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文档版09:世界政治多极趋势(教学案)【必备考点指要】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通过归纳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演变和解体的基本过程,理解国家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3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应联系必修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制的形成等相关知识来理解。4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史实,理解随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必然导致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认识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5通过对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影响以及对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认识
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性,明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基础考点整理】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表现(“冷战”的兴起和影响)(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既是美苏两国,又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1历史背景(轮廓已定;美苏反目;美国独大;苏联势强)(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形成过程(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3、也是冷战格局形成过程)(1)揭开序幕: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2)正式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是美苏冷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也是美国冷战政策的政治措施。(3)对峙扩大:194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经济措施,也是美苏冷战对峙的扩大。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用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4)苏联反击: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
4、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5)最终形成: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955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二)冷战局面上的国际关系(美苏对峙格局或冷战格局对世界的影响)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长期不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国际局势紧张)(1)对德国分区占领与德国分裂:1945年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或西德);德国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或东德)。(2)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1948年,朝鲜半岛
5、南部成立大韩民国(韩国);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1950年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围绕苏联在古巴建立中程导弹发射基地问题,经过美苏谈判,苏联最终妥协,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4)越南分裂与越南战争:二战后,由于法国殖民和美国干涉,越南在19451975年间南北分裂。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这是二战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特种战争”美国不派兵;“局部战争”美国直接出兵)2积极影响(两强相衡相对和平)(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
6、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互相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1欧共体建立的条件(西欧有实力;联合利发展)(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2)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2欧共体建立的过程(1)奠基: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欧洲煤钢联营)(加强成员联系,推动法德和解,促进经济发展,奠定政治基础)。(2)扩大: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
7、体(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原子能联营)。(3)正式建立: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3欧共体的主要目标(经济一体化):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4欧洲政治一体化加强(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1)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2)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用一个声音说话”。(3)1975年,欧共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4)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防务合
8、作加快了步伐。5欧共体的影响(1)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欧的长期稳定。(2)提高了西欧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日本经济高速增长(1)原因: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础,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2)概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美国。2日本经济实现转型(1)转型的背景:泡沫经济时代及之后日本经济长期持续低迷。(2)转型的战略:从“加工贸易立国”转变为“科学
9、技术立国”。(3)转型后的成就: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1)实力作后盾: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呼声日益强烈。(2)外交策略变:日本政府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三)中国的振兴1初步发展(1)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3)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遭受挫折从1957年到1976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建国后的“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损失。3和平崛起(1978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综合国力迅速增长:中国的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世界首位。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2)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
11、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不结盟运动兴起1兴起背景(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2)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的推动下。2正式诞生: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3主要主张(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2)支持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3)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
12、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记忆口诀: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独立主权经济文化;帝殖种霸都要反对;国际民主经济新序。)4意义(或影响)(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考点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雅尔塔体制的终结(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两极格局的瓦解,标志都是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先后上台),苏联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2)改革的特征: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改革走进了死胡同。(3)改革失败
13、的后果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原因:一是东欧国家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和经济困难,二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新思维”的核心是全人类的价值高于阶级价值的思想,本质是把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政治上是被苏联实际控制的东欧国家剧变;经济上是经互会解体;军事上是华约解散。苏联解体的进程加快。(戈尔巴乔夫走错方向的改革和偏颇错误的“新思维”,既害了东欧国家,也害了苏联自身)2八一九事件(和中国的九一八事件区别开)(1)事件的起因: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苏联民族矛盾激化和民族分离运动加剧。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要
14、把紧密团结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2)事件的实质:是苏联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打蛇不成被蛇咬;蜂窝没掉被蜂蜇)(3)事件的影响: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3苏联解体(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当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未签字)(2)苏联解体的影响:二战后存在了46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二)鼎足之势话
15、西方(两极格局瓦解后美欧日的情况)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1)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2)行动:多次发动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998年;2003年)。发动科索沃战争(1999年)。发动阿富汗战争。2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欧盟建立: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2)欧元启用: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
16、用。(3)防务协同: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希望在一定时期内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加强日美关系。(2)注重与亚洲邻国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把自己在亚洲外交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筹码)。(3)日本军事力量膨胀(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兵;日本军事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4)开展联合国外交(1991年已经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努力成为常任理事国)。(三)走出低谷的俄罗斯1俄罗斯面临的困难:国家存在分裂的危险;经济危机严重。2叶利钦推行全方位外交(1)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但
17、反对北约东扩。(2)协调与独联体(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多个国家的联合组织)内其他各国的关系,保持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和影响。(3)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3普京采取的措施(1)内容:大幅度改组政府;加强中央权力;果断应对车臣问题(民族分裂)。(2)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政治局面,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四)风云际会看东方1发展中国家:对抗西方,积极发展(1)措施:发展中国家用团结的力量来对抗霸权主义的压力。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2)行动:在雅加达召开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中国连
18、续七次挫败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高出一倍。2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2)中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3)中国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恶化做了贡献。3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与未来(1)现状: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未来: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高考方向预测】1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时代感、现实感较强,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从内容来看,“冷战”的原因、实质及表现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瓦解过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3
19、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4从内容看,要重点关注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规律方法总结】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全面评价雅尔塔体制的影响。2两极格局下美国霸权政策的主要表现(1)控制国际经济。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制)、关贸总协定等。(2)操纵联合国推行扩张政策。如朝鲜战争、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等。(3)推行杜鲁门主义。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4)实施马歇尔计划。这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5)北约组织的建立。这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
20、表现。3要注意与必修2相关内容相联系,探讨世界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20世纪中期,由于美苏冷战的局面和两极格局的对立,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市场,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全球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欧共体、日本等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出现多极化趋势,使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消除了障碍。可见,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受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而经济的多极化则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4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1)从二战后雅尔塔体制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政治由二战中后期
21、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了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在60年代中后期解体;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3)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4)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终结。(5)自20世纪
22、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加强。5二战后美欧、美日关系的变化(1)美欧关系的变化: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英法等西欧大国参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随着欧共体的成立与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2)美日关系的变化:二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企图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经济和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
23、足鼎立的局面。【易混知识清单】1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基本目的一致。(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直接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2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对美国的作用: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和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2)对西欧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难关,政治上防止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24、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冷战”是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4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欧共体成立及发展壮大;日本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迅速发展;美苏争霸,相互削弱。5“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的总特点总趋势走向缓和,局部地区出现紧张,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6“一超多强“的局面,不能说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单元要点分析】1冷战的概念、特征和起止时
25、间“冷战”一词由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首先使用。“冷战”只是美苏双方没有直接的全面战争,但实际上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严重对立。“冷战”从二战结束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2美国和苏联的对抗政策和对抗组织政治经济军事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3不结盟运动的特点(1)队伍和影响不断扩大,不结盟国家会议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的国际讲坛。(2)斗争矛头由反对新老殖民主义转变为反对霸权主义。(3)斗争范围由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4)不结盟运动内部一直存在着分歧和各种消极因素,但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使不结
26、盟运动继续发展壮大。4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自作孽不可活;“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影响。5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一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1)这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学科问题
27、探究】1结合材料和课本,认识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不是真的是“慷慨的举动”?它的目的何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的控制,以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2)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核桃的两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们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一个从政治上,一个从经济上,相互配合,共同为美国称霸全球的总体战略服务。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
28、动的挫折(1)它只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中国模式仍在实践和发展;(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要把它放在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去考量;(3)要充分估计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要勇于面对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3中国和平崛起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互相促进;文化上互相借鉴;安全上互相信任。(“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4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4)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5)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6)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7)使世界经济
29、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高考真题选编】(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精选精析)1(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答案】:C【解析】: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项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项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项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2(2011年福建省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
30、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C【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3(2011年广东省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
31、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A【解析】: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4(2011年山东省文综16)1964年4越,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
32、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77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B;C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问题,排除C;二战后一直没有爆发世界性大战,才能说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排除D。5(2011年重庆市文综23)自“9 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答案】:C【解析】:题干主要表达了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从“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社会对
33、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可以判断C正确。6(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暖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B【解析】:结合图片中1973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才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A、C、D三项表述错误。7(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
34、出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A B C D【答案】:A【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两项正确。项错在“主要障碍”;项错在“由此被铲除”。8(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
35、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答案】:A【解析】:欧盟的政治经济一体正好说明A项;B项错在“所有大国”;C项错在“消除了”;D项不符事实。9(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答案】:C 图1【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援助的欧洲国家和接受美国援助的欧洲国家完全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东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也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36、意识形态(或缩小为“社会制度”)的斗争。1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答案】:A【解析】:结合二战后日本的实际情况,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实际情况。表1中自民党席位的变化只能是自民党社会基础的变化,这也体现了二战后日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