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北师大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 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B. 观察实验的方法C.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D. 等效替代的方法【答案】C【解析】“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方便而引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就是很小的物体,如液滴、花粉颗粒、尘埃等B. 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可看作质点C. 一
2、山路转弯处较狭窄,可机下车实地勒察,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此时在司机看来,汽车是一个质点D. 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答案】B【解析】【详解】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体积大小无关,体积很大的物体也能看成质点,比如地球的公转,故AD错误。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B正确。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时,汽车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故选B。【点睛】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3.
3、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A. “孙悟空”B. 平台C. 飘动的云D. 摄影师【答案】C【解析】蓝天和白云相对“孙悟空”运动,把蓝天和白云选为参考系,即认为蓝天白云静止,则“孙悟空”相对于蓝天白云运动,感觉是“孙悟空”在“腾云驾雾”。4.如下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示时刻,
4、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B. 表示时间,称为第3s内C. 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s内或第3s内D. 表示时间,称为第内【答案】B【解析】【分析】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个线段。tn是时刻,可表述为第ns末或第(n1) s初;ns内是指从0ns末共ns的时间;第ns内是指从(n1) s末至ns末共1 s的时间.【详解】A表示时刻,称为第2秒末或第3秒初,不能称为2s内,故A错误;B表示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称为第3秒内,所以B正确;C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秒内,不是第2s内,故C错误;D表示时间,称为第n秒内,故D错误.5.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A.
5、 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B. 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路程C. 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D. 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矢量是指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路程是标量,则B错;质量是标量,则C错;时间是标量,则D错;考点:本题考查矢量、标的意义,常见的物理量的矢量性。6.下列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 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km/hB. 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300m/sC. 某同学的百米跑速度是8m/sD. 队伍行进速度大约是20km/h【答案】A【解析】【详解】汽车经过路标时对应的时刻,是瞬时速度,故A正确。子弹在枪管里加速,枪管对应的是位移,是
6、平均速度,故B错误。百米赛跑的速度为8m/s表示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C错误。队伍行进速度对应的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要注意明确平均速度对应的一段过程,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而瞬时速度是某一瞬时的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7.“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
7、的路程和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0,0B. 15 m,4 m/sC. 30 m,0D. 30 m,4 m/s【答案】C【解析】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受试者的路程s=(5+5)3m=30m,位移x=0m,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为零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根据运动轨迹的长度求出路程,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8.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道路行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
8、下有关汽车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10s20s这段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t=30s时汽车在返回出发点的途中C. t=40s时汽车离出发点最远D. 汽车前10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前20s内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A项: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10s-20s这段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项: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正负,所以t=30s时汽车在返回出发点的途中,故B正确;C项:由图象可知:. t=40s时汽车位移为零即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项:前10s平均速度为,前20s平均速度为,汽车前1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9、。点晴: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的直线运动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t轴的图线表示静止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9.假设帆船从静止开始起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反映这个运动过程的图象是()A. B. C. D. 【答案】C【解析】A图表示帆船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与帆船的运动情况不符,故A错误;根据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BD两个图象均表示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与帆船的运动情况不符,故BD错误;C图表示帆船先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与帆船的运动情况相符。故C正确;故选C。10.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做是匀减速
10、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A. 6m/sB. 4m/sC. 2m/sD. 1m/s【答案】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解得:,即;采取逆向思维,在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停止运动最后1s的平均速度,故选C。【点睛】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根据逆向思维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选不全的得2分)11.下列说法中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相吻合的是A. 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择三楼地板为参考系B. 测量井的深度,以井底
11、为参考系,井“深”为0米C. 以卡车司机为参考系,卡车总是静止的D. 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答案】AD【解析】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择三楼地板为参考系,选项A正确;测量井的深度,应该以地面为参考系,选项B错误;分析卡车的运动时,一般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选项C错误;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选项D正确;故选AD.12.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老师说:“明天早上8点钟上课,上课45分钟”其中“8点钟上课”指是时间间隔,“上课45分钟”指的是时刻B. 小王迟到了,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现在才来?你早该到校了”其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到校的时间
12、间隔C. 小王说:“我早已从家里出来了,因为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其中“早已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时间间隔D. 老师说:“希望你下次一定要在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到校”其中“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指的是时间间隔【答案】D【解析】【详解】A. “8点钟上课”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即上课开始的时刻,而“上课45分钟”指的是上课所经历的时间,它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时间间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小王应该到校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 “早已从家里出来了”指是从家里出来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
13、”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时间间隔,故选项D符合题意。1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 02s内的加速度为4m/s2B. 05s内的位移为14 mC. 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D. 第1 s末与4.5s时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D【解析】【详解】A.02s内的加速度为:,故A错误。B.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05s内的位移为:,故B正确。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方向相同,故C错误。D.第1s末所在位置的图象斜率为正值,第4.5s末的所在位置的图象斜率为负值,所以第1s末与第4.5s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正确
14、。14.汽车从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速度为2m/s,经过B点时速度为8m/s,AB间距离为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5m/sB. 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5m/sC. 若汽车前一半时间发生位移x1,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x2,则x1x2D. 若汽车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t1,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t2,则t1t2【答案】ACD【解析】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故A正确;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的速度,故B错误;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为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根据知x1t2,故D正确;故选ACD1
15、5.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速度图象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而在前2s内,运动方向没有变化,故A错;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2秒末斜率不变,所以加速度不变,故B错;前两秒内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故质点位移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C错;同理,由图象面积可以知道,第4秒内和第5秒内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D正确。考点:运动学图象16. 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10s末的速度为2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6、A. 这10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B. 每秒速度变化0.2m/sC. 10s内平均速度为1m/sD. 第10s内位移为1.9 m【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这10s内通过的路程为:,A错;加速度为:,B对;10s内平均速度为:,C对;9s时速度为1.8m/s,第10s内位移由公式,D对。考点: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三、实验题(本题共两个题目,每空2分,共计16分)17.(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用手拉动纸带,所得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则点迹稀疏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_(选填“较大”或“较小”).(2
17、)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若纸带上共打出N 个点,这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 )A. T = 0.1s B. T = 0.02s C. t= (N 1)T D. t= N T(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需要下列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 低压交流电源细绳 纸带 小车 钩码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一项器材是:_。【答案】 (1). 交流 (2). 较大 (3). BC (4). 刻度尺【解析】【详解】(1)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2用手拉动纸带,所得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则点迹稀疏的地方,相邻
18、计时点的距离大,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2)3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则总的时间间隔是:(N1)个,所以时间:,故BC正确AD错误;(3)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测出距离,所以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18.(1)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A、B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_s; 小车在B点的速度vB=_m/s;(该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一辆
19、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漏滴,每隔2.0s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下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若从小车通过O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运动时间是_s,AH段的平均速度为_m/s(该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 0.1 (2). 0.25 (3). 14.0 (4). 2.14【解析】【详解】(1)1因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2)3 若从小车通过O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运动时间为:,4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AH段的平均速度为:四
20、、解答题(本题有三个题目,共计30分)19.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球又在空中飞行0.3 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速度沿原路弹回,求: (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答案】(1)300m/s2 (2)400m/s2【解析】【分析】根据足球的初末速度和时间,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球的加速度大小。【详解】解:(1)设球被踢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罚点球时的速度由v0=0变到v1=30m/s,用时:t1=0.1s由得罚点球时有:
21、(2)接球时速度由v1变到v2=10m/s,用时t2=0.1s接球时有: ,即加速度大小为400m/s220.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答案】(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为16m,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 刹车后8 s内的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解析】试题分析:(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为:加速度为:(2)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为:由代值得S=25(m)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点评:本题是
22、一道典型的易错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需要先求出汽车停止运动时的时间21.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以加速度a1由静止从山坡顶匀加速滑下,测得其20 s后的速度为20m/s,50s后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减速20s后停止求:(1)a1和a2的大小;(2)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的速度大小【答案】(1)a1=1m/s2 ;a2=2.5m/s2 (2)35m/s【解析】试题分析: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公式:,可求得加速度,代入数据可得a1和a2;到达坡底后6s末的速度可由求出。(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v2a1t2150 m/s50 m/s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即a2的大小为2.5 m/s2(2)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 s的速度大小为v3v2a2t450 m/s2.56 m/s35 m/s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