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国际热点高考趋势展望本专题主要包括地区矛盾与冲突、欧盟、环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美与中日关系等内容。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是:第一,特别重视对大国兴衰的考查,几乎每年都有有关大国的题目出现,角度新、立意深、分值高,这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流。第二,重视考查学生对国际战略要地和国际争端焦点的历史、现状和影响的认识。第三,重视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考查,尤其是世界经济多极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考查频率较高。2005年高考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欧盟的出现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既要联系北约东扩、联系欧洲大国的历史与现状,也要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等方面准备。(2)大国兴衰
2、问题,近几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比较重视大国的兴衰。基于这个背景,要注意欧洲的德国、英国、俄罗斯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勾勒其发展轨迹,为我国发展提供有益借鉴。(3)亚太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要关注几个关键历史时期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特别注意中日、中美关系在这一地区的具体体现和经济发展的经验、亚太经合组织等。(4)地区矛盾与冲突中的中东问题依然是世人关注的国际焦点问题,要有应付可能出现跨学科综合题目的准备。同时,也要注意朝鲜、印巴等热点问题,切实做到从现实出发,寻根求源。主干知识整合一、地区矛盾和冲突1.亚太地区(1)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是亚太地区的焦点问题之一,它与中、美、俄、日、朝、韩等6国
3、关系密切。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多次6国北京会谈,着力解决朝鲜问题,但进展不大。历史上,朝鲜被日本长期占领。二战后,受雅尔塔体系影响,朝鲜半岛形成南北分裂局面。自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后,南北双方长期政治对立、军事对抗,和平进程一波三折,近年来的朝鲜核问题使局势更加紧张。(2)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外国势力的插手,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影响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其基本精神是: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平解决是基本政策,但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4、抬头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和心理阴影,美化日本侵略教科书的编纂、军备扩张和向海外派兵、参拜靖国神社等,说明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不断出现的日军遗留武器伤人事件,更激起了亚洲各国的愤怒。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应,严重影响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2.中东地区(1)中东地区是二战以来最不安定的地区。这一地区因富藏石油、战略地位重要而成为大国垂涎的目标,中东问题实际上是殖民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造成的,历史上多次爆发中东战争。(2)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以关系问题。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政策,长期占领巴勒斯坦控制区。以色列采取的诸多措施如修建“隔
5、离墙”等,都使巴以冲突明显升级。(3)海湾局势长期紧张。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又借口核查问题、“反恐”问题等,纠合多国部队,绕过联合国,再次进攻并占领伊拉克,使海湾局势更加混乱。(4)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民族矛盾(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宗教矛盾(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尖锐。外国势力,尤其是西方大国为维护其利益,插手该地区。联合国关于巴以问题的决议中分配土地不公平。3.南亚地区印巴分治过程中,英国殖民者人为地留下了一些隐患,如克什米尔地区、宗教问题等。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势力膨胀,两国不断围绕核实验和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不断发生冲突,加剧了南亚地区的
6、动荡,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近来有缓和的趋向。4.欧洲地区欧洲的地区矛盾冲突主要出现在巴尔干地区。近代这一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二战后,巴尔干地区出现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但西方大国对它的争夺并未停止,民族冲突不断。科索沃问题、车臣问题,都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此外,北约东扩也是异常敏感的问题。北约是“冷战”的产物,不但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反而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北约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5.认识(1)地区矛盾和冲突与帝国主义推行殖民政策和大国强权政治是分不开的。(2)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它在地区冲突中的政策和地位。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地位,频繁在争端地区使用武力,强化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3
7、)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处理是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重要环节。(4)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立足于和平解决地区矛盾和冲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反对战争、反对大国的武力干涉。(5)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的存在,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流。(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要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二、大国兴衰1.世界大国的现代化历程(1)社会转型的准备: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随之而来的是人身自由、信仰自由、经济活动自由的出现,加之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与国家间争霸战
8、争,欧洲各国社会转型工作准备就绪,英、法、德等国的发展无不与之相关。(2)政治领域的变革: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德、意统一运动,俄、日的改革,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合适的政治条件,欧美大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现代化就在这些国家首先传播。其中,英国走和平渐进改革的道路,法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德国走一条人民革命失败,最终由旧统治者领导现代化的道路。此后,欧美资本主义大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形成。(3)经济领域的变革:政治领域的变革完成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入,工业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地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9、进行再一次发展了生产力,也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4)各国现代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经历有先后,水平有高低。但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到20世纪,欧美主要大国基本上完成了现代化。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开创了另一种模式的现代化道路。2.大国的矛盾与冲突(1)近代欧洲的大国争霸: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英国先后与法、荷争夺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英、法、俄等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2)亚太地区的美日关系: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19世纪后期以来,美日在远东地区争夺激烈,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成功地遏制了日本;二
10、战中,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重创美国;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扶植日本。(3)美苏争霸:二战后形成“冷战”局面,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长期斗争,其势力此消彼长,直到苏联解体。3.认识(1)大国的兴衰决定了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谋求与其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因而是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2)决定大国地位的是国家实力,影响国家实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美、日等国的发展无不与科技文化的繁荣息息相关。由此可看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特别提示德国是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从近代的统一、二战后的分裂再到统一,从普法战争、一战再到二战,德国在统一分裂统一
11、中崛起,在战争和平战争和平中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归纳概括德国的历史经验。三、欧洲联盟1.发展与壮大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6国成立煤钢联营;1958年,6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上述3个机构合并,“欧共体”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共体扩大到12国,90年代,欧共体确立经济上的目标是组建欧洲中央银行,政治上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联盟。1993年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1月,欧元启动,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到2002年,欧盟已有25个成员国。2.欧盟的影响(1)促进和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2)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
12、要力量,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保持了欧盟各国之间长期友好合作、稳定发展的局面。3.认识(1)欧盟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的一个具体体现,进一步诠释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在看到欧盟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科技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负面影响。(2)欧盟成立适应了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内部也有矛盾和冲突,由于共同的利益需求才促成了他们的联合。四、环太平洋地区的发展1.主要国家的发展(1)中国:近代中国,列强入侵,国运衰败,经历了百年屈辱。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行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13、中国日渐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2)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成为亚洲强国,是二战的罪魁祸首。二战后,日本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抓住机遇,经济再度崛起,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企图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3)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畅通,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二战后美国更是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同时,美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政治制度,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思考讨论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国家。其影响的扩大
14、以经济大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国内进行的调整。你认为两国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不同: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则改变了;中国的调整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美国则不完全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原因:国情不同。2.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1)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后,成员不断扩大,在实现亚太地区经济共同繁荣方面作用巨大。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随着南美诸国加盟,美洲区域经济会有新的发展空间,美国的地位也随之提高。(3)东盟:1967年成立,其宗旨是在平等和协作的基础上共同促进
15、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中国近几年与东盟的合作和联系不断加强。3.规律性认识(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经济重心有由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扩散的趋势。(2)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改革与调整都取得了较大成就。(3)亚太地区是国际关系中比较敏感的地区,如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抬头问题、台湾问题等。五、中美、中日关系1.历史上的中美关系(1)18401898年,美国追随英、法等国侵略中国。(2)1899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以经济扩张、政治控制为主,以军事征服为辅,其标
16、志是“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二战后,又形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以孤立、封锁、包围和敌对为基本特征。(4)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因美国始终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本质立场,加之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得两国关系在分离聚合、亲疏冷热中徘徊。思考讨论有人认为,中美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必然会有长期斗争;也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中美两国必然有长期的合作;还有人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既有斗争,也有合作。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提示:第一种观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存在根本分歧,长期斗争是必然。第二种观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全球一体化,中美两国有
17、很多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不可能孤立地发展。第三种观点:综合以上两种观点。2.历史上的中日关系(1)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并仿照中国制度进行改革。(2)近代史上,日本是侵华的主要国家,其侵略表现在:发动侵华战争,如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等;扶持政治代理人,如扶持军阀张作霖、段祺瑞等;进行经济掠夺。(3)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扩军等错误举措,为中日关系蒙上了阴影。3.认识(1)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因素。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和意识形态上
18、的分歧是双方冲突的根源。(2)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是最主要、最敏感的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猖獗是影响两国邦交的主要问题。(3)在中美、中日关系中,合作、交流、发展仍然是发展的主流,增强合作、避免对抗应该成为共识。但中国必须进一步强大国力,才能在对外关系处理上占据主导地位。精典题例导引【例1】(2002年广东,27)1947年“印巴分治”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 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 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A.B.C.D.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因果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是针对国际热点和焦点设计题目。“印巴分治”是
19、二战后英国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并非印巴武装斗争的结果,显然是错误的。这样,运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例2】(2002年上海,34)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请回答:(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_。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_。(2)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欧元作为考查知识的载体,是从一个侧面对欧盟的考查,着重考查了学生对时事的掌握和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欧元的发行者是欧盟,其
20、他问题再根据教材内容加以再现和概括即可得出。本题难度不大,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要求。参考答案:(1)欧洲联盟(或欧盟) 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2)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加强了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特别提示欧洲在历史上是一个多事、动荡的地区。欧盟的成立与势力扩张使得欧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重要。近几年全国高考尚无太多考查,应注意欧洲的历史与现状,尤需注意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特点及其成因。“3+X”综合向导一、科内综合1.造成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的主要因素当代的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大多是由民族矛盾引起的,不同的宗教信仰加剧了矛盾,新、旧殖民主义国家的政策和插手又起了推波
21、助澜的作用,民族矛盾多与殖民国家和西方大国联系密切。这些地区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波黑地区的冲突等地区性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明显反映出殖民政策的余害和西方大国扩张政策的实质。这类矛盾和冲突形成的特点是土地相临、利益相左、宿怨重重。另一种是西方大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造成西方与东方和其他地区民族之间的矛盾,如亚洲各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的强烈反应等。2.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20世纪以前的国际关系都是以欧洲为中心,以维也纳体系和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为代表,欧洲各国以争夺欧洲霸权为斗争中心。从19世纪晚期开始,美国势力的迅猛增长,开始对国际关系以欧
22、洲为中心的格局提出挑战。一战中,西欧各国普遍受到重创,战后国际地位江河日下,美国则利用其优势地位,初步形成了争夺世界霸权的国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但这一时期的基本格局是美国具有一定的优势,欧洲尚有势力与之对抗。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其突出的军事和经济优势,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在两极格局下,西欧处于夹缝中,彻底失去了国际中心的地位。由于从“欧共体”再到欧盟,西欧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势力增强,不愿忍受美国控制,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西欧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影响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3.二战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三次高潮及影响(1)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20世纪50、
23、6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战后日本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70年代以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第三次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国、东盟国家和地区为主体掀起的经济增长巨浪。中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东盟国家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使得经济迅速发展。(2)影响:亚太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提高了亚洲国家的地位。表现在: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地区,标志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各国、各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改变了亚太地区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从国际关系
24、看,亚太地区以其稳定的政治、经济发展局面引起世界关注,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中心。4.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原因(1)特点:具有双重性,既要向中国施压,限制中国,又要同中国保持交往合作。(2)原因: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方面,中美两国存在根本分歧。中国经济实力、政治影响的增长,使得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同时,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有共同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合作使双方互利互赢。注:加号的为教师使用的拓展内容。二、跨科联系1.地区矛盾与冲突是影响世界和平的隐患几个热点地区的矛盾与冲突
25、,要从历史、地理、政治、时事等方面综合分析。从历史知识看,中东问题、印巴问题、朝鲜问题、巴尔干半岛问题等问题的由来,从纵向角度分析其现象,从横向角度分析其形成根源,同时注意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大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形成、发展、影响。从地理学科看,注意分析这些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地理特点、环境与资源、经济特点等,尤其是这些区域的地图知识。政治学科渗透的主要知识有: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相统一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等。2.曲折发展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
26、起伏跌宕。从历史学科看,美国近代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原因、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等知识要注意。从地理学科看,从美国的气候、地形、资源和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中美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从政治学科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得出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家关系的结论。3.从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看中日关系从历史学科看,要分析的角度有:不同时期日本侵华的特征、原因、影响及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与政策变化;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从中得到的启示;二战后,日本法西斯势力未能根治的原因和对当今日本右翼势
27、力猖獗的认识。从地理学科看,要分析日本的资源、气候、地形等特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工业布局及成因和新兴工业布局的新趋向。从政治学科看,要注意哲学常识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日本在教科书问题、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也要注意政治常识中的和平发展两大主题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常识中的对外贸易政策等。4.从历史、地理、政治角度全面分析欧盟的出现从历史学科看,(1)描绘西欧各国,尤其是英法德三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轨迹,理清不同历史时期西欧各国间的关系及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2)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3)西欧崛起对世界的深刻影响。(4)不同时期的西欧历史地
28、图如两大军事集团图、“冷战”形势图、欧共体成员国图、欧盟成员国图等。从地理学科看,要突出分析西欧政治地图的演变特征、西欧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以意大利中部、东北部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等内容。从政治学科看,要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欧盟的扩大和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原因和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注:加号的为教师使用的拓展内容。三、综合演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朝鲜半岛略图”材料二:2000年6月,南北朝鲜在平壤举行了自分裂以来的首次首脑会晤,此后,又有一系列有利于南
29、北沟通的举措。这一切表明,在分裂数十年后,朝韩关系最终由对抗走向对话,由紧张走向和解与合作,人们看到了自主、和平、统一的曙光。材料三:2003年8月,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不但有南北双方军舰发生冲突的事件,也有分界线上的枪击事件,更有朝鲜核问题牵动世人目光。中日美俄朝韩六方8月北京会议进行了积极磋商,缓解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请回答:(1)朝鲜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朝鲜内战爆发后,中美两国对待战事的态度是什么?简析其原因。(2)南北朝鲜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朝鲜半岛濒临的海洋A是海,B是海。(4)朝鲜半岛的城市、人口为什么多集中在半岛的西部?(5)朝韩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反映
30、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决定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以朝鲜半岛这一敏感的时事热点问题为背景,从历史根源、地理因素、国际关系等方面全面考查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与走向。解题时,第(1)问要从二战后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化上找原因,不能只从表面看,这一问涉及知识广,要言简意赅,抽象概括。第(2)问主要考查了比较能力,两种意识形态的国家在相近的地理环境下经济发展水平反差较大,因而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第(3)(4)问用地理知识解答,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再认再现能力。第(5)问用政治学科知识解答,“趋势”明显,“原因”则要从世界大背景中归纳,实则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参考答案:(1)原因
31、:二战结束后,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苏美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占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造成朝鲜分裂。态度: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中国抗美援朝。原因:美国要控制该地区,建立远东反共保卫圈;中国要保家卫国,巩固新政权。(2)原因:朝鲜搬用苏联模式、帝国主义的封锁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正确,引进技术和资本。(3)日本 黄(4)西部多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港口多,对外交往便利;开发历史悠久。(5)趋势:和平与发展。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加深,为了共同利益而走向和解与合作。教师下载中心教学建议学习本专题,应着眼于世界历史的宏大背景,每个热点专题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加
32、强各类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区矛盾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焦点问题,主要应从历史因素上找根源,从现实社会中找突破口,从地理区域上找结合点。要特别注意两个区域:(1)在亚太地区,一是围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等问题,亚洲各国所持的态度。要从日本近代的崛起、对外侵略扩张、二战后的恢复与发展等方面分析日本的发展轨迹及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二是围绕朝鲜问题世界相关国家的态度。要从朝鲜问题的由来、长期对立的原因等方面了解,也要注意与德国的比较,同样是“冷战”的产物,德国完成了统一,朝鲜问题将如何解决?三是围绕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2)在中东地区,围绕海湾局势、巴以冲突,世界各国的外
33、交政策尽皆显露,要从问题的由来、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认识,也要注意从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等方面分析。大国兴衰问题要突出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总结出其发展规律,要按类别区分不同的国家,如德、美、日等日渐强大的国家,英、法等日渐衰退的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要特别关注德国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原因。要注意欧盟地区和亚太地区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从历史学科看,首先,要分析历史上这两大地区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寻找规律,突出重点。其次,要分析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下,两个地区的地位及发展前景。此外,要设计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学科地进行综合分析。拓展题例【例题】(2000年全国文
34、综,40)读下图所示的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1)该区域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原因在于这里常年受_控制。所以_资源是当地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限制性资源。(2)根据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由什么民族在该区域的什么地方建立什么国家?在该地建国的原因是什么?(3)美国为什么插手该地区事务?如何插手?解析:本题从考查读图能力着手,选取特定区域,分别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角度进行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判读出题目所给地图的区域位置,即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各个学科角度回答问题。第(1)问用地理知识回答,多为教材知识的再现。第(2)问是历史问题,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第(3)问是政治方面的问题,要依据政治常识的观点,结合时事,可以容易回答。参考答案:(1)石油 高温少雨(或火热干燥)副热带高压(或下沉气流) 水(淡水)(2)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原因:巴基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希伯来人)的祖居地;历史上,尤其在二战中,犹太人受尽迫害,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犹太民族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如答出文化、宗教原因也给分);世界大国的支持。(3)原因: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石油)。方式:支持以色列,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维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