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知识整合(一)农业文明的辉煌模块整合训练(一)农业文明(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安徽马鞍山三模)下图是古代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该年画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观念()A重男轻女 B多子多福 C安土重迁 D返朴归真解析图片中不能判断重男轻女,故A项错误;在图片中,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人们联想到“子孙繁衍众多”,葫芦的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示人丁兴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视故乡、居住地迁移的内容,故C项错误;“返
2、朴归真”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河南濮阳一模)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与地方关系,与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强调的是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
3、,分封制下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特征,与材料“大同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山东烟台二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家国一体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解析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在大的方面包括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是指秦朝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而实行封建的官僚体制,与此相对应的是“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两者政治理念不同,故A项错误;“家国一体”体现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
4、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而秦始皇首创“家天下”的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故B项正确;“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体现皇权至上,与分封制政治理念不同,故C项错误;“天人合一”指哲学思想体系,不等同于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浙江嘉兴二模)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D唐初三省
5、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解析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题干涉及中书门下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户等行政权力,分掌庶务,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宰相依然拥有行政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唐朝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四川自贡一模)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千年古村浙江宁波走马塘的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陈氏家族可谓是古代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出现
6、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宋代科举取士名额的扩大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实行对“学而优则仕”的崇尚自古以来此地文化的发达A B C D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从北宋到明清,陈氏家族中出了76名进士,与科举考试的改革密切相关,故正确;中国古代社会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相连,体现了对“学而优则仕”的崇尚,故正确;浙江文化的发达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得到发展,并不是自古以来浙江文化就发达,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答案D6(2015湖北咸丰调研)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
7、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省收取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其余都上交中央,可见它是地方的最高官府,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项正确;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行省与都省的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行省有收税的职权,并不能体现它是收税的专门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A7(2015山西太原模拟)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C
8、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解析依据材料“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故A项正确;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只跪奏笔录,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办事效率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着重强调军机处办理军政要务的职责,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湖南岳阳二模)“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9、()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解析材料认为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即小农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表现出脆弱性,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铁犁技术更新缓慢只是其稳定不变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及社会结构保持稳定,与欧洲差距拉大,表现出停滞性,故D项正确。答案D9(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
10、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景德镇制瓷业兴盛,但不能得出“制瓷业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依靠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故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四川绵阳一模)“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作为史料,该诗可用于研究古代四川()水路交通运输魏晋商品经济唐诗宋词盛况地域文化特色A B C D解析“万斛之舟行若风”“摊钱高浪中
11、”体现四川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故正确;“蜀麻吴盐自古通”可见三国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正确;“杜甫夔州歌”是唐诗,与宋词无关,故错误;“长年三老长歌里”反映了地域文化特色,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2015湖南怀化一模)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解析材料反映了人们的义利观发生了变化,与重商思想
12、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郑板桥在为别人作书画的时候明码标价、直言不讳的强调自己应得的报酬,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商品价值意识,反映了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已被冲击;“总不如白银为妙”反映了白银已经成为当时比较普遍流通的货币,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带来的观念变化,人们更加重视金钱,故B项正确;材料中郑板桥个人事例反映不出整个社会存在着逐利风气,故C项错误;材料的中心思想不是讲文化产业兴盛,而是传统观念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5四川绵阳二模)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解析官窑生产的产品主要供贵族和官府使用,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自给
13、自足,故B项错误;明朝机房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私人手工业作坊,其产品用于市场销售,故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其产品供政府使用,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5天津河北三模)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解析材料中“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推行春秋之义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而非怀念上古之风,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强调为政以德,故B项错误;材料
14、中并没有涉及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孔子是为了维护周礼,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答案D14(2015河南濮阳一模)“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解析材料体现了两种观点,重礼,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应该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故B项正确;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D项错误;法家强调法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B15(2015湖南株洲一模)汉书董仲舒传说:“自
15、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解析题目问的是主要原因,而董仲舒的推动只是主观原因,故A项错误;汉武帝之所以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基于国家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儒生孝廉与设问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推崇儒学不能成为罢黜百家的理由,故D项错误。答案B16(2015广东广州一模)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
16、“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C理学的影响 D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风俗画以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为主题,多取材于民间生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兴起,出现了话本、风俗画、南戏等艺术表现形式,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宋代理学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压抑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服饰美学上更趋向纤弱、拘谨,与当时建筑上“白墙黑瓦”、绘画上“清秀简洁”、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等艺术风格一致,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了中央机构对地方的控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7(2015北京东城一模
17、)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西周实行宗法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B C D解析西周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维系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与题意相符,故正确;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是要求君主重视人民的力量,与题意不符,故错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绝对统治和支配权,即体现“强迫性的等级制度”,也体现“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故正确;“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是要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和优点,与题意不符
18、,故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8(2015河南濮阳一模)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解析戏剧为统治者服务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儒道佛逐渐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教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
19、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答案D19(2015广东惠州二模)“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保障公民权利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未体现“广泛”的含义,故B项错误;根据题中“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故C项正确;欧美代议制度主要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故D项错误。答案C
20、20(2015湖南株洲一模)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前527年)成为雅典的第一位僭主(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其执政的总体倾向是支持平民与氏族贵族开展斗争,并继续推行梭伦立法,“很少变更”。这说明庇西特拉图()A在本质上是一位民主者B换取平民支持自己独裁统治C削弱氏族贵族维护统治D必须适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解析庇西特拉图虽然继续推行梭伦立法,但本质上是一位僭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讲明庇西特拉图倾向支持平民的目的,而且其统治主要依靠贵族,故B项错误;庇西特拉图倾向支持平民主要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非削弱贵族统治,故C项错误;庇西特拉图虽然是僭主,但继续推行梭伦立法,说明他必须
21、适应时代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21(2015安徽合肥一模)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由此说明该法律的实质是()A重罪轻罚 B保护私有财产C法律严酷 D保护未成年人解析材料中主要论及对待不同群体施行法律手段不同,并没有体现出罗马法重罪轻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说明罗马法实质是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法律严酷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保护未成年人”是材料体现的表面信息,不是罗马法体现的实质
22、,故D项错误。答案B22(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罗马法的范围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A不断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B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C主张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D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解析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调节了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故A项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确立,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发展,最终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故C项错误;罗马法没有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故D项错误。答案A23(2015四川自贡一模)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
23、)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A B C D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政治上,分裂割据、矛盾尖锐,故正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表现,不是条件,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4(2015湖南岳阳二模)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A面对社会转型
24、提出自己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解析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是二人思想主张的表象而非政治主张的实质,故A项错误;孔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故B项错误;“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是孔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故D项正确。答案D25(2015湖南
25、怀化一模)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解析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唐朝的三省体
26、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2015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材料二以公元
27、14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材料三西方在21世纪将被中国赶超,西方所面临的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但是,中国也不能因自身经济的增长而沾沾自喜,因为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经济,来自军事、社会和环境生态,而且来自制度。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
28、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2)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成为那一时期西方文明的主体。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是什么?这一支柱对近代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列举所谓“普适的”“正义之道”的西方治理体系?(7分)(4)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方在21世纪将被中国赶超的理由是什么?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第二小问,回答秦到隋唐的主要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土地制度。第(2)
29、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以及罗马法对近代的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是在公元14世纪,即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第二小问,抓住材料“19世纪”时间,回答西方主要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可以从西方代议制内容回答;经济体制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角度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反映西方面临危机来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不仅来自经济,来自军事、社会和环境生态,而且来自制度”回答。答案(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等。(任答两点即可)遗产: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土地
30、所有制、均田制等。(2)支柱:罗马法。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3)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列举: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制度等。(任答两个即可)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体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等。(任答两个即可)(4)理由:经济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危机。挑战:发展中面临来自经济、军事、社会、环境生态和制度等方面的挑战。27(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18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
31、,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入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通
32、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问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4分)(4)综上,简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答案(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
33、家庭关系和睦。目的:稳定农业经济和税收。(2)问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民主政治运动对封建大家庭观念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西方文明思想的传播影响了传统大家族观念等。(3)因素:工厂的发展,导致家庭生活模式的改变。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等等。(4)关系: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8(2015陕西师大附中模拟)(14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
34、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
35、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联系董仲舒的主张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
36、、思想、教育及民族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等信息中得出;第二小问,结合科技、经济、教育与思想发展的关系进行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直接从材料三中概括。答案(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注重道德规范教育,使理学生活化、普及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