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253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四 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解析:选B。据材料“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并未意识到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不符合国际公法,这说明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故B项正确;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条约危害性很大,

2、故A项错误;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而清政府却“洋洋得意,认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说明其没有主权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政府不谙熟国际公法,而不是协定关税提高中国的关税收入,故D项错误。2(2019徐州一模)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这种不同()A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B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C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D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从内外因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可结合唯物史观加以指导和整合,故选C项;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并未表明观点持有人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

3、看出观点持有人所处的时代,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有据可依的,排除D项。3(2019怀化一模)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解析:选C。根据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对华关系相对友好,一方面又对落后的清政府施压和实行经济侵略,这说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C项;1860年左右,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不是很强,排除A项;英、法、美侵华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利益,没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爆发于18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2019常州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

5、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其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D项。5(2019南京、盐城三模)(庚子年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为今之计,当先请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可安,而后患可免矣。次当限制中国乏军备,散其营伍,毁其制造各厂。须俟太后归政,罪魁重惩,方与退兵议和,万不可先退兵也。”该意图是()A分而治之B以华制华C灭亡中国D瓜分中国解析:选B。依据材料“为今之计

6、,当先请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可安,而后患可免矣”并结合所学可知,丁韪良极力建议列强废黜慈禧太后, 扶植光绪皇帝上台,重组一个亲西方的中国政府,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意图,因此B选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丁韪良“以华制华”的意图,组建一个亲西方的中国政府,并非是扶植多个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 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的意图,并未体现其灭亡中国的意图;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列强间接统治中国,“以华制华”的策略,并非推翻清政府,瓜分中国。6下表反映了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

7、,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B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C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选C。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

8、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故选C项;根据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排除A项;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并非盲目的,排除B项;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并未涉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排除D

9、项。7(2019淄博一模)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 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解析:选A。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反映,故选A项;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丰富了民族语言,排除B项;新名词的大量传入适应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

10、需要,排除C项;由胡适等人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一环,与材料关联不大,排除D项。8(2019泰州一模)有学者指出:“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分子精英为集合体,非常有限的一点群众基础,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孙中山周旋于各派军阀之中,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表明()A国民党醉心政治斗争忽视民主B同盟会以海外华侨为阶级基础C组织涣散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D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国民党的群众基础有限,领导人孙中山也没有致力于发动人民群众,而是迷恋于合纵连横之谋略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11、发展存在明显的脱离人民群众的缺陷,故选D项;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政党,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视民主而不是忽视民主,排除A项;同盟会以资产阶级为阶级基础,非海外华侨,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国民党的缺陷在于脱离人民群众,非组织涣散,排除C项。9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解析:选B。据材料“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

12、”并结合所学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提出收回租界的相关知识可知,英国的举措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故选B项;材料说明的是英国的态度,无法体现其他列强的态度,因此不能说明列强既争夺又勾结,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才成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外交态度,不能说明中国获得主动权,排除D项。10(2019淮安高中协作体高三联考)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D中

13、日民族矛盾激化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国共处于十年对峙时期,此时中共提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总路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打击了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故选C项。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排除A项;国共关系开始破裂的标志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排除B项;促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事件是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11(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18531964年中记载:“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

14、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在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的遗址,一块纪念碑这样写道:血流成河,染红了大海。”此次战役()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C使得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D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37年爆发的淞沪会战,此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故B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不符合“此次战役”,排除D项。12(2019哈师大附中二模)1937年年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

15、出版,有学者将其对日战略归纳为: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A日本进攻核心区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B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C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D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解析:选C。从材料“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应实行全民族抗战,以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将领对抗日战争的战略分析,不能体现日本进攻的用意,排除A项;据材料“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可知,蒋百里认为日本局部侵略蚕食中国的危害更大

16、,体现不出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排除B项;虽然蒋百里的战略分析符合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但“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的表述夸大了军事家的作用,排除D项。13(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三模)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告反映出()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D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与国统区相比,中共控制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政治氛围更好些,这说明这一时期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故选A项;国共矛

17、盾是“消除”不了的,材料也不涉及这方面,排除B项;材料是美军观察组成员的报告,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改变,排除C项;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材料与此无关,排除D项。14(2019南通三模)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A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B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C保证了前线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D全面纠正了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

18、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导致矛盾激化,而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采取温和的方式,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说明地方政府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经验,故选A项。15(2019广州二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积极为新政

19、权建设培养人才解析:选D。由“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可得出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准备建设新中国,中共此举意在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故选D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由“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可见教育的对象是干部,不是群众,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诸如德治、人治、法治、礼治、德刑关系等法律思想都在这一时期确立

20、。经过争鸣和辩驳,各学派相互借鉴与吸收。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材料二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首倡“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 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

21、变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摘编自石田琢智(日本)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法律制度转型的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

22、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主要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则需要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需要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近代中国法律制度转型的意义,需要考生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说明。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渐臻完善,唐时最终定型;援礼入法(或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人伦入法(或伦理纲

23、常法律化),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重刑法、轻民法,强调以法禁民,漠视人权保障。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对法律思想形成制约;为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小农社会的和谐稳定,故在法律思想上强调内儒外法、刚柔兼济;中国古代政治本质是人治,故中国古代法治服务于人治,以法治倡人治教化;为维护大一统帝国和专制皇权的威权统治,故重刑法威压,而轻民法人权。 (2)原因:传统法律思想的滞后;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逼迫和要求中国法制与西方接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观念的传入(或西方法律和法学的引进);近代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或对封建法律的改良)。 (3)意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法制与世界法制的接轨;有利于中国法律观念、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引进借鉴西方法律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