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学案 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95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学案 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学案 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学案 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学案 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学案 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重 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难 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第一部分:自主学习知识导学问题引领一、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形成背景(80年代)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革命浪潮迅猛兴起。(2)历史依据: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2、的经验。(3)理论基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 (4)现实土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形成过程:(1)酝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背景:1976年,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延续 “左”倾错误。导火索B提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C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D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E意义:把人们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产生党的

3、十一届三中全会A内容:工作重心转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指导方针: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决定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B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共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3)逐步发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4)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A背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改革走到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困惑阻碍改革进程。B内容:1992年南方谈话,深刻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5、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核心内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背景: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国内: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发展过程(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意义(1)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

6、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2)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的科学体系。(3)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四、科学发展观 (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1提出:(1)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3)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2主要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3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

7、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概述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正确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呢?错误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造成了哪些危害呢?【知识链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比较思想体系创立者解决问题思想精髓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

8、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和怎样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

9、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人人心【预习自测】1、贯穿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条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C反对主观主义,党八股、宗派主义 D改革开放,反对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 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3、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

10、,“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4、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决策( )A B C D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从中国历史来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

11、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具有时代特征 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具有科学性( )A B C D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世俱进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

12、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材料三:“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特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摘自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汇编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是什么?(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第三部分:构建知识树 -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