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26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1.细胞虽具有多样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那就是都有( )。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 细胞膜、细胞质、储存 DNA的场所、核糖体C.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D.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答案】B【解析】【详解】AC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储存 DNA的拟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ACD错误;B、所有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储存 DNA的场所、核糖体,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察细胞的统一性,难度一般。在这题中大家混淆的是储存 DNA的场所,真核生物和

2、原核生物都储存 DNA的场所,真核生物储存 DNA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生物储存 DNA的场所是拟核、质粒。但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储存 DNA的方式不太一样,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在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的DNA是裸露的。2.稻田生态系统是重庆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褐飞虱和卷叶螟是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现引入它们的天敌拟水狼蛛进行生物防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拟水狼蛛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B. 相比弃耕稻田,人为干扰将影响精耕稻田群落演替的速度C.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引入天敌之后,用性引诱剂诱捕褐飞虱,短期内卷叶螟

3、的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详解】用拟水狼蛛防治稻田害虫,可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A正确;相比弃耕稻田,人为干扰将影响弃耕稻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

4、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C错误;引入天敌拟水狼蛛之后,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卷叶螟维持种群数量,短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这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查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3.大肠杆菌和变形虫中都存在生命活动是()A. 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B. 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 以亲代DNA为

5、模板合成子代DNAD.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

6、是原核生物。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孔,B错误;大肠杆菌和变形虫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C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等,明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

7、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相联系B. 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C. 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 同一个体的细胞性染色体组成都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性染色体是决定生物性别的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生物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雄性生物的性染色体为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X、Y染色体属于异形同源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详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与性别相联系,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一定与性别相联系,A选项正确;XY型生物的雌性体细胞内含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体细胞含有一条X染

8、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为异型染色体,B选项错误;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为同源染色体,C选项正确;同一个体的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不相同,D选项错误。5.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SARS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由于它()A. 结构太简单B. 没有消化系统C. 不能运动D. 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

9、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酶、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因此,病毒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必须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和场所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实现大量繁殖,所以,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它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SARS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再根据题意作答。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创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C.

10、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而细胞的发现是虎克的功劳,A项错误;B.魏尔肖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B项正确;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不是一切生物,C项错误;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D项错误;故选B。7.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龟(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食螺类,少量食

11、用藻类)等生物。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在保留或去除大部分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 ,请据图回答。 (1)该湖泊中鲤鱼和螺的种间关系是_。6-8月藻类生物量增加主要是由于_。(2)图中曲线_(填字母)代表去除大部分鲤鱼后,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3)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考虑 ,可采取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4)若鲤鱼的食物中藻类占1/4,螺类占3/4,若鲤鱼种群增加AKg,至少需要藻类_Kg。【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2). 6-8月光照增强(水温适宜

12、),光合作用增强/(温度升高,藻类大量繁殖) (3). B (4). 重建鲈鱼种群(或适当增加鲈鱼数量) (5). 20A【解析】【分析】该湖泊中存在的两条食物链为:浮游藻类螺鲤鱼、浮游藻类鲤鱼,去除鲤鱼后,由于螺的大量繁殖,会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藻类与沉水植物是竞争关系,所以沉水植物会大量繁殖,即图中曲线C可代表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曲线B可代表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由于螺被捕食减少,会使浮游藻类数量大量增加,其遮挡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减少,可用图中的曲线A可代表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D曲线表示沉水植物的生物量。【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鲤鱼和螺之间存在捕食和竞

13、争关系。6-8月光照增强(水温适宜),光合作用增强,所以生物量增加。(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曲线B代表去除大部分鲤鱼后,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变化。(3)可采取重建鲈鱼种群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4)已知鲤鱼的食物中藻类占1/4,螺类占3/4,则鲤鱼种群增加AKg,至少需要藻类1/4A20%+3/4A20%20%=20A。【点睛】根据题干信息写出存在的食物链,并分析曲线图,得出每条曲线代表的生物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a分泌会增多,该激

14、素是由_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a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b调节的结果,则激素b是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3)比赛结束后进入吹着冷气的休息室,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分泌激素d作用于_、_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该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调节。【答案】 (1).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 胰岛A (3). 胰岛素 (4). 神经调节 (5). 抗利尿激素 (6).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15、7). 肝脏 (8). 骨骼肌 (9). 反馈调节【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详解】(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此时血糖的补充途径来源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此时体内激素a(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多,该激

16、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a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图中下丘脑属于血糖调节中枢,其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神经调节。(2)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3)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主要是甲状腺,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机体产热,因此肝脏、骨骼肌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该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点睛】梳理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17、血糖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等相关知识,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作答。9.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三种作物所处环境的CO2浓度分别进行如下控制:自然CO2浓度(375gmolmol-1,简称375)、倍增CO2浓度(简称750)、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先在倍增CO2浓度下生活60天,再转入自然CO2浓度下生活,简称750-375),每种作物的三种处理均设置3个重复组,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当CO2浓度升高为750时,植物细胞叶绿体内的C5含量将_。(2)由上图数据分析可知,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_,这主要是CO2浓度

18、倍增时_增大与_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3)根据组375与750-375组数据可得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关系最密切的是_和_。(4)为进一步测定在375和750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结果如下:干旱胁迫水分充足375750375750净光合速率(molm-2s-1)22.523.9527.0531.65呼吸速率(mols-1)2.362.213.233.34光饱和点相对值9009008501100叶绿素相对含量12.012.513.014.2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为_。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_molm-2s-1。在水分充足条件下

19、,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CO2浓度增加,暗反应中_需要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_的含量增加,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分析上表数据可知,通过_措施可降低干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答案】 (1). 减少 (2). 增大(或升高) (3). 净光合速率 (4). 蒸腾速率 (5). 净光合速率 (6). 水分利用效率 (7).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或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 (8). 3499 (9). C3的还原 (10). 叶绿素 (11). 增加水分供应,提高CO2浓度【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

20、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据图分析:图1中,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后,净光合速率均增加,750-37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均减小;图2中,750条件下,蒸腾速率均下降,750-375条件下,蒸腾速率基本不变;图3中,75

21、0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加,750-375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均下降【详解】(1)当CO2浓度升高为750时,由于CO2浓度上升,则消耗的C5增多,尽管C3还原过程还在经过一系列变化正常产生C5,但最终瞬间的变化是植物细胞叶绿体内的C5含量将减少。(2)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大(或升高),根据另两个数据推测可知这主要是CO2浓度倍增时净光合速率增大导致对水的消耗增多,同时蒸腾速率降低显示散失的水减少,根据两个数据也能推测出水分利用率上升的合理性。(3)根据组375与750-375组数据可看出,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存在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同步

22、变化的关系,故可推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关系最密切的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4)据表分析,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31.65+3.34=34.99molm-2s-1。据表分析,在水分充足条件下,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可能的原因是CO2浓度增加,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的能量增多;同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综合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增加水分供应可以提供净光合速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能提高净光合速率,故结合实际可通过增加水分供

23、应,提高CO2浓度措施可降低干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果蝇(2N=8)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因为果蝇有_优点因此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至少答2点),果蝇的单倍体基因组包括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_(相同/不相同),卷翅基因A与野生型翅基因a的根本不同在于_。(3)研究者发

24、现2号染色体上的纯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上升/下降/不变)。(4)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也是纯合致死,从而培养出如(3)图示“平衡致死系”,欲利用 “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DD和Dd不影响翅型,dd决定新性状翅型。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实验步骤:P “平衡致死系”果蝇() 待检野生型果蝇() / F1 选出卷翅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

25、论: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生长周期短、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 5 (4). 不相同 (5).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6). 2/3 (7). 不变 (8). 卷翅:野生型=2:1 (9). 卷翅:野生型:新生性状=8:3: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中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由于A和b连锁,a和B连锁,再加之不考虑

26、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以亲本AaBb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互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AAbb、AaBb和aaBB,比例为1:2:1(不考虑致死情况)。同理分析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三对基因产生配子的情况以及产生后代的情况。(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果蝇有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是因为其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生长周期短、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果蝇的单倍体基因组包括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即3条非同源的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2)杂合的说明2号染色体上含的是等位基因,所以其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相同。(

27、3)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进行互交,由于雌雄亲本都只产生Ab和aB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再结合题意“后代中因为BB出现纯合致死”,所以后代(三种基因型及比例1AAbb:2AaBb:1aaBB)中只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即AaBb和AAbb,比例为2:1。由此可得,子代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2/3。由于有关A与a基因没有致死的情况,所以子代与亲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4)如果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即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两者杂交所得F1中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野生型翅aabbDD淘汰)。F1中卷翅果蝇随机交配,由于F1只产生两种

28、配子AbD:abD=1:1,所以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DD(致死):AabbDD:aabbDD=1:2:1,所以成活的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野生=21。如果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即即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两者杂交所得F1中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1:1(野生型翅aaBbDD和aaBbDd淘汰)。F1中卷翅果蝇随机交配,由于F1只产生三种配子AbD:abD:abd=2:1:1,所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野生新性状=831。(详见棋盘法表解)雌雄配子2/4AbD1/4abD1/4abd2/4AbD4/16AAb

29、bDD(致死)2/16AabbDD(卷翅)2/16AabbDd(卷翅)1/4abD2/16AabbDD(卷翅)1/16aabbDD(野生)1/16aabbDd(野生)1/4abd2/16AabbDd(卷翅)1/16aabbDd(野生)1/16aabbdd(新)【点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都要按照正常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致死类型后,再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其中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异常情况基因型说明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显性纯合致死1AA(致死)2Aa、1aa21隐性纯合致死1AA、2Aa、aa(致死)30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XAXaXaY)只出现雄性个体1111.微生物在发

30、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和果醋等。如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醋的流程示意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发酵时装置要清洗干净,并且用_消毒。作为果酒发酵装置,管口2应该_,以防止排气时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2)与A发酵过程有关的微生物在_发酵液中可以生长繁殖,该环境对杂菌则有抑制作用。发酵后期,酒精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2%,原因是_。(3)制葡萄醋的过程中,要打开阀a,原因是_。(4)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打开阀b检测醋液中微生物总数是否超标,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先将一定量的果醋进行_,然后用_将菌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进行计数,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_的平板

31、进行计数。【答案】 (1). 70%的酒精 (2). 长而弯曲并且管口朝下 (3). 缺氧、酸性 (4). 酒精对细胞有毒害,抑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 (5).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将酒精变醋酸需要氧气参与 (6). 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7). 涂布器 (8). 30300【解析】【分析】回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然后解答相关问题【详解】(1) 对于清洗干净的发酵装置还需用70%的酒精进行消毒。为防止排气时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作为果酒发酵装置的管口2应该长而弯曲并且管口朝下。(2)A是酒精发酵,与此过程有关的微生物酵母菌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可以生长繁殖。由于酒精

3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所以发酵后期,酒精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2%。(3)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利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用酒精变醋酸需要氧气参与,因此要打开阀a,以通入空气。(4)为检测醋液中微生物总数是否超标,需先将一定量的果醋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然后用涂布器将菌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进行计数,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12.研究表明,HER2/neu是一种原癌基因,它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癌细胞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治疗乳腺癌有效的生物制剂。(1)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

33、织中表达量_(填低或高)。H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结构如图所示。制备免疫小鼠所需H蛋白(抗原)时,应构建_区基因,转入受体细胞表达并提纯。(2)为扩增出大量目的基因需用到PCR技术。常规PCR技术一般包括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复性(5560 )时_碱基互补配对。设计引物是PCR技术的关键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对引物如下表所示,其中引物对_(填A或B)设计不合理。引物对AP1GTCCGCTAGTGGCTGTGP2AGCTGGCGTTTAGCCTCG引物对BS1AAGCCGGGCGCGCCCGGAA S2TTCGGCCCGCGTTATGCGCG(3)制备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时,需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

34、,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鼠体内产生_。(4)治疗乳腺癌时,可单独使用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也可以将_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答案】 (1). 低 (2). 胞外 (3). 引物与模板DNA单链 (4). B (5). 分泌抗H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6). 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

35、活的病毒)。【详解】(1)由题意可知,H蛋白在多种癌细胞中过量表达,因此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中表达量低。H蛋白为跨膜蛋白,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其中胞外区可被免疫系统识别,故制备免疫小鼠所需H蛋白时,应构建胞外区基因。(2)常规PCR技术一般包括变性、复性、延伸等步骤,复性(5560 )时,引物和模板DNA单链碱基互补配对,以便DNA子链延伸。引物对B的S1、S2存在大量可以互补配对的碱基对,可能会发生自身碱基互补配对或者S1和S2部分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去与模板链结合的机会,因此其设计不合理。(3)制备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时,H蛋白为抗原,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抗H蛋白的抗体。(4)治疗乳腺癌时,可单独使用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结合,最终清除癌细胞,也可以将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双重作用杀死癌细胞。【点睛】该题难度较高,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第一小题,要对题目考查意图做出判断,理解图像,就能做对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