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部著作。其中部分目录如下所示: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A.断代史整体史观B.编年史文明史观C.编年史社会史观D.国别史生态史观【解析】选B。章节标题后面多有历史阶段时间起止标注,所以应该是“编
2、年史”,A、D排除。从第11、13章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叙述的,所以B正确。2.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解析】选B。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
3、,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排除D。3.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谢里曼的考古发掘() 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 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 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 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解析】选D。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取得了惊人的考古成果,由此说明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并不能因此说明荷马史诗就是一手史料,故选D,排除A;谢里曼考古研究的是古希腊文化,而不是古罗马帝国,故排除
4、B;谢里曼的考古取得了惊人成果,但并不能因此证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故排除C。4.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A.解决粮食问题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解析】选B。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结合材料信息“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故选B。解决粮食问题属于经济利益驱使的一部
5、分,表述片面,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传播伊斯兰教和商业活动,排除C、D。5.学者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野蛮与宗教胜利”的结果。这里的“野蛮与宗教”分别是指()A.匈奴人的西侵与伊斯兰教的崛起B.蛮人的南侵与基督教成为国教C.土耳其人西侵与伊斯兰教的扩张D.日耳曼人的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解析】选D。日耳曼人的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危机四伏,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而在帝国开始衰落并遭到蛮族入侵之时,基督教传入西罗马,并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直至灭亡,所以有人认为西罗马的衰亡是日耳曼人入侵和基督教兴起导致的,故选D。6.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
6、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5世纪希腊 B.3世纪罗马 C.13世纪西欧 D.19世纪英国【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在顶峰则是神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则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等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神学占据统治地位,因此C正确。A错误,基督教出现于公元1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尚未出现基督教神学;B错误,3世纪的罗马基督教神学尚未处于知识的“顶峰”;D错误,19世纪的英国,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神学不再占据知识的
7、“顶峰”。7.“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A.罗马基督教B.阿拉伯伊斯兰教 C.拜占庭东正教D.奥斯曼伊斯兰教【解析】选B。“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
8、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故选B。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总是通过吸收周边世界焕发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从而得以保住延续数千年的命脉。但是承担这一使命的是从北方进入的各游牧民族,而外部对中国的文化刺激也大多是由内陆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带来的。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倾情于北上作战。而近代化的推进也以南方为主战场。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摘编自日菊池秀明末代王
9、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序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新风北来,近代新风南来”这一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古代新风北来”包含三个要素:时空为古代中国;内容是新风;方向是北。阐释这一观点时围绕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展开。“近代新风南来”也同样包含三个要素,阐释时重点谈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答案:同意该观点。古代中国,中原王朝在经济上形成了封建自然经济,政治上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思想上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然而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一股政治新风,如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并为今天所借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也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并被儒学家借鉴,从而丰富了儒家思想。近代以来,东南沿海最早遭受外来侵略,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从而为近代工业化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近代化。综上所述,“古代新风北来,近代新风南来”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