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一、要点讲解1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复习时要知道,个人收入不可以全部用于消费,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一(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一般来说,个人可支配收入又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学生要理解这里的“储蓄”有多种形式,也可能是负值。2决定和影响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复习时要注意三点:(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人的预期。(3)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同学们在理解“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低”这个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上述教材中所列出的这些因素。3适度消费及适度消费的经济、社会作用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
2、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适度消费阿作用,教材说了两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努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除了教材上的两点,还对解决民生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直接促进作用。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复习时要对这对关系全面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具体水平、结构决定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消费方式如何;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度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超前和滞后的消费阻碍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影响生产结
3、构的调整。5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今年地方两会上,“建设幸福城市”就是个热议话题。比如建设“幸福武汉”、“幸福沈 阳”、“幸福广东”、“幸福山东”、“幸福重庆”江苏南京则提出要把人民幸福当做发展“第一目标”。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衡量幸福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视角:(1)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2)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3)与闲暇时间的多少及利用程度相关。(4)与生活环境相关,这里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6提倡艰苦朴素复习时要把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人水平的奢侈浪费;同时,提倡个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反对不思进取、安于享乐。
4、所以,到任何时候,艰苦朴素都不过时。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7消费结构及其变动的一般趋势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按照不同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复习时要理解,消费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是: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5、: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非耐用消费品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消费结构的进步还表现在是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消费结构的进步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家庭的消费一方面受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家庭也应该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消费结构。8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复习时要理解,作为生存消费的食品支出是必需的,收人少、消费水平低时
6、,人们首先保证的是食品的支出,随着收人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用于食品的支出即使也会增加,但由于其他支出的增多,食品支出在整个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却会逐渐下降。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要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原本是一个表示消费结构的指标,现在更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9合理消费及提高消费效益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要提高消费效益,复习此知识点要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顺应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相应调整消费项目,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这样才能提高消费效益。(2)了
7、解各种消费的“弹性”,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在安排日程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那些需求刚性大、弹性小的项目,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那些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这样也可以提高消费的总体效益。(3)要学习一点有关消费的科学知识,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10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复习时要懂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受消费心理支配的,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实现合理消费;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则妨碍合理消费。所谓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我们在日常消费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消费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
8、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这些消费心理本身也有合理因素,不能简单归入不健康消费心理之列,但如果走入极端,很可能成为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中的不良心理与不合理习惯,与消费者的心理不成熟有一定的关系,消费心理不成熟,常常表现为冲动购物、缺乏自制力、将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等等。11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个知识点,复习时看懂即可,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没有经营者,就没有可供消费者消费的对象,没有消费者,经营者就无法经营,更不可能实现赢利;另一方面,消费者总希望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价越廉越好、物越美
9、越好,经营者则希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越高越好、利润越多越好。第二,市场活动中,需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因为:经营者一般处于强势地位,而消费者则处于弱势地位。首先,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掌握的信息比经营者少,消费者在交易决策时自然处于弱势地位。其次,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第三,要理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更有利于尊重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者,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使得违反诚信、甚至违法经营的企业无法获利,直至淘汰出局;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行为无法存在;而
10、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企业则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不断发展壮大。1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复习时要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如下的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F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有权举报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其他权。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消费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13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消费者如何维权,复习时要注意两点:首要的是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尽可能地减少与经营者发生不必要的争议。其次消费者要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
11、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习要注意此知识点与教材第三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相关途径的区别,不要相混淆,可以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二、重点知识指导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理解长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存在消费率偏低、夕f贸依存度偏高等失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抓住时机,下决心通过扩大内需,有效提高消费率,切实调整内需、外需比例,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把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置于百姓消费增长的基础上,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有效减少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程度。这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健康,保持经
12、济平稳较快发展长久后劲的重要条件,对中国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复习时要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理解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拉大作用,同时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居民消费,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扩大居民消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体现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障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居民预期收入不理想,预期支出明显增大。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明显增加。尽管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还很不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交易成本明显加大,近期最突出的就是物流成本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要注意以下着力点:一是要是积极扩大就业,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二是调高个人税收起征点,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人和消费能力;三是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五是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