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宋明理学1课程标准(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高考考点(1)汉代以来至唐朝的儒学状况。(2)复兴儒学运动和“理学”的形成。(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4)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5)宋明理学的评价。3高考真题【例1】(2011广东)“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
2、”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A。A【例2】(2011上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选A项。A【例3】(2010上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解析】自宋
3、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辩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知识梳理】【重难突破】1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衰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
4、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2)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避佛、道,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
5、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2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3)更多地吸收
6、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3中国古代思想到宋元时出现的三次大融合我国古代思想到宋元时已出现三次大的融合。第一次,自春秋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经战国百家争鸣,秦以法家为治国之道,汉初以道家“无为”思想为治国之道,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而此时的儒家经董仲舒发展,已融合了法家、阴阳家等多家思想。第二次,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道教兴起,至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吸取儒家和佛教思想观点进行改造,构建神仙体系和等级,为封建统治服务。佛教吸取中国儒家等传统文化,形成禅宗
7、,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即理学的兴起。【他山之石】岳麓版的不同说法: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一、选择题1右图墓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的发展B宋代佛教取代儒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C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D宋代“三教合一”潮流盛行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能力。由图片中“僧、俗同乐”以及图片人物打扮可判断反映的是宋代“三教合一”的现象。答案D。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
8、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B【解析】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C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答案为B。3唐代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在孔子庙堂设立国学,敦请名儒讲学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 儒学之士开始成为文化舞台上的主角A BCDA【解析】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在吸收佛、道精神的基
9、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并且校订儒学五经,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项是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A。4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B外国人的眼中只有儒家思想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A【解析】B、C、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答案A。5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见下面左图:戏剧中的曹操脸
10、谱),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下面右图为位于湖南湘潭的关圣殿),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A忠、孝B孝、义C节、义D忠、义D【解析】由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背离了古代的“忠君”标准,故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的行为以“义”字为先,故被后人推崇。答案D。6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下列各项符合两则条件的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11、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C【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中所说的是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理学的特点,结合儒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阶段的特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7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B【解析】A、C项都是王阳明的主张,与朱熹思想不符。D项是朱熹的主张,非王阳明的主张。朱王二人都认为人的善性(天理)被外界蒙蔽需要格物而明道德之善,或致良知。答案B。8.“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
12、君恩。”以上评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理学()A重文轻技的特点B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特点D【解析】从“袖手谈心性”可看出理学空谈的特点,“以死报君恩”可以看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答案D。9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释的思想精华C【解析】儒家思想从先秦时期一个普通学派发展到汉代成为主流思想,这是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到了宋代发展为理学,更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
13、需要。答案C。10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B【解析】西方人信奉上帝,以圣经为信奉的标准,约束人的行为以实现救赎;中国人强调的“理”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
14、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解析】第(1)问解答的
15、关键在于对“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解;第(2)问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也承认“理”的存在,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第(3)问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高考的重点,此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基础知识,调动、运用掌握的教材基础知识即可回答。【参考答案】(1)哲学观点:唯心主义观点。思想核心:“致良知”。(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3)可取的一面: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
16、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去伪存真。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庄子天下中写到:“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材料二:宋明时期的儒学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
17、经济和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在哲学中的反映,又对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巨大的维护作用;在理论思维水平方面,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中国哲学史通览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提到:宋明时期的儒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与宋以前相比,宋明儒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解析】“内圣”是指加强个人内在的修养,“外王”是指“王道”即统治之术。孔、孟、荀之思想主张都有这两方面的体现。宋明儒学哲学化,具有思辨性。(2)发展到了理学和心学,使儒学哲学化,具有思辨性。【参考答案】(1)有道理。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孟子:“内圣”表现为人有四德:仁义礼智;“外王”表现为“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内圣”表现为“仁义”;“外王”表现为“王道”和“君舟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