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这一发言体现出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B仍保留了资本主义经济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D注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2“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此政策的目的是( )A团结一切抗日力量B巩固革命根据地C巩固新生人民政权D实现农业合作化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出现了根本性
2、的转折。“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4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中共八大召开5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55%33%8%3%1%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3、 D改革开放6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7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我国第一颗()A原子弹 B导弹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9
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BC D10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新中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11
5、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被美苏两大国左右B两大阵营界限分明C带有强权政治色彩D中国主导会议进程12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1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
6、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4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那么急,十分急搞不成,要波浪式前进,明后年搞几年慢吞吞,搞扎实一些,然后再上去,指标不要那么高,把质量搞上去,不要务虚名而受实祸。”这一认识()A.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为“八字方针”提出奠定基础C.是对“左”倾政策的反思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5有外国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并没有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19年那样,怀着热烈的、救世主的革
7、命憧憬去执掌政权在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问题,而不是关于世界革命的空想”。该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A.建国方略稳健务实 B.对世界事务不关心C.无意模仿苏联模式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6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17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主阶级被消灭B巩固了人民政权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8下图为195
8、71960年经济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其中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C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D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19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说:“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2019531957年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生产增长约3.8%,中国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增长
9、到1957年的57岁,城市工资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这表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斐然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C巩固新中国政权的任务胜利完成D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21周恩来曾指出: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2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
10、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纠正“左”的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23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可知,该会议指的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24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二、解答题25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
11、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年份项目194919521957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 241粮(亿吨)1.11.631.95钢(万吨)15.8135535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除了调整时期注重市场机制等一些制度创新外,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各有何弊端?26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
12、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求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全集材料四下图是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
13、量表(单位:百万吨)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粮食总产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面对材料一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诏令表明了元世祖治理国家的什么态度?元世祖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3)材料三中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材料中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该内容在同盟会纲领中又是如何阐述的?(4)材料四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
14、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二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摘编自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针对的现象。(2)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答 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
15、1112131415161718答案DCDCBDDCAABDBCABCC题号192021222324答案CBDABC二、解答题25(1)1952年我国工农业产值呈增长趋势,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957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制定了正确的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影响:一方面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2)“一五”建设模式:即苏联模式,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特点。“大跃进”模式:强调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弊端:前者易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后者则易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6(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3)三民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逐步增长。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27(1)问题:解决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问题。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2)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3)不矛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正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