲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2.一批商品从
7、上海运往鹿特丹,最近的传统海上航线需经过()A.好望角B.直布罗陀海峡C.波斯湾D.琼州海峡3.中国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答案:1.A;2.B;3.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连接了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欧洲,加强了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故选:A。2.一批产品从我国运往鹿特丹,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据此B符
8、合题意。故选:B。3.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但是光热资源丰富。故选:C。4、(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汉朝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斯里兰卡地形图。在当时无动力条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读图完成1-2题。1.商船从徐闻(属广东省)往返天竺(今印度),大多选择冬去夏回。但当时,商船从天竺返回我国多选择在5-6月出发而忌讳在7-8月,这主要是为了()A.避开多雨季节B.避开多大风浪期C.避开伏旱天气D.借助风力和洋流2.随行有商人在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生活多年,发现该国是个冬夏水灾都频发的国家,有关已程不国
9、冬夏水灾的分布和原因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夏季洪灾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冬季洪灾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冬夏水灾形成与南亚的盛行风有关C.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地形有关D.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是岛国无关答案:1.B;2.D解析:1.由题中材料可知,7-10月是飓风(台风)高发期,给海上航行带来威胁,所以避开7-10月是为了避开飓风带来的大风浪,故B正确;5-6月和7-8月都是西南季风影响季节,同属雨季,也都可以借助风力和洋流回程,A、D错误;伏旱主要指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高温少雨的天气,与天竺国无关,故C错误。故选:B。2.随行有商人在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生活多年,发现该国是个冬夏水灾都频发的国家,夏季洪灾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冬季洪灾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冬夏水灾形成与南亚的盛行风有关;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地形有关;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是岛国有关。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