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 《儒学的兴起》(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363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 《儒学的兴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 《儒学的兴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 《儒学的兴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同步练习 《儒学的兴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儒学的兴起 同步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A.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张分封的思想C.妄议朝政的儒生 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关于太学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 B. 采用了公孙弘制定的具体方案C、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2、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D、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已经很大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四则材料材料一 大英百科全书在谈到考试制度时,明确地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12年)。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拟题回答: (1)据材料一所述,我国早在什么

3、朝代就有了考试制度?(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局面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什么选官制度?(3)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4)结合所学内容客观评论科学制度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综合创新运用】(一)单项选择题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

4、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

5、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

6、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引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三)问答题1、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

7、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分析以上观点,结合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于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的地位是如何得以确立的? 你是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发展历程的?对于儒家思想的“独尊”现象,你作何理解?试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提示:考查对“焚书坑儒”事件的全面认识。DC提示:从诗句中即可找出答案。DD(二)材料解析题 (1)商朝。(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8、3)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终生于科场之中拼搏。明代以来八股取士极大地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4)宋朝以前的科举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以后尤其是明朝弊端丛生,钳制了思想,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可联系史料加以说明。)提示: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回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综合创新运用】(一)单项选择题 C 提示:分析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找到答案。 D 提示:抓住这两个事件的的本质而不是影响。 A 提示:正确理解思想与政治的辨证关系。 D 提示:结合当时时代背景考虑。 C提示:将问题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二)材料解析题(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

9、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可拓展为: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

10、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对“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的客观评价。(三)问答题1、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示:提出论点后,要精选史实,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论。要体现出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还要注意区分早期儒学的价值取向与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价值的差异。2、汉武帝要解决王国问题,巩固

11、中央集权国家,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而在建立政权时起了重要作用的法家思想,已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发展后的变化。这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也使自“焚书坑儒”以来陷于困境的传统儒学在学术上得以发展。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适应了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需要,对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因此,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在西汉确立。(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汉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形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封建政治与儒学思想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4)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提示:儒学正统地位何以确立要从西汉统治的需要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两个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