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9月高三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共47分。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第10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梦之队”收获7金2银1铜,创造了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回国后,教练员和运动员认真分析了比赛视频,对于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 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B. 研究运动员与跳板接触过程中跳板的弯曲情况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 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不管分析什么问题,都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D. 能否把运动员看成质点,应根据研究问题
2、而定【答案】BD【解析】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当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研究运动员接触跳板时跳板的弯曲情况,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所以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而定,故A、C错误,B、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2.如图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与一墙壁碰撞经t0.01 s后以v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 A. 100 m/s2,方向向右 B. 100 m/s
3、2,方向向左C. 500 m/s2,方向向左 D. 500 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详解】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C正确3.以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B. 2m C. 10m D. 【答案】D【解析】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则刹车后第3s内的位移等于最后0.5s内的位移,采用逆向思维,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 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物体C上,C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B,使A、B、C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
4、的情况是( )A. B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B. C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C. 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D. C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均为零以B为研究对象,B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拉力F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得知,C对B有向左的静摩擦力,而且此静摩擦力与F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B对C有向右的静摩擦力故A错误对A研究,由平衡条件得知:C对A没有摩擦力,否则A受力不平衡,不可能匀速直线运动,则A对C也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C有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则C对地面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C受到两个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考
5、点:物体的平衡;摩擦力5.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为负B. 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越来越小C.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可能越来越小D.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答案】B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A、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故A错误B、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正确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加速度可能减小故C正确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BC.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加速度和
6、速度的关系6.甲、乙两人用绳aO和bO通过装在P楼和Q楼楼顶的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块由O点沿Oa直线缓慢地向上提升,如图所示aOb为锐角则在物块由O点沿Oa直线缓慢上升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逐渐减小B. 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逐渐增大C. aO绳中的弹力一直增大,b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 a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bO绳中的弹力一直增大【答案】C【解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受重力G、bO的拉力F和绳子aO的拉力T,由平衡条件得知,F和T的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将物体点向上缓慢移动,aO绳方向不变则T方向不变,bO绳绕O点逆时针转动,如图所示,图
7、中由3到2到1的过程,由图可以看出aO绳拉力T一直变大,bO绳弹力F先减小后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7.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A. 乙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 t1时刻甲车在乙车之前C. t1到t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D. 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b图线切线斜率先为正值,然后为负值,知乙先向正向运动后向负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A错误。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相遇。故B错误。t1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移等于甲车位移,时间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故C错误。t1到t2时间内,b图线
8、的切线斜率在某时刻与a相同,则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根据斜率的正负可以确定运动的方向8.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 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 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 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 连接a和b的绳的夹角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B【解析】【详
9、解】由于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滑轮两侧连接a和b的绳子的夹角不变;物块a只受重力以及绳子的拉力,由于物体a平衡,则连接a和b的绳子张力T保持不变;由于绳子的张力及夹角均不变,所以OO中的张力保持不变,故ACD均错误; b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对b受力分析有:力T与力F与x轴所成夹角均保持不变,由平衡条件可得:N+Fsin+Tsin-mg=0;Fcos+f-Tcos=0;由此可得:N=mg-Fsin-Tsin;由于T的大小不变,可见当F大小发生变化时,支持力的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B正确;故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关键是先由平衡条件求得绳中
10、张力大小不变,再对b分析,明确平衡条件的应用即可求解9.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实际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A. 6.5cm B. 10mC. 20m D. 45m【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B的长度为2cm,即002m,曝光时间为0001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由于时间极短,故A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近似为20m/s,由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 v2=2gh可得:故C正确故选C。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点睛】由于AB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AB段
11、的平均速度来代替A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10.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F =mgtan B. F=C. FN= D. FN=【答案】BC【解析】【详解】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力图,由题,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有:Ftan=mg,FNsin=mg得,F=,FN=;故选BC。【点睛】本题是三力平衡问题,分析受力,作力图是关键此题采用合成法进行处理,也可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11.甲、
12、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答案】AB【解析】已知两车在t=0时并排行驶,在0-1s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小,所以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故A正确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可得,在t=3s时,两车的位移之差为x=x乙-x甲=,则在t=3s时,甲车在乙车后7.5m故B正确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4s,故
13、C错误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4s,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S=60m,故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是追及和相遇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速度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要注意两车的位置关系和距离随时间如何变化,当两车相遇时,位移之差等于原来之间的距离12.如图所示,斜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一定相同B. 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相同C. a、b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相等D. 当逐渐增大拉力F时,物体a先开始滑动【答案
14、】CD【解析】【分析】对ab进行受力分析,ab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把绳子和力T和重力mg都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根据共点力平衡列式分析即可【详解】对a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绳子沿斜面向上的分量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相等时,摩擦力为零,所以b可能只受3个力作用,而a物体必定受到摩擦力作用,肯定受4个力作用,故A错误;ab两个物体,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都平衡,则有:N+Tsin=mgcos;解得:N=mgcos-Tsin,则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故B错误;根据A的分析可知,b的摩擦力可以为零,而a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故a、b两物体受到的摩擦
15、力大小可能不相等,故C正确;对a沿斜面方向有:Tcos+mgsin=fa,对b沿斜面方向有:Tcos-mgsin=fb,正压力相等,所以最大静摩擦力相等,则a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先滑动,故D正确。故选CD。1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根据表格可知()时刻/s1235679.510.5速度/(ms1)36912121293A. 汽车在t=5s时刻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B. 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sC. 汽车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减速段的平均速度D. 汽车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8.73m/s
16、【答案】BD【解析】由题意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s末汽车的速度达到3m/s可知,汽车的加速度为:;由表格知汽车5s末至7s末速度都是12m/s,故可知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2m/s同时也是汽车加速的最大速度,故加速的时间为:,即汽车4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表格知,汽车从9.5s-10.5s是减速运动过程故可知减速时汽车的加速度为:,故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为:,汽车由12m/s减速至9m/s所用的时间为:故汽车从9s末开始减速运动,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2=9-4s=5s,故B正确;根据公式,汽车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都等于最大速度的一半
17、,相等,故C错误;0-4s做匀加速度为a=3m/s2的匀加速运动,产生的位移为:x1=at2=342m=24m;4-9s做匀速度v=12m/s的匀速直线运动,产生的位移为:x2=125m=60m;9-11s做初速度为12m/s,加速度a=-6m/s2的匀减速运动,产生的位移为:x3=122+(-6)22m=12m,所以汽车产生的总位移为:x=x1+x2+x3=24+60+12m=96m;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故选BD.点睛:注意能从表格中得出有用的信息,并根据运动规律进行验证,不能仅根据表格数据得出匀加速运动时间为5s,更不能认为汽车从7s末开始做减速运动,根据运动特征分析运动时间是
18、解决本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B. 拉力F的最小值为mgcosC. 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减小D. 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C【解析】【详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示意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用F顺时针转动至竖直向上之前,支持力逐渐减小,F先减小后增大,当F的方向沿圆的切线方向向上时,F最小,此时:F=m
19、gcos故A错误,B正确;以框架与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以及力F的作用;由图可知,F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小,所以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始终在减小。故C正确;以框架与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以及力F的作用;由图可知,F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逐渐增大,所以地面对框架的支持力始终在减小。故D错误。故选BC。【点睛】本题采用隔离法研究动态平衡问题,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是关键。求解三个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采用图解法,即先做出两个变力的合力(应该与不变的那个力等大反向)然
20、后过合力的末端画方向不变的那个力的平行线,另外一个变力的末端必落在该平行线上,这样就能很直观的判断两个变力是如何变化的了,如果涉及到最小直的问题,还可以采用解析法,即采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求解。二、实验题(共22分)15.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
21、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m/s。在打出D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1)0.56 (2). 0.96 (3). (2)2.0【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16.“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L0,在将5个钩
22、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L(弹簧的弹力始终在弹性限度以内).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系图中,请作出FL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_(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比较,优点在于:_,缺点在于:_.【答案】 (1). (1) (2). (2)5cm;20N/m (3). (3)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解析】(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弹簧的原长即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3)优点在于
23、: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在于: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设计的能力和作图的能力,知道F-L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注意掌握分析误差的形成原因。17.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N。(2)撤去(1)
24、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_;()F合的大小为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 (1). 4.0 (2). (3). 4.0 (4). 0.05【解析】(1)弹簧秤的最小刻度0.1N,
25、由图可得读数为2.00N;(2) 作F1、F2的图示,作出合力F,F长为20mm,所以F大小为4.0N,F与拉力的夹角的正切为0.05,如图: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点晴: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作图法要注意标明:力的标度,刻度,方向箭头,大小和物理量名称。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A在后,B在前当它们相距x0=8m时,A正以vA=8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
26、B此时速度vB=10m/s向右,以a=-2m/s2做匀减速运动,求:(1)A未追上B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为多少?(2)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3)若vA=3m/s,其他条件不变,求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答案】(1)A未追上B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为9m;(2)经过4sA追上B(3)11s【解析】【详解】(1)以时间t1两车速度相同,此时相距最远,则有vA1=vB+at1代入数据解得t1=1s两车最远距离x=xB+x0-xA=vBt1+at12+x0-vAt1=10121+881m=9m(2)设A追上B时为t2由vAt2=vBt2+at22+x0代入数据解得t2=4s,B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s
27、5s,可知此时B还未停止(3)B匀减速到停止的时间为:t0=s5s在5秒内A运动的位移:xA=vAt0=53m=15m在5秒内B运动的位移:xB=vBt0+at02=105-25m=25m因为:xAxB+x0,即:B停止运动时,A还没有追上BA追上B的时间为:19.如图甲所示,细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轻杆BC右端的光滑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1)细绳AC段的张力FTAC与细绳EG的张力FTEG之比;(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3)轻
28、杆HG对G端的支持力。【答案】(1) (2) (3) 【解析】试题分析:(1)题图甲和乙中的两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细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分别取C点和G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和乙所示(1)图甲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图乙中由得所以得(2)图甲中,根据几何关系得:,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向斜右上方(3)图乙中,根据平衡方程有;所以,方向水平向右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
29、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20.如图所示,木杆长5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m处圆筒AB,圆筒AB长为5m,取g10m/s2,求:(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是多少?(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是多少?【答案】(1)(2) s (2)() s【解析】试题分析:(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则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则木杆通过圆筒
30、所用的时间考点:自由落体运动21.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面成角的拉力F,相关几何关系如图所示,=60.若要使轻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g取10m/s2)【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对A物体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mg,两根细绳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方程,然后根据两根细线的拉力都要大于或等于零分析判断物体位置不变,当绳AC刚好松弛,拉力F最小,设最小值为,AB绳拉力为,此时小球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得,联立解得物体位置不变,当绳BA刚好松弛,拉力F最大,设最大值为,AC绳拉力为,此时小球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拉力F的大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