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湘西乡土文学: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璞归真的牧歌情调。代表作:短篇丈夫、贵生、三三;长篇边城、长河汪曾祺的江苏高邮乡土文化:代表作为大淖记事,让人“在笔墨气韵中读出高邮湖的湿润”。沈从文先生及其在湘西的故居凤凰古城古镇全貌沱 江吊脚楼沈从文故居边城情节在湘西风光秀
2、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他。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后来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3、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
4、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到如今,他的儿子大的已十八岁,小的已十六岁。两个年青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年纪较长的,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两兄弟既年已长大,必需在各种生活上来训练他们,作父亲的就轮流派遣两个小孩子各处旅行。向下行船时,多随了自己的船
5、只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背纤时拉头纤二纤,吃的是干鱼,辣子,臭酸菜,睡的是硬帮帮的舱板。向上行从旱路走去,则跟了川东客货,过秀山、龙潭,酉阳作生意,不论寒暑雨雪,必穿了草鞋按站赶路。且佩了短刀,遇不得已必需动手,便霍的把刀抽出,站到空阔处去,等候对面的一个,接着就同这个人用肉搏来解决。帮里的风气,既为对付仇敌必需用刀,联结朋友也必需用刀,故需要刀时,他们也就从不让它失去那点机会。学贸易,学应酬,学习到一个新地方去生活,且学习用刀保护身体同名誉,教育的目的,似乎在使两个孩子学得做人的勇气与义气。一分教育的结果,弄得两个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6、故父子三人在茶峒边境上为人所提及时,人人对这个名姓无不加以一种尊敬。作父亲的当两个儿子很小时,就明白大儿子一切与自己相似,却稍稍见得溺爱那第二个儿子。由于这点不自觉的私心,他把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意思是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龃龉处,至于傩神所送来的,照当地习气,人便不能稍加轻视了。傩送美丽得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只知道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虽无什么人亲眼看到过岳云,一般的印象,却从戏台上小生岳云,得来一个相近的神气。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茶峒(dng)蘸酒(zhn)泅水(qi)氽水(tn)踹水(chui)悖时(bi)喧阗(tin)怏怏(yng)角隅(y)歇憩(q)碧溪岨(j
7、)棕榈(l)2、解释下面的词语(1)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2)插科打诨: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3)不假思索: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4)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5)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今年端午,龙舟竞渡 前年端午,初遇傩送 去年端午,认识天保 如今长大,爷爷试探边城节选部分情节着眼端午,顺叙插叙聚焦翠翠,细写情怀赏析本文的美【风景美】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8、落日薄雾 白云“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赏析本文的美【风俗美】节选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的,是保留多年的节日习俗,请找出相关语句,了解风俗特点。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a.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b.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c.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d.中秋月夜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赏析本文的美【人情美】感受“祖孙情”仔细阅读第四、五部分,说说爷爷和翠翠是个怎样的形象?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9、。这是一种深切、深厚的祖孙情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傩送的爱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赏析本文的美【人情美】感受“友情”爷爷与“老熟人”:“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赏析本文的美【人情美】感受“友
10、情”爷爷与过渡人:第六部分,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还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人情非常淳朴、厚道。爷爷与顺顺: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赏析本文的美【人情美】感受“爱情”1、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一开始翠翠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当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
11、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到后来,翠翠对傩送产生了朦胧的爱情。(“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直至最后专一地喜欢上了傩送。(“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体悟语言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体会其深层含义,感受翠翠的心理活动。1、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句话一方面表现了翠翠因为祖父没有及时来接自己而产生的薄怒情绪,另一方面她刻意地重复二老说过的话即“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
12、,这里面不但包含着对二老的歉意,而且对二老的话留下了印象,其间情愫暗生,暗示了翠翠对二老的好感。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佬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当祖父夸大老一家人都好时偏偏缺席了翠翠喜欢的二老,这让翠翠嗔怪祖父;翠翠的反问,也表现了她对祖父没有提及二老而感觉到失落;如此美妙的情感和暗示,纯情的翠翠嫣然成了一个诗人。体悟语言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体会其深层含义,感受翠翠的心理活动。3、(祖父)便不加检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有少女对
13、提起婚嫁之事的害羞;也表现出对爷爷一向很敬重的翠翠当听说爷爷要把自己和自己不喜欢的大老做媒时她的反应是很强烈的,这说明了她对感情的专一,而且其性格中隐隐透露出一种倔强的品性和追求真爱的执着。4、(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翠翠:)“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翠翠心属二老,当然不会对大老感兴趣;翠翠情归傩送,当然对大老送的东西并不感冒:既然不喜欢,那他的东西与我何干;既然不感冒,他的一切也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假如这是二老所送,定是另番天地。赏析本文的美【人情美】感受“爱情”2、傩送是一个怎样的男孩?淳朴善良、健壮俊美、幽默风趣、重义多情天保豪爽、慷慨、痴情。既大胆表露爱
14、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沈从文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而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曾经自认为一旦脱离了他过厌了的卒伍生活,便可以永远地告别愚蠢、残暴与屠杀,没想到他被迫接受的却是另一个更加丑恶的现实,更加耻辱的人生。他每日每时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从文最热切、最坚决的追求。边城主题知人论世他一面以愤怒、战栗的感情,选择男女关系为解剖的切入点,对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
15、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画。另一方面他又把探寻的目光转而投向他早年生活过的那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浪漫与严肃”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支。边城主题结合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和他创作的另一方面的作品题材来看,他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惟实的庸俗人生观
16、”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边城主题边城题意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描画了一幅民性淳朴的风格画,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曾
17、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然而,在这充满善与美的“世外桃源”里,发生的却是一场以悲剧告终的爱情:翠翠孤寂地守在渡口等待傩送归来,而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留下的是凄凉的余韵,是生死契阔、会合无缘的感伤。酿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边城疑点 “船总性格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地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傩送虽然面临爱情与金钱抉择时选择了爱情,却在大哥天保意外死亡后未能向翠翠再靠近一步,只身下了桃源。于是,老船夫对于翠翠的美好将来的希望无形中被顺顺父子的不自觉的冷漠毁灭了,他的生存意志也随之被摧毁,终于在雷雨之夜完成了他一生的航程。而翠翠终于只能孤零零地
18、守在渡口,等待不知归期的心上人的归来。顺顺和傩送父子充当了悲剧的制造者而不自觉,显然具有某种心理痼疾。这也是作者需要我们加以思考的一点。边城的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十全十美的,诚如作者所说:“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湘西的人生具有“人与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满了原始神秘的恐怖”,“野蛮与优美”交织在一起。这种处于待开发状态的原始自在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阴暗的一面。翠翠与傩送的悲剧正好把这阴暗的一面暴露出来,那就是边民纯朴健康人性下潜藏着的几千年来民族心灵的痼疾天命的迷信思想。他们以为祸患都渊源于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对于一些他们无法解释的祸患,总把它们与人的言行生硬地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言行悖于常理势必惹来祸患,于是由猜疑、误会而产生隔膜,甚至最终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